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光(报告文学)

精品 【晓荷】光(报告文学) ——库尔班和他的国语小学


作者:黄也 布衣,358.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44发表时间:2019-04-08 09:19:12


   教育是光,
   光明多了,
   黑暗就少了。
   ——题记
  
   2015年10月19日19时30分,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创办、成长和发展的访谈节目《库尔班和他的国语小学》,一时之间,库尔班·尼亚孜和他亲手创办的国语小学,走进了祖国千万人的视野。
   乌什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托什干河上游地带的天山南麓,它东连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和阿克苏市,南界柯坪县,西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北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边疆小县。不足三万人的依麻木镇维吾尔族人口,更是达到99.5%以上,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国语,浓厚的宗教色彩,局限着这个边疆小县的边缘乡村,许多人眼里,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乌什县,甚至没有走出过依麻木镇。
   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思想现状,使家乡的孩子不至于像他们的上辈那样,一辈子钉守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让家乡的孩子从小有接受国语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权利,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祖国的认同感,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2003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用辛辛苦苦挣来的60万元钱,在家乡依麻木镇开办了新疆第一所民办国语小学——依麻木镇国语小学。
   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托什干河,从天山南脉蜿蜒而来,自西向东流经乌什县,然后经阿克苏市、阿拉尔市,汇入祖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历尽艰辛,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在库尔班·尼亚孜的带领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就像束束光,至今已经把一千余名少数民族孩子的人生照亮,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光源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库尔班·尼亚孜1964年5月出生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乡的贫穷、闭塞和家庭的困苦,就像一台摄影机,一点一滴从小就影像在库尔班·尼亚孜的意识里。
   第一次走出依麻木镇,是九岁时父亲带他去兵团第一师四团。从依麻木镇到兵团第一师四团,要经过二十多公里外的托什干河,四团就在托什干河的对面。一座桥连通着兵地两地。
   这也是库尔班·尼亚孜第一次走近并看到托什干河。
   一步一步靠近托什干河,眼前的一切让年少的库尔班·尼亚孜目不暇接,远处的雪山,太阳一照,发着耀眼的光芒。宽阔的托什干河,河岸的绿树一棵一棵连成了线,沿着河东去的方向延伸出去,看不到尽头。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快接近托什干河的时候,库尔班·尼亚孜突然不敢再往前迈步了。波涛汹涌的托什干河发出的怒吼,让库尔班·尼亚孜觉得害怕,他不由得身子一抖,紧紧抓住父亲的手。
   “你觉得这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库尔班?”父亲见了,忽然指着托什干河问。
   这时候,库尔班·尼亚孜还没有走出过依麻木镇,在他的认知里,依麻木镇就是全世界,家门口的大巴扎就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
   “是!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库尔班·尼亚孜听了,果断地回答。
   “库尔班,等你将来长大了,走出乌什、走出新疆,就会看到比托什干河更大更宽更长的河。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依麻木!”听到回答,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当时,年少的库尔班·尼亚孜还不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也没有多想。但等到越过托什干河,跟着父亲来到四团的土地上,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呈现在库尔班·尼亚孜面前:这里的市场上不全是馕和抓饭,还有雪白雪白一笼摞着一笼的大馒头;来来往往的人们骑的都是自行车,而不是依麻木巴扎上的毛驴车……原来,世界上还有和依麻木镇不一样但同样热闹的地方。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库尔班·尼亚孜有了走出依麻木的思想。他很快认识了四团的孩子,很快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过完古尔邦节就开始期待过春节,可以耍社火、划旱船、踩高跷,还可以和汉族小伙伴一起捡小鞭炮。
   于是,他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当同龄的伙伴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学着酗酒抽莫合烟,他在用功学习;当同龄的伙伴学着他们的父辈那样生活,他在用功学习……就这样,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终于成了依麻木镇第一个大学生,考上了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走出了依麻木镇,后来成为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国语老师。
   然而,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的眼睛在社会面前是不会闭着的。
   在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当国语老师期间,库尔班·尼亚孜也时常被一些现实问题困扰着。当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因为不懂国语而被一些单位拒之门外,他的眼里充满了忧伤。自己也因为上大学时才开始系统地学国语,错过了从小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国语不精,时不时在课堂上出差错而困惑。为了不误人子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毅然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库尔班·尼亚孜祖国各地到处跑。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这时候,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对库尔班·尼亚孜思想的冲击特别大。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而且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他明显感到新疆同祖国内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并苦苦冥思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
   在外闯荡了两年,库尔班·尼亚孜带着原始积累回到阿克苏市,开了当地第一家私人药店和第一家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还在自己的家乡乌什县依麻木镇开了超市和药店。
   故乡依然是他出去时的故乡,就像一把旧了的时钟,没有多少变化。人们依然只知道家里的几亩地、几只羊,世界只有依麻木那么大。尤其是宗教氛围,和他离开时相比,不但没有减弱,相反更浓厚。
   一天,一个维吾尔族老太太带着小孙女来到他的药店买药,女孩喊疼的哭声和脸上惨不忍睹的样子引起了库尔班·尼亚孜的注意。
   “老人家,你孙女在出水痘呢?”他指着女孩的脸说,并告诉老太太如何治疗。
   “你胡说啥呢?我孙女因为长得太漂亮,引起了别人的嫉妒,遭到了诅咒才变成这个样子的。”老太太听了,不但不感激,反而呵斥他。
   看到老太太带着因为疼痛而哭泣的孙女离开,库尔班·尼亚孜突然像中弹一样痛苦。这让他联想到父亲因为封斋期间吃了一块馕而受到排挤,去世时宗教人士都不愿意到家里来做仪式的过往。由于不堪承受,他又一次来到托什干河边,看着日夜奔腾的托什干河水,心里也波涛汹涌。
   “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痛苦,却医治不了精神上的匮乏和思想上的愚昧。我家乡的乡亲们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从宗教极端思想和落后闭塞的生活中走出来?”库尔班·尼亚孜想,眼里满是迷茫。
   直到一个礼拜天的下午,在一趟去乌什县城的班车上,遇到三个背着书包的孩子。
   “小朋友,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啊?”库尔班·尼亚孜见了,好奇地问。
   “我们这是去学校。”孩子们回答。
   “镇上不是有学校吗?”
   “我们是去县城的国语学校上学!”
   听到三个孩子声音放高了几度且骄傲自豪的回答,刹那间,喝着托什干河水长大、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库尔班·尼亚孜,就像乌沉沉的天空突然照进了一线阳光,茅塞顿开。
   “语言不通是制约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教育、融入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也为宗教极端思想钻空子提供了便利。要想语言通,就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得从孩子们抓起。让孩子们学好国语,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拥有不一样的胸怀和人生,也拦腰截断了传承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心里那些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观念。”库尔班·尼亚孜想,他的思想像跑马一样,浮想联翩。
   “我要在家乡办一所国语学校,让家乡的孩子们从小接受国语和中华文化的熏陶,增加祖国的认同感,拥有光明的未来!”他下了车就往回走,心里突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光吸引光
   2003年夏的一天,一师四团年轻的李红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少数民族男子。
   读过新疆大学财经专业的李红,籍贯四川成都,母亲是幼儿教师,父亲是军转干部。由于父母从小把她当男孩在养,身上除了拥有川妹子那种泼辣能干的共性外,还兼具男子做事果断,说一不二的刚性。
   从新疆大学财经专业毕业后,李红先是在四团一招待所做会计,后到该团某学校当代课老师。不久结婚生子,专职在家带孩子。这天,她正在家里忙家务,突然听到叩门声,把门打开一看,门外立着一个陌生的维吾尔族男子。
   “你找谁?”
   “我找李红老师。”
   这个贸然来叩李红家门的维吾尔族男子,就是库尔班·尼亚孜。那天下午,他从三个舍近求远到县城学国语的孩子那里受到启发,决定在家乡开办一所国语学校,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全部积蓄60万元钱,用来办学。他先是取得镇政府的支持,要了十余亩毗邻镇政府的地,然后在地里盖了两排砖木结构的房子当教室。硬件设施完工后,他就一边招生一边找老师。
   有些事,实际干起来要比想象难得多。库尔班·尼亚孜遇到了招生和找老师方面的双重困难。
   “什么,你办国语学校,要我的孩子到你学校学国语?难道我们的维吾尔语不好吗?我们祖祖辈辈说的是维语,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到你学校去学国语?”
   “你是做生意的人,我看,你办国语学校是假,从镇政府要那十几亩地是真,等到地涨价了,你把地一卖,拿着钱,到城里过好日子去了,我和我的孩子可不上你的当。”
   在走门串户招生的过程中,库尔班·尼亚孜各种难听话都听了,有些人还向他吐口水,甚至遭到了群殴,这些他都忍了。由于他的坚持,不厌其烦地解释,一遍又一遍讲述孩子学国语的重要性,最终,有八十多个孩子在他国语学校报了名。
   生源问题基本解决后,在找老师的问题上,库尔班·尼亚孜也颇为踌躇。最初,他是打算找会说国语的少数民族老师的。后来一想,要想孩子们学好国语,就得彻底隔离他们同原来语言的联系。会说国语的少数民族老师,哪怕国语说得再好,也会带有本民族语言的印记。就像自己,国语水平不好吗?可是语音里,还是带着维吾尔腔。更何况,少数民族老师,习惯成自然,稍不注意,就会把自己本民族语言说出来,这对孩子们学国语是很不利的。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库尔班·尼亚孜决定,来自己国语学校教孩子的老师,要是清一色的汉族老师。最好孩子寄宿在学校,同汉族老师同吃同住,远离自己本民族语言的环境。
   但是,要在维吾尔族人口占99.5%以上的依麻木镇找清一色的汉族老师,其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库尔班·尼亚孜把目光瞄向了二十多公里外的第一师四团。经过多方打听,有人向他推荐了李红。
   “我是李红。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库尔班·尼亚孜赶忙微笑着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凭空出现这么一个陌生的少数民族男子,请自己去他那所民办学校当老师,最初,年轻的李红是不愿意去的。她不去有自己的充分理由:孩子还小,正需要母亲的呵护和陪伴;离家远,不能每天回来,照顾了学校就照顾不了家庭;还有就是,给一个少数民族学校当老师,心里多少有些排斥……但当她听说这个国语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从小接受国语教育,让他们增加祖国的认同感,有个光明的未来,李红突然觉得很感动。
   “要知道,我掏钱让孩子们学国语,就是想让他们走出去。你知道吗,很多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库尔班·尼亚孜恳切地说。
   看到库尔班·尼亚孜渴盼的眼神,李红蓦然感到心里有一种光在亮。
   “这学校需要我!”李红想。
   于是,她把两岁的孩子交给丈夫,毅然跟着库尔班·尼亚孜走了,一起下乡招生,一起对学校的未来进行筹划。这一走,就是一十四年。十四年间,李红舍小家顾大家,和少数民族孩子同吃同住,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妈妈,还是孩子们的朋友……
   如今44岁的申蕾,也是库尔班·尼亚孜上门请来的老师。
   学过成人汉语言文学的申蕾,和李红一样,也家在一师四团,丈夫是团中学的老师。当时,她正失业在家。那天,库尔班·尼亚孜寻上门说明来意,申蕾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所以想也没想就答应,是因为她心里打着小算盘:先弄个事干着,等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离开。
   可是,自从2003年夏天踏入这个国语学校,申蕾就再也不忍离开了。
   不忍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工资待遇高,教学环境好,生活条件优,也不是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而是被库尔班·尼亚孜执着于少数民族孩子的国语教育所感动和对少数民族孩子的爱。

共 1897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人普通人能想到办一所国语小学绝对不是突发奇想。他必定是经历了深刻的认识,经过长时间规划后的成熟之举。语言不通是制约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教育、融入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也为宗教极端思想钻空子提供了便利。要想语言通,就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得从孩子们抓起。让孩子们学好国语,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拥有不一样的胸怀和人生,也拦腰截断了传承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心里那些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观念。库尔班能有“从孩子抓起”的认知来得一点也不突兀,他是有迹可循的,他源自出场不多却是至关重要的库尔班父亲的引导。九岁时的小库尔班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兵团第一师四团时的经过,不只让小库尔班的内心起了壮阔波澜,也成功让我们记住了依麻木镇,托什干河,记住了乌什,尤其是记住了一个语重心长的懂得给小孩子正确引导的可敬父亲!“库尔班,等你将来长大了,走出乌什、走出新疆,就会看到比托什干河更大更宽更长的河。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依麻木!”相信无论多久以后,这段话都会深刻存在于库尔班的心里,也会时时盘旋于无论相隔多远的你我耳边!还有不管是一直坚守的李红,申蕾,王伟几位老师,还是如高钰,张云云…等转职的那些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正是他(她)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汇聚成了一束束光,就如同东边升起的太阳,强烈地照着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把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照在一片光明之中……一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清婉轻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婉轻盈        2019-04-08 09:23:11
  感谢黄也老师佳作分享,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2 楼        文友:清婉轻盈        2019-04-08 09:23:49
  感谢黄也老师佳作分享,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3 楼        文友:清婉轻盈        2019-04-08 09:28:26
  一篇文笔干练,布局合理,情感真挚,尤其是时间跨度还这么大的报告文学,让人读来非常感动!值得推荐!
4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19-05-30 20:49:51
  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作品就会充满阳光,祝愿你六一儿童节快乐!永葆一颗童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