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海天佛国普陀山(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海天佛国普陀山(散文·家园)


作者:绿池朱华 秀才,144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2发表时间:2019-04-10 07:06:31

【八一】海天佛国普陀山(散文·家园)
   舟山市最吸引游客的胜境就是佛教圣地——普陀山。来舟山旅游的人,几乎都是奔着普陀山去的。我们也不例外。在舟山市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我和儿子从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坐轮渡,去普陀山游玩。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四面环东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的美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山海经》中更记载,这三座仙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只是,仙乡渺茫何处是?本在虚无缥缈间。大诗人李白也发出“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感慨。而普陀山跨桥渡海,即可一睹芳容。总算稍稍满足了世人对仙乡佛界的向往之情。
   我们登上轮渡,走进船舱,坐在靠窗的软靠椅上。看窗外,轮渡前行时掀起的白色浪涛向后涌去,吹进窗来的海风冷森森的。茫茫东海,和昨日初见不同:愈向深处前行,愈是碧波澄澈。看着大屏幕播放的普陀山佛界胜境,听着舒缓、柔和的佛乐,仿佛给了灵魂一个洗礼,让久在浮世的心霎时间沉静下来。
   望窗外,碧水浩渺,轮渡如一枚随波涛起伏的小小树叶。不一会儿,绿波之上出现了一段长长的跨海大桥,像长龙卧波,又似初霁彩虹。穿过大桥,远远望见一座岛屿被郁郁葱葱的绿树覆盖,仿佛一块翠玉浮卧在海面上,这就是普陀山了。
   登上岛屿,太阳刚从海平面升起,清晨的阳光明亮地照着岛上的树木、庙宇、路面。林幽树密,岛静人稀,一切都是刚刚睡醒的样子,安谧又温婉。我们沿着环岛公路前行,一边是苍翠的山,一边是碧绿的海。山坡上绿树密集,如暮云堆积,平坦处藤萝缠绕,草木葳蕤;海水一望无垠,浮光跃金,与蓝天连成一片。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当地居民告诉我们:“先拜菩萨后拜佛。”我们上岛,首先参拜当然是南海观音菩萨。南海观音在岛屿南端龙湾山岗上。一路上,虽有绿荫遮蔽,但晨光仍不时调皮地穿过树荫洒下斑驳的影子。当日光照在身上,马上感觉酷热难耐;若一缕海风吹过,又觉得凉气袭人。这就是海岛天气的特色吧!
   柔婉的佛歌,从路旁大石内隐隐传出,引领我们沿着缓坡前行。就这样,我们一边攀坡,一边眺望路侧的海景,跟随着人群来到了紫竹禅院。
   果然有一片茂盛的翠竹林!穿过竹林,走进大殿,我们随人群参拜了殿里的菩萨塑像。又拾阶而上,走上一个宽广的平台。平台上一尊高入云端的菩萨金身塑像,就是著名的南海观音菩萨。她面如满月,眉眼柔和,和蔼又悲悯。站立莲台之上,左手平放胸前托法轮,右手展开施无畏印。此刻,身处佛前,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据说南海观音开光那天,本是阴天。但就在仪式开始时,厚厚的乌云突然散开,空中洒下万丈光芒,照得观音通身金光灿烂……普陀山因此被奉为最灵异的观音道场,这尊观音大佛即成为普陀佛国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她的神秘色彩,吸引得众多信徒顶礼膜拜。
   大殿和高台前都香烛袅袅,烟气缭绕。我们也随善男信女们用“手承佛足”的虔诚的仪式参拜观音:双手合十,双膝跪在蒲团上;分开双掌按到蒲团上,双手外翻,手掌朝上,头磕在双掌之间。跪拜三的倍数……
   从山岗下来,转身回望,碧海青天中,观音菩萨尊像熠熠生辉。我在心里嘀咕,南海观音大佛怎么会在东海呢?原来,唐代之前,国家中心是西安,普陀山在其南,故这一片海域叫南海。明代开始,这里改称东海,但南海观音的称谓却延续至今。而出现在古代典籍如《山海经》中的“东海”其实是渤海。
   重上环岛公路,我们走在木栅栏外的人行道上。路两旁是伟岸粗壮、枝桠舒展的大樟树。树下则簇拥着丛丛夹竹桃,那粉白、桃红的花朵,灼灼耀眼。行走在一片幽静的翠色里,聆听着路旁大石里传出的佛歌。我们参拜了普济禅寺、不肯去观音院、短姑道场、双泉寺院、鹤鸣庵……一直走到普陀山顶的法雨禅寺。
   一路走来,我心中感叹:“海天佛国”真是名不虚传!
   普陀山寺院林立,佛徒众多,前来许愿、朝拜的善男信女更是络绎不绝。这些寺院有大有小,各具风格。寺院建筑都依山面水,掩映在千年樟树群里。寺门前蓄一池清水,或铺满碧绿,荷叶田田;或一鉴明镜,涌出喷泉,飞珠溅玉。庙宇则黄瓦红墙,翘角飞檐,显得端庄大气,美轮美奂。大寺如普济禅寺、法雨禅寺,香火旺盛,却闹中取静,自有肃穆之象;小寺幽寂,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味道。
   普陀山是观音主刹,寺院正殿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像,偏殿多处也供奉观音像。这些菩萨形象不同,姿态各异。有观音本尊像、三十三化身像:少女像、妇人像、坐像、卧像、千手观音像……观音或坐莲台、或持净瓶、或托法轮,但都显得慈眉善目,柔美端庄。慧眼视众生,悲悯度俗世。慈母形象、慈悲心肠,这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下山途中,我们看见路侧靠海的一边,有一片浅滩,这是“千步沙”海滩。沙滩很小,无人穿泳衣在海里游泳,也无人在海滩上晒日光浴。有几个小孩逐着海浪戏水,有爱美的女子撩起裙摆在海浪的背景里拍照。
   第一次离海这么近,说不尽的新奇与欣喜。银白色的沙子那么干净,碧蓝色的海水那么清澈。大海的力量真大啊!海水涌过来,在海边卷起一层银白的波浪。在波浪冲击下,脚下的沙滩“忽忽”往后退去,我也跟着沙滩“忽忽”地后退。海浪涌过来的时候,大人和小孩都吓得尖叫起来;海浪退回去的时候,我们又跟着它跑回去。
   一起一落,潮来潮去,我们触摸到了大海的呼吸,原来大海是有灵性的啊!这一刻,我们都变成了调皮的孩子,踏水逐浪,乐此不疲……
   太阳像金色的巨轮,就要淹没在东海里了。山上的绿树、庙宇、幽径、清池都被涂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流光溢彩。漂荡在西天的云朵,则被染成一片片绯红,像硕大鲜艳的花朵,又像振翅欲飞的海鸟,与低徊海面的海鸥相映成趣……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概就是这样壮观吧!
   胜境醉人,净土涤心。普陀山,这迷人的人间仙境,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唉!如果能长久居住在这里,该多好啊!”
   儿子安慰我:“其实,只要心静,哪里都是净土。”
   仔细想想,真是这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过客。只要不忘初心,就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守住了本心,红尘俗世自有岁月静好。
   晚风阵阵,拂过海面,拂过林梢。我仿佛听到了这海天佛国的圣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18年9月10日
  

共 25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散文。普陀山,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的一个小岛上,素有"海天佛国"的美誉,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者慕名而赴普陀山,文章描述了作者游记普陀山众多寺院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悟。随着作者的笔尖方向,沿路移步换景,如同身临其境。文章伴随着一路佛音,简笔山色海景,浓墨于著名的观音道场和观音大佛。作为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慈母形象,慈悲心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引得众多许愿、朝拜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置身于此,身处佛前,也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一路走来,上山给人以虔诚和庄重的感觉,下山给人以轻松和沉稳的节奏,心境虽各不同,但不虚此行。正如作者所言,“胜境醉人,净土涤心。”文章文笔流畅,画面清晰,意境精美,情景交融。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19-04-10 07:29:29
  问候老师,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2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19-04-10 09:00:29
  谢谢墨林老师编按!这么早就起来工作,您辛苦了!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3 楼        文友:闲妹        2019-04-10 18:37:17
  普陀山在作者笔下意境不错,有味道的作品。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