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跑过全程(散文)
开始跑步的时候,我仅希望能跑三五公里,或者七八公里,没想,却已跑过了42.195公里。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者,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说:“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首马全程跑过去了,证明我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过自己奔跑的脚步。
“流过的汗水,跑过的街道,穿坏的跑鞋,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跑友圈里常常用来鞭策自己和鼓励跑友的一个表情图文。2019年3月31日,第十三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我而言:首马全程4:54:38,这个成绩让我感觉很难为情,致使我在跑步群里逃避发送,保持沉默。家庭群里亲家与我同时去跑重庆马拉松,我们有言在先,目标成绩4:30。他跑了4:22:22。窘境窘情,囧言囧语:“本来跑进4:30是没问题的。可是昨天20公里时右脚大拇指受伤;早上吃的有点多,跑时一直肚子疼;头天家里来人有点累;晚上睡觉4小时;一冬天雾霾跑的少;治疗鸡眼停跑一俩月。”
乱七八糟的解释,语无伦次的粉饰。无非想说这次没跑好,是因为发生了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
是的。赛前一个38公里的长距离拉练,成绩是3:42:32。用我们美女队长素颜的话说:“剩下的四公里,走走跑跑,吃吃玩玩,也用不了四个半小时就能完赛。”
是的。我作为全程最后一个梯队的选手,10公里时,超过了4:30的官兔,超越了前面三个梯队的一些跑友。尽管肚子有点疼,举会儿手臂,捂会儿肚子,匀速跑着。20公里时,不小心差点被赛道上的凸出物给绊倒,身后的一名选手大吃一惊说:“慢点跑,一定要小心”。
我放慢了速度,不是因为小心,而是脚疼,感觉被绊的大脚趾发热、发涨,开始疼痛。接着4:30的兔子追上来了,甩我很远;我超过去的跑友,又超过了我。35公里时,有人开始走了,我也走走跑跑。38公里时,走的人更多了,我也开始多走少跑。最后两公里,我给前面一个跑不动的小美女说:“美女,加油!我们一起跑吧,争取跑进5小时。”
可能是我后半程减速的缘故,传说中马拉松赛的“撞墙”、“鬼门关”都没遇到。看来,跑马拉松并没有那么可拍,之前,吓得老伴极力反对我跑全程,害得我两次报了全程改半程。尤其,去年炎黄马拉松,她多次私下联系组委会,到领号码牌时我才知道,几天前她给我改半程的心愿才得成功。
全马当晚,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照片,轻描淡写地说:“跑了首马,安全完赛。一个全程后感觉没有想象的难跑,只是自己平时训练跑量不够,影响了速度。”
可以说,马拉松发展到今天,在中国出现井喷的城市马拉松现象,显然,有它的魅力所在。百度有言: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如果作理性的分析,每个人选择马拉松的原因不一样,比方有些人完全没有经济困扰,在自己的相关领域里也已经做到了很优秀的程度,但是还是会选择马拉松这个艰苦项目。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希望全方位的去打磨自己的精神。能吃马拉松的苦,就不会觉得生活中的苦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马拉松赛结束后,经过超量运动,大家身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反应。肌肉的酸沉,关节的疼痛,上下楼梯十分困难,少则持续三五天,多者7到10天。尤其初次参加马拉松的人,大约需要四到五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郑开赛后听到两个跑友对话:
“累吗?”
“谁跑谁累!”
“疼吗?”
“谁跑谁疼!”
我也深有同感。而感觉最为明显的是身体严重缺水,尽管一路上设有很多的补给站,每站都进行了少量的补水,可跑完后直到我喝完第六瓶(灌、袋)水(运动饮料、液体乳制品),身体难受的状况才得以消失。一个同行的跑友告诉我,他开始跑马拉松的前几年,赛后都要请上一周的公休假,进行休息、按摩、理疗、康复。
马拉松赛,既然是仅属于一项长跑比赛项目,42.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又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其对身体的健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实际的情况是,每一个为了健康而爱上跑步的人,包括专业选手,马拉松赛事的效果类似吸食毒品,日渐成瘾,不能自拔。马拉松世界纪录不断地被打破,人类的挑战是永远没有极限的。
当然,我们作为业余选手中的业余选手,不可能觊觎世界纪录。问题是,有必要为了“破5、破4、破3小时的成绩”,搞得自己伤痕累累,甚至搭上健康的身体吗?在我们跑步群里,跑步受伤的,真是,大有人在。为了跑步,凌晨三四点起床;为了跑步,严重雾霾忽略不计;为了跑步,扎上止疼带。
郑州女子半程马拉松群群主素颜说得好:“我们建立这个女子半程群,也是想提醒大家,半程马拉松是对身体健康最有益的。毕竟我们大部分人的初衷是为了健康而跑。”
60岁的头上,我跑了全程。我明白,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健康!亲朋好友见我,无一不劝我别跑全程了,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悠着点儿。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一直悠着呢。我为自己起了一个“×半程”的网名,我用了近四年的时间训练,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才跑了一个全程。让我值得庆幸的是在追求全程的过程中,使我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多年的腰腿疼不见了,颈椎病也有明显的缓解。如今,耳聪目明、头脑清醒。但愿更多的人爱上跑步,跑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