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都挺好》还可以更好些(杂文随笔) ——关于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一点儿观后感
近来在国内热播的46集电视连续剧《都挺好》终于有了大结局。剧中的人物角色:苏明玉、苏大强、苏明成、苏明哲、石天冬、柳青、朱丽、吴非、蒙总、小蒙等等以及年龄最小的小咪,都给我留下印象。每位演员的性格、气质及相貌与角色的需要都比较贴近,而且演得确实都挺好!剧情主题思想和感染力、画面的真实感、故事的可信度等都深深吸引和打动着观众,以至引起了一波波追剧热潮。这部连续剧的亮点和精彩之处这里不再赘述,只将《都挺好》剧中的一些经不起认真推敲的地方谈一点儿个人看法。
在第39集中,蒙总的儿子小蒙以实习生的身份去工厂锻炼,其间,因为一起吃饭的工友在背后说苏明玉的坏话,正在小蒙准备动手打架时,苏明玉的二哥苏明成忽然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揍了那几个说明玉坏话的人,这个情节让人摸不着头脑。苏明成既不知道那家工厂所在位置,也不知道那家工厂与苏明玉的关系,更不知道小蒙在那里实习,他的忽然出现是为妹妹打抱不平,为维护苏家人的声誉而动手打人,显得过于牵强了些。他的那番拳打脚踢足以使被打者鼻青脸肿,至少轻伤,如同先前他打自己的妹妹那样痛下狠手,但这回他却不被拘留、平安无事地走出派出所。
在第41集中,苏大强愤愤之中转眼间卖掉了儿子为他新买的三居室住房,并将房款变成银行卡分给子女,这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故事节奏的跳跃性偏强了。买卖过房产的人都知道,购置新房后要得到“房产证”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二手房交易的手续和流程,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办不下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防止“炒房”,二手房买卖交易中,卖房者在没住满两年的情况下,卖房时要缴纳高额税金。况且,苏大强这套精装三居室,无论是所处地段,楼盘档次,房屋朝向等等,都属于价位较高的那种,买家们都可能有一番讨价还价,再加上房屋中家具、家电的转让等事宜,这套房产的最终售卖完毕都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
苏明玉男友石天冬开的那家“食荤者”餐馆,里里外外都透露着租金昂贵,用餐价格不菲(两人普通餐就花了320元,也没见到吃啥好东西,画面中,石天冬所做的也都是家常菜、汤而已)。食客寥寥无几成了这家餐馆的常态。由于石天冬为平息明玉的家庭矛盾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那其间谁来打理这家餐馆?其盈亏状况可想而知。可是,这家餐馆不但不会倒闭,而且还进行了重新装修。我的猜测是:很可能这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属于石天冬的不动产,并将它变成餐馆供自己结交朋友、积累人脉、消磨时光的好去处,有点儿只为玩儿而不图利的“私人会所”味道。剧中,他向苏明玉透露出与前女友分手的原因是家里不同意,暗含着他的身世背景和资本来历都很不一般(是另类富二代?),这些都与他朴实敦厚、颇具亲和力的气质以及善良温和的人品和性格稍显不贴。
剧中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苏明玉和苏明哲的豪宅,彰显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先说苏家最有钱的苏明玉,她从师范学院大二开始打工养活自己,后被“众诚”老板蒙致远看中并从事销售工作,逐渐成长为这家还未上市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且不猜测明玉的年薪多少,估计她的钱可能更多来源于销售提成或年终奖金。三十多岁的打工者,仅从她那栋高大上装修的别墅豪宅及豪车看,就足以证明其个人资产在数千万级别,属于未老先富的成功女士!而在现实中,仅依靠诚实劳动和辛勤工作,在不很长的时间里就获得如此身价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怎样琢磨都感觉好像哪里不大对劲儿。
再看苏明哲在美国定居的那套别墅,以我的价值观估计,少说也要几百万人民币吧?从明哲的个人背景看,除了出身于城市普通的家庭外,他就是个IT行业的工程师,买这套别墅需要贷款和月供吧?与此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在国内为老爸购置新宅的费用。而当他失业的时候,却不急不慌地当起了在家带孩子、为老婆做后勤的宅男!对于寻找新工作还蛮挑剔,为了体面始终放不下身段儿。老婆吴非的工作又极为普通(公司前厅接待人员),收入更是高不了哪去,此情此景这三口之家的生活如何维持下去?要不是妹妹明玉的暗中帮忙,他的再就业问题,指不定啥时候才能解决呢。而在剧中这些都不算事儿,给我的感觉,那里真是个死要面子但不会活受罪、社会福利丰厚、日常生活轻松的天堂!
一部耐看、多看不厌的影视作品,需要处处经得起观众们的细心推敲;这部电视连续剧演得、拍得确实都挺好,如在细节方面更加精致一些,《都挺好》就会更好看、更可信了。在此,向为这部备受关注的影视作品做出贡献的人们致谢!致敬!
志刚不然,我老说他是文库,不是开玩笑,文库是需要较真的,要去仔细发掘并去批评的,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就不是书箧,就有了问问你的底气。
创作任何文艺作品,不可迎合遵命,文艺批评更是如此。你心里预先装了个什么“讲话”之类的,“精致”了一番抖擞上阵,没有不让人厌恶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我挑了你的毛病,你想想吧,不可糊弄普通观众,也不可糊弄嗑瓜子的,电视机前咱们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对吧?
我没看过“都挺好”,不可啄木。但从志刚拎出的一二里,也能窥见作者之马虎,不严谨,粗糙拼凑,有时居然连常识也不顾了。就这样回衙交令?不带这样玩的。
志刚说出了作者的欠缺,不食人间烟火,写来便有破绽,干咳一两声也是无力哼哼,这让我等记住了,没有练历,身子会很单薄的。
任何一件作品,要架得住现实和历史的推敲,给人看的东西会影响人,作者和批评者都应认认真真,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希望志刚一以贯之,点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