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黄山青松(散文)
黄山归来,很想写一篇游记,以圆满结束黄山旅游之行。但恒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画坛巨匠早有名篇佳作流传于世;甚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也有妙笔华章,享誉遐迩。而我,既没有看懂黄山奇峰怪石的慧眼,又没有领略黄山吞云吐雾的胸襟,更没有通透黄山藏龙卧虎的睿智。于是,只得惊鸿一瞥,将目光悄然落在黄山的青松之上。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类树种能像青松一样维系着国人的绵绵情感,寄托着国人的美好愿望:它象征着真诚的友谊和生命的长寿;象征着坚忍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念;象征着朴实无华的品德和高风亮节的精神。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类树种能像青松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在茫茫的戈壁沙滩,还是在皑皑的雪域高原,亦或是小小的孤岛荒野,都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影。总之,青松遍布于万里河山,将根须牢牢地扎进土壤里。
然而,与黄山的青松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只要身临其境,你就一定会得出这个结论。
我们登临黄山那日,是盛夏的一个清晨,天是阴沉沉的,不时泛起青烟般的薄雾,弥漫在空气中。这种天气,对游人来说,有利的是没有骄阳的炙烤,免除了酷热;不利的是光线太暗,拍照画面不清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都是对山峰的赞美,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千姿百态、鲜活灵动的青松作点缀,作修饰,黄山的景致至少要逊色半成。古人曾云:“黄山之美始于松。”
沿途观松,不难看到,这些松树不仅自身造型千奇百怪,而且生长的环境令人称绝!它们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之中。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十分钟爱山上茂密的松林,给人以幽静深邃之感受。如长白山的油松树干直挺,高大威武,松枝前伸,微微朝上,有“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之状,但缺乏黄山青松的险峻、秀美。南方多有柏树,松柏两树也常常结伴为伍,但柏没有松的个性鲜明,松树几乎是一树一个模样,柏树却千篇一律;松树硬朗,而柏树柔软。打个比喻吧:松树就像英俊阳刚的男子汉,柏树宛如艳丽柔美的少女。
黄山青松的特点:一是它的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枝虬盘根错节;有许多青松的树干和枝叶平行或向下低垂,估计是物竞天择,为了适应环境,减少风力并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所致;
二是不需要土壤,生长在岩石上,它们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如果不是亲眼得见,有些岩石或峰巅上长出的青松简直是无法想像的。不少山峰形似利剑,高耸云端,而在其峰顶之上长出青松,任凭严寒酷暑、风吹雨打的侵蚀,它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还有的在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之间,像钢钉一样牢牢嵌入石缝中,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三是历经几百年甚至千余年,它们不仅没有老态龙钟、干枯叶黄,而且还亭亭玉立、苍翠欲滴;
四是形状千姿百态,就像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一般,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还有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等。
在这里,游人观赏的究竟是山峰的壮美,还是青松的神韵?究竟山峰是青松的陪衬,还是青松是山峰的点缀?我想:还是让游人自己下结论吧。
当然,在黄山上观松,最有名的莫过于“迎客松”。那绝对是在一块巨大光滑的陡壁之上长出的一棵青松,据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光了,虽历经春的雨霜、夏的酷暑,冬的严寒和秋的劲风,但见它枝干遒劲、针叶饱满,郁郁葱葱,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游人的到来。这幅画面对于我们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人民大会堂的迎客松就是按照它的英姿绘制的。试问:有哪一类树种能像黄山青松一样获得如此至高无上的殊荣、登上了国家的最高殿堂?!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我们赞美黄山青松,更要学习黄山青松的高贵品德和崇高精神,让青松在中华大地更加繁荣昌盛、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