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浅谈《排雷英雄》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八一) ——赏析精品小说《排雷英雄》
老师们是这么说,学创作的人也这样认为,要多多赏析名家的作品,才有进步。我个人认为,这话只说对一半,大作家的水平,登峰造极,不是初学写作者想学就能学会的,搞不好,还弄巧成拙,令人望而止步,从此断了文学的念头。所以,我更喜欢看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文友们的文章,因为大家写作水平悬殊不大,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交流起来也方便,在赏析过程中,有利于取长补短。我没考证过,孔子所曰的“三人行,必有师焉”,是不是由我这种臆造推断而来。
今生何求,原来是八一社团的总编,后来因社团需要,调整改任为社团的常务社长。他是个高产作者,写了不少的军旅小说。我一直都认为,军事题材最难写的不是气势磅溥的战争场面,而是硝烟弥漫后面平常的普通生活。在任何年代和社会,涉及到军事题材,都会受到军队纪律性、保密性、严肃性、纯洁性的约束。不为人鲜知的素材你不能用,莫棱两可的东西你不能拿来编排,一味去高歌颂德吹喇叭,人家看了觉得枯燥无味,暴露性的作品,把握不好,很容易触碰到雷区。
《排雷英雄》是作者新近推出的又一篇力作,他应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创作手法,把战争时期及和平年代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小说传播的是正能量,思想是闪光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深思。
《排雷英雄》中的排雷,细细品来,耐人寻味。这雷,有战场上拿来作武器使用的雷,里外在的;也有每个人心中存在的雷,是内在的。外在的雷,只是战争的武器和手段,它不存在着生命;内在的雷,是灵魂和躯体的抗衡,灵魂是理性的,追求的是真善美;躯体是感性的,有自私,有贪婪,还有丑恶,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雷场里纠结着。
赵占英排雷,他颠覆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为了救战友,他付出生命的代价,成全了至高无尚的军人荣誉;赵军强排雷,牺牲的是小家,幸福的是大家,奏响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正气之歌;赵国富也在排雷,他放弃了现代生活的享受,宁愿选择到军营去磨练,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七十年代也好,八十年代也罢,九十年代一样可以证明,中国永远没有垮掉的一代。而王兰馨婆媳之间的排雷,那是中国军人所有军嫂们以一颗善良纯朴的心,以国家和民族为最高利益,黙默付出,不屈不饶,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痛苦。
不怕文友们笑话,粗读《排雷英雄》时,我拿出了笔和纸,在做一道算术题。从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王兰馨的丈夫赵占英,为了救战友,奋不顾身地牺牲在敌方布下的雷阵;越战结束后,王兰馨的儿子赵军强,为了边疆人民生活的安宁,又牺牲在排雷的战线上;一直到婆媳俩同意赵家第三代赵国富去考军校。满打满算到二〇一八年,短短四十年里,拥挤着三代人发生的故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紧凑的,如果设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时空上的错误。我在纸上划了个树型图标,小说中所写的时间和空间与人物出场合理性是吻合的。
别小看这是个小细节,弄不好就要穿帮,闹笑话。这事在文坛上也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在名作家身上,明明交代好主人公的岁数只是活到辛亥革命,但却写他走上了五四运动的街头。小说虽然讲虚构,但再怎么虚构,也不能违背了历史背景和环境空间的真实性。所以说,今生何求在时空上做了精心安排,其创作态度是严谨的。
《排雷英雄》,短而精悍,三个故事,一条线,构造了小说的情节,塑造出来的人物也可圈可点,阅读起来不混乱,更有利文学爱好者在赏析中借鉴学习。
《排雷英雄》属歌颂性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唯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是小说采取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悬念一一为什么王兰馨和宋文英在赵国富要考军校这一事件中产生了矛盾冲突?
而接下来的情节基本是平淡无奇,但只要读下去,就会发现,你会随着作者的描写,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作品的情景,就像沉浸在一支悲呛而又激昂的交响曲中,久久不能自拔。
我们都知道,诗讲究意境,戏剧要有气场,而小说呢,除了引入胜的情节和让人不得不看的精彩的细节描写,还有一个更大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用文字元素营造出浓郁的小说氛围,让读者走进来后就无法脱身。
沈从文的《边城》是以散文化的语言,营造出湘西水性美的氛围,让读者心甘情愿地沉浸在他的作品之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众多人物坎坷的命运,营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让读者阅读后依旧欲罢不能。《排雷英雄》的作者,力求语言的平实质朴,在平淡中蓄含着深意,或陈述,或白描,更显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营造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小说氛围,丰富了平淡无奇的故事和情节,让读者进入阅读后不可自拨,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左右。
《排雷英雄》不仅成功地营造了浓郁的小说氛围,还应用了摹拟性语言,主体性语言,图绘性语言,把写作者自身融入到小说主人公和读者之中,作了换位体验,更显示岀作品的真实性,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这人有些吹毛求疵,学了人家文章的好不感激,还非得找出人家作品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当作缺点,以显摆自己的火眼金睛。《排雷英雄》是江山的精品,它的优秀不容置疑,但我还有几处地方想提出来于作者共同探讨。
“太好了!我毕业以后,就来爷爷、爸爸待过的部队……妈,您和奶奶等我一会儿,我进去给爷爷、爸爸鞠个躬啊!”
这是赵国富在小说结尾中说的最后一句话。赵国富考上学校了吗?从文中看来显然还没有,毕业后到部队来应该是个假设句,而作者把它作为肯定句陈述了。
“走出陵园的大门,迎面走来一个小伙子,手里捧着一束花,正带着耳机哼唱《血染的风采》:‘……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
我觉得在作品中尽量不要去引用歌词和别人的诗句,有凑字的嫌疑,完全可以更加精练:“走出陵园的大门,迎面来了一位小伙子,他手里捧着一束鲜花,随着耳机哼唱着一首军歌。”
“看着赵国富充满活力的身影飞奔而去,王兰馨和宋文英不禁相视一笑。”
这是小说的最后一段,小说的结尾,这段可有可无,完全可以删除,有拖泥带水之嫌。我个人以为,小说的结尾最好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不仅干净利落,还可以把更多的遐想空间留给读者。
“真的?”赵国富喜出望外,看到奶奶微笑着点了点头,他高兴地蹦了起来:“太好了!如果我考上军校,毕业后,就来爷爷、爸爸待过的部队……妈,您和奶奶等我一会儿,我进去给爷爷、爸爸鞠个躬。”
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更精练呢……
附作品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882572.html
/>
首先向阿泥这种勤奋写文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其次向阿泥这种中肯的赏析做法致以崇高的敬意!最后对阿泥这种热爱八一社团的情怀致以崇高的敬意!o(* ̄︶ ̄*)o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