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光】 一棵树撑起的绿色丰碑(随笔)
听说东山岛有一座由一棵树撑起的绿色丰碑。
2014年4月,我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团,慕名前往东山一探究竟。
我们来到东山岛,站在东山森林公园山峰,遥望东山马銮湾,那里是一片片茂密的木麻黄树林。东山县过去曾是一个风沙肆虐的孤岛,自20世纪60年代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以种木麻黄为主的植树造林运动以来,东山逐渐成为“东海绿洲”。
谷文昌纪念馆就座落于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它面向东南、西邻谷文昌陵园,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是集教育、观光为一体的个性化、现代化教育基地。2003年5月5日动工兴建,2004年2月25日落成,乔石为该馆题名。
该馆为二层建筑。其建筑造型奇特,采用缓坡斜顶,大挑檐,装饰以铁灰色的琉璃面瓦与展馆整体白墙,构成白墙青瓦式福建民居特色。既雄伟壮观,又与谷文昌陵园毗邻,更显庄严肃穆。
在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谷文昌生前的珍贵历史照片、图片,以及谷文昌生前用过的公文包、笔记本、书籍、锄头、镰刀、衣物等,并配以翔实生动的文字说明。馆内还采用模型、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再现谷文昌战天斗地的一生。
在谷文昌纪念馆展厅里,工作人员从“序言、走进东山、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绿色丰碑、永久怀念”八个部分进行讲解,我们听到了有关一棵树、一棵木麻黄树而产生的一系列故事,一个领导东山人民抗风沙、植木麻黄、勤政为民的故事,一个务实清廉,“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故事。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在东山,群众深深地缅怀谷文昌同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就是东山人民对谷文昌执政为民追思的最好诠释,
在谷文昌陵墓前,我们鞠躬肃穆;在谷文昌塑像前,我们凝神驻足……
逝者已矣,斯人如镜。
此次“远学焦裕禄,近学谷文昌”主题活动,参观、拜谒“谷公”的东山之行,我们始终被一种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是跨越时空的。谷文昌同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榜样和标杆,是执政为民的典型,是漳州精神的代表!当年,谷文昌根治风沙能获得成功,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时至今日,重学“谷公”精神,正可“照镜子,正衣冠”。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四风”,可谓触及灵魂。东山之行,使我们的思想作风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使共产党人的精神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信念更加坚定。它防止了“政治微生物”对党的肌体的侵蚀,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得到发扬,唯有如此,我们的党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站在东山森林公园山峰,我遥望东山马銮湾畔,那里是一片片茂密的木麻黄林。只见那洁白的沙滩背靠着葱茏的林带,环抱着清澈的海水,天然的海滨浴场,海内小岛星罗棋布与浩瀚的大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处天蓝、水碧、沙白、林绿、海湾美、岛礁奇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瞬间,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我想起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木麻黄树》,他在文中写道:“那木麻黄树挺立在海岸边上”“守护着这片土地不受狂风的侵扰”“为他们朝夕相处的人民带来安宁、正义和幸福”。是啊,虽然时光流逝,但是,谷文昌书写着给美丽东山人民带来无比安宁,幸福,安康的历史传奇故事。
前方,是谷文昌陵墓,“绿色丰碑”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又让人印象深刻。它是镌刻在东山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背对浩瀚的林海,肃立在谷文昌塑像前,人们感慨万千,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谷文昌永远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