
【江山人赏江山文】官场潜规(看点文学) ——解读七台驿人微小说《雅好》
从作品的标题切入吧。
《雅好》,首先咱们谈谈这个“雅”字,“雅”应取风雅、美好之意,这个爱好是美好的,是一种意趣。文人的身份有时是无用的标志,有时又是风雅的象征,现实就是这么矛盾而真实,有人极力想撇清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生身份,又有人极力为自己贴上文人的标签,极好地诠释了附庸风雅这个词语。那么,附庸过来的风雅到底不是真正的风雅,或许有时候就被演绎成了有趣而令人深思的故事。
财政局长爱好书法,这的确是一种雅事。可是因为有了财政局长这个身份,雅事就变了味道。被推崇,常题字,参加比赛,获奖,被誉为本市建市以来书法成就最高的名家之一,他自己也信了。可是当传言说他有问题被调查之后,一切都有了戏剧性变化,可算是天翻地覆。
这似乎是一个寻常的故事,可是有心人总能从寻常中发现作者的别具匠心。笔者就先找一找这篇小说的亮点吧。
咱们先来谈谈小说在主旨表现上的亮点。
这篇小说在某些方面和契诃夫的《变色龙》有相似之处。契诃夫的《变色龙》讽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借助一只弄不清来历的狗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动作和语言达到了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塑造的是个体形象。而《雅好》这篇小说则主要是围绕一个局长被审查的消息以及审查之后官复原职的事实塑造了群体变色龙。
究其深意,两篇小说都并非停留在对变色龙的个体和群体的讽刺和选择上。
契诃夫的《变色龙》,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讽刺了当时的警察制度,揭示出当时的警察制度是为官僚阶层服务的这一事实。而《雅好》一文写了什么事呢?财政局长有了雅好,众人蜂拥而至,逢迎拍马,索要题字本身就是变相讨好,不光是各单位,青年作家也来凑热闹。可是忽然,局长被审查的消息传来,大家怎么表现的?“首先是书法界行动起来,将悬挂的刘局长所有的书法作品统统收起来,不留一点痕迹。其次各单位也积极行动,将刘局长题写的牌匾、条幅撤下来,刻在墙上的抠下来”。青年作家“十分难堪,没办法只好将刘局长的名字用白纸粘住,遮众人的眼,以示划清界线”。书法协会也免去了财政局长的名誉主席职务。
一个消息导致了一次集体变色。尴尬的是半年后局长经审查没有问题,官复原职了。怎么办?再换一次脸吧,从旮旯里,废纸堆里把局长的墨宝扒拉出来,重新悬挂张贴,青年作家也送来了自己的新书,只是局长的名字模糊了。可是,最终,局长从基层单位开门老头的嘴里弄清楚了自己的水平,内心崩溃,将自己写的“墨宝”付之一炬。
那么一个水平一般的书法爱好者为什么被推崇成了书法大师呢?其财政局长的身份是关键因素。财政局长,政府官僚,抓着经济管着钱,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谁敢得罪?即便是这位局长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社会大环境。尽管党中央一再打老虎拍苍蝇,仍有个别官员胆大包天,卡拿索要,贪污受贿,即便是不敢伸手害怕被抓,也难免自恃身份,在某些环节上拖延、刁难。
因而,这篇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总结如下:一、讽刺社会上的变色龙们审时度势,逢迎拍马,善于变脸;二、干部官员还存在着不正之风,不能真正赢得各界信任;三、乱花渐欲迷人眼,人应该能够看清自己,不要因为位置等外界因素而迷失。
在主题表现上,作者没有一味批判,而是安排了亮点,局长被审查之后官复原职,这说明他是个在工作上经得起考验的干部,这也正是我们党反腐强国措施的效果体现;局长官复原职之后推了一切的题字要求和其他邀请,说明他经此一事有了较清醒的认识;最后听了开门老头的话,把自己的作品付之一炬,正是局长完全找回自我的表现。
好的文学作品是要给人希望的,不是传播负能量,问题可以去揭示,但也要看到阳光,这篇小说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再来看作者的第二个别具匠心之处。
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新书,请财政局长题字。请读者朋友注意一下书的名字——《官场潜规》,这不是随随便便起的名字,这是点睛之笔。这个文看似不是写官场,其实正是写官场。为官者与为官者,为官者与各企业单位,为官者与老百姓,无论哪一个关系,实则都是官场潜规明里暗里的影响。因而,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细节。
第三,文章里的某些细节情节,应该是作者受社会热点现象的启发而成。
例如,条幅题字被撤掉,刻在墙上的抠下来,书上的名字被粘贴。这不由让人想到前段的丑闻明星吴秀波,从国民大叔到包养小三人设崩塌,遭遇了全民围剿。电视台的节目被抠图,电视剧电影被抵制,各种手段的封杀,让人啼笑皆非。读到这些类似情节,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最后,周围人来人往,不能说出真相,直到一个看门大爷一语说破,颇有些皇帝的新装的意味。局长在各种逢迎中沾沾自喜,逐渐相信了自己是一个书法大师,却不料听得真言方猛然醒悟。结尾安排也是作者用了心思的。
当然小说在其他方面也有出色之处,比如情节安排上,小说做到了一波三折,对比传神。先是不同一般的推崇,再是不同一般的变脸,然后是局长官复原职,冷脸再次变笑脸,最后局长从开门老头嘴里明白自己的水平,可以说一波三折。而变脸前后的各个单位和个人前后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已经有涉及,不再详谈,这种对比更突出了小说的讽刺性。
一篇一千五百字的小说,能找出这么多的亮点,已经体现了它的不凡之处,但是还是有问题存在的。
第一,开篇有一败笔。开篇先点出局长“工作之余经常临习不辍,真草隶篆无不涉猎,无奈半路出家,练来练去也长进不大,水平一般”。这是个败笔。不如从一开始就强调局长书法水平很高,写得让读者都信以为真,藏而不漏,到最后再点名真相,造成急转,艺术效果上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某些情节还是显得老套了。包括前面的逢迎,后面的变脸,设计上没有什么创新之处,总感觉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能找到影子,甚至是结尾的转折也有这个感觉。
第三,细节描写还是有些粗疏了些。给人的感觉停留在面上,而对比契诃夫的《变色龙》,里边的语言神情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很好地展现人物的变化。当然,各自布局不同,需要不同,但是还是需要有一些比较传神的描写,这样更能给人感染力。
作为一篇微小说,已经是比较成功了,我谈的只是一家之见,未必到位未必合适,请作者读者参考。
【看点】雅好(小说)http://www.vsread.com/article-87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