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深夜,外甥女儿的文字感动了我(散文)
昨夜,我买好了飞机票,准备清明节回故乡给丈夫扫墓,我用微信告诉了外甥女,让她去飞机场接我。这个外甥女是和我最亲的一个,从小在我身边长大,我们两口子特别喜欢她。此时,二人的聊天,自然把话题带到他二舅身上。她的二舅,便是我的丈夫——我们共同思念的亲人。
这段聊天,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无法入睡。
此时此刻,涓涓这孩子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吧。果不其然,一会儿,她发来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怀念二舅。
入夜,二舅妈发来一张白天拍的红梅照片,春发万物,红梅绿芽,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想起高中课本里面苏轼的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舅妈说,诗句很美。于是,便聊起了我的高中时代,还有她的年少时光。
晚些时候,上了年纪的舅妈去睡觉了,我却睡意全无。当晚和二舅妈的聊天,又勾起了我对离开这个世界不到半年的二舅深深的思念……
其实,我很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提及二舅的离开,因为我一直觉得他还在。意念中,他依然窝在迎祥路的家里,穿着那件休闲的素色汗衫黑皮鞋坐在电脑前,一边抽烟一边画我看不懂的股票曲线;他依然那么不冷不热的,高兴了搭理你几句,不高兴了默不作声;他依然那么喜欢养花,偶尔想起会拿着水盆浇花,常常一不留神便浇的满地都是。有时在家,看见妈妈做了好吃的,会情不自禁要说,“你不给二舅送点吗?”话待要出口便噎在喉咙里,暗暗嘲讽自己,二舅已经去世了,他离开我们了。
原来,我之所以没有被铺天盖地的悲伤湮没,不是因为我不悲伤,而是我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二舅离去的现实。
二舅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更是学霸一枚。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他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厦门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是个一辈子不愿也不会与人过分交际的人,心心念念中,只懂得教书育人。他说自己只有在讲台上,只有说起学生的事情,平素缺乏表情的脸才会变得神采奕奕。
某天,他和我讲愚人节时他的学生恶作剧的事,竟然难得地眉飞色舞。那天,他说,自己一进教室,全班学生齐声大喊:“老师,您走错班级了,我们这节课上英语(二舅教经济),”二舅十分疑惑,反反复复出来进去好几次地核对课程表,看着他如此古板认真地学究模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此时,他方意识到大家在搞恶作剧,原来,那天是愚人节。于是,他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道:“别闹了啊!明天考试。”全班学生都无比郁闷地发出了“啊”的无奈之声。此时,二舅却俏皮地笑了,“骗你们呢,因为今天是愚人节!”师生们顿时笑成一团。听着他娓娓道来,以及眼神里雀跃出来的兴奋,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眼前。
二舅是个特别开明的家长,教育方式在他的同辈人看来,有些奇特,甚至被认为是溺爱孩子。他的儿子即我的表哥,小时候常被他在家带着乱拆,往往是看中什么拆什么,拆完了两个人再一起组装。当然,结局大多是组装完后,会多出几个零部件在外面或者根本装不起来。他也不心疼,一笑了之。在家里,他一直主张孩子们应该早一些接触先进科技。大约十年前,在我的同龄人都去网吧玩的时候,他就强烈建议我的父母给我买电脑。记得那时,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好,但我却是同学中很早便拥有电脑的孩子。后来,虽然在计算机方面,我没有什么大的专业建树,但却从小没有和同学们一起逃课去网吧的经历,现在想想,这真是二舅的功劳!
诸如此类,在别人眼中标新立异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
其实,于我而言,人生中,二舅最大的影响,便是初中时代给予我——一个刚踏入青春逆反期的女孩的最大理解和包容。
我从小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我喜欢唱歌,跳舞,喜欢体育,喜欢曲艺,唯独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习。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妈妈常说,即使含辛茹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诚然,她是要我好好读书,望女成凤的,考一所好大学,有一份好工作,是她的期待。她不希望我一身外道精气神,在学校里德体美什么都行,就是不好好学习。当简单的打骂渐渐失去作用,补习也收效甚微时,他们便对我异常失望。说实话,那段时间,我自己也很失望,父母嫌影响学习,不允许我去学习专业的音乐和体育。我也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早已失去了同龄孩子自幼培养特长的优势,再去学什么已是半路出家,很难了。学习?我也想做个父母眼中好好学习的好孩子。但我却经常听不懂课,老师讲了大半天,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懂了,我却迷茫依旧。后来,拉下的课太多,越发跟不上,渐渐地,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不再逼着自己认真的听讲了。所以,初中时期,我在家人和自己的眼中,完完全全是个失败者、残次品。我的初中班主任,也时常对我冷嘲热讽,甚至羞辱。
那样的青春岁月里,二舅是唯一理解我的长辈,二舅家,理所应当成了我小小的避风港,更是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那个时候,每次和妈妈有了冲突,二舅总会站在我的角度换位思考,还戏谑我和我妈水火不容的关系是美国和伊拉克。我有时和他描述班主任如何待我,他听后便于愤怒中拍案而起,吼着要和这个无良班主任拼了老命去。常常二舅的第一反应不是相信别人相信老师,不是批评我肯定犯了什么错误,老师才这样待你,而是自始至终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那段叛逆的四年里,二舅的善解,对年少的我而言,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且照亮我度过了那段极度自卑的时光。
一直以来,二舅都支持我阅读,常常带我逛书店,但他不强迫我买习题集,只要我喜欢的,哪怕是故事书,他都会掏腰包买给我看,那本《乖乖狗和淘气猫》,曾经是我童年时代,阅读记忆中最口角噙香的故事,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也使我爱上了阅读,即使是科技飞速发展,各式新媒体阅读媒介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依然喜欢闲来拿起书本静静地阅读,以平复因忙碌生活而浮躁嘈杂的身心。
二舅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家门,增长见识。南山公园,塔山游乐城,动物园,烟台山,即使他身体不好不能承受太多运动量的日子,他依然坚持陪着我,在所到之处为青春靓丽的我拍照留念。。
二舅还支持我写作,哪怕是我以极其幼稚的文笔,拙劣描绘的青春爱情小说,他也不嫌弃,亦不会横加批评,只是不停地鼓励我坚持下去。如今,因为工作与生活诸多压力,我早已扔下了纸笔,想来已是辜负了他的期待,为此,惭愧不已……
行文至此,我已泪流满面,不知所言,只觉得无人能解的酸楚哽在喉间。是呀!昔人已乘黄鹤去,活着的人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有道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二舅,并记录下我此时此刻无比想念他的心情。
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二舅,永远活在我心中。
看到这里,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不停地抽泣,继而掩面大哭,哭声惊动了沉睡中的儿孙,他们以为我又做梦梦见了他们的爷爷。
其实,那里用做梦啊?每时每刻,他们的爷爷就在我眼前,在我心中。


——【俄】普列汉诺夫

夏日的一个早晨,急匆匆的空着肚子出门办事,快到晌午时分便尤其饥肠辘辘难以忍受起来。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全民奔了小康了,吃什么倒变成了每天最纠结的事情。偏巧,路过了一个烟台街面上的老品牌美食店,棒棒拉面。热气腾腾的面条倒勾起了我不少幼时的回忆。
我人生中第一次吃拉面是我大爹带我去的(我父亲的亲大哥,烟台人统称大爹或者大爸),那时我还上小学,中午都是奶奶在家做好了饭菜等着下班的全家和上学的我回来吃饭,大爹因为工作的地方离我家近,也会回来一同吃。忽而有天早上我爸跟我说他上午和奶奶出门办点事情,中午大爹来学校接我,让我跟着大爹去吃点饭。
老实说我一听这话挺高兴,因为打小家里就我一个女孩儿,我爸的三个哥哥都对我这个小侄女有求必应,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这中午跟着大爹,肯定能蹭到好吃的。果不其然,放了学,大爹就领着我进了路边一家干干净净的面馆,进门那扑鼻的香呦,嘿嘿,馋猫鼻子尖,牛肉!我到今天也记着门口黄色牌子上通红的楷体大字,棒棒拉面。
大爹问我想吃什么样的?我说随便,都行。其实我不好意思说,我没吃过拉面。那会上世纪九十年代,下馆子对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来说还是挺奢侈的,所以我对这些风味小吃知之甚少,平时很少品尝,也就从同学和邻居小朋友嘴里听说过肯德基迪迪汉堡什么的。拉面这种成年人常吃的东西我就更不了解了。大爹替我点了一碗牛肉面,怕我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又给我点了一把烤肉串。面和串上桌的时候,我肚子早都饿的咕咕直叫了。晶亮的面条热气腾腾,吹几下带着烫劲儿就入了口,又劲道又顺溜的在牙齿中间打滚儿。香辣鲜咸一下子在舌尖撞翻了味道,来不及细细品尝就不由自主的赶紧把下一口塞上。这头吃不及的面,那头还让出嘴来从串签子上撸下肥瘦溢香的五花肉来。一顿饭吃的我是扶着墙进来又扶着墙出去。人人都安慰远在他乡的游子说吃饱了不想家,那会儿的满足感,倒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
如今,对着一碗面,思绪万千,自己也觉得好笑,很像个吃货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棒棒拉面馆几经搬迁,总觉得味道也有了些微变化,不知是因为以前的记忆模糊了,还是我们这代人口味变得愈发挑剔刁钻了。只是不变的,是大爹对我疼爱的心情,忘不掉的,也是他看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绽开了满脸欣慰开心的笑容,到如今这笑容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百亩池塘小阁东,芙蓉凌水绿丛中。
莫道月季妖娆艳,勿论牡丹富贵红。
身出淤泥离秽色,名从节操伴清风。
遥思莲赋千年唱,诗绪沾香意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