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异国风情话缅甸(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异国风情话缅甸(散文)


作者:张荣仁 布衣,1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01发表时间:2019-04-10 20:17:04
摘要:游缅甸,品异国风情,感受其多样文化。

东南亚国家的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现有人口5700多万人,2005年,首都从仰光迁至内比都,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等,其中70%为缅族,印度人、孟加拉人、华人只占3%,约90%的缅甸人信仰佛教,语言为缅语。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帮宣布独立,
   建立缅甸联邦。
   十月,我们一行四人应缅甸福建会馆之邀,来到缅甸。侨务工作开展联谊活动,在这世界闻名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伴随着佛教的影子,难怪人们说到缅甸,就说一看佛教胜迹,二看民族服饰。
   (一)佛教胜迹——大金塔
   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8年,大金塔缅语名为“瑞德宫塔”,耸立于仰光中心圣丁固德拉山岗上,相传塔下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是著名佛教建筑和人类文化遗产。大金塔高110米,表面涂有7吨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大金塔分为东南西北,建有四道正门,每门入口均有造型独特的缅式狮身人面兽守护者。整个建筑雄伟,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耀眼夺目。
   在佛塔里,游客赤足,不烧香,进入寺内,凡入寺参拜者必须——盘膝在香烟缭绕的大殿前打坐,聆听高僧诵经,随处都会有虔诚的信徒跪在佛前祈祷,有的信徒把鲜花献给佛,有的信徒用清水为佛像洗去灰尘……。每当清晨,和尚、尼姑就捧着化缘的钵,到各家门户前化缘。据介绍缅甸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女到一定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一般在10岁左右,出家时间可以3天、7天,几个月不等,出家手续简便,有的终身为僧,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容易”的说法。下到一般民众,上到政府官员,都要从小入寺当一回和尚的经历。“真是一路相逢半是僧”,怀想那壮观的佛塔,虔诚的僧侣,这就是我对举世闻名的缅甸佛教文化的最初印象。
   (二)服饰文化——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你驱车穿行仰光都市,漫步在大街小巷,我们一行四人在缅甸曲江张氏宗亲会理事长张明安的带领下,参观位于仰光市政厅附近的中心公园,仰望为纪念抗击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将军而建的纪念碑,它高42.72米,象一把刺向苍穹的宝剑,象征着缅甸的自由与独立神圣不可侵犯,也向世人讲述着班都拉将军为争取缅甸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事迹。仰光火车站,保留西方建筑风格,与缅甸特点的混合建筑,印记着这座曾经是英殖民城市的烙印。与此同时,我们还拜访福建缅甸福建会馆同乡会,简氏(范阳堂)会馆,曲江张氏会馆、永靖华侨互助会,开展联谊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缅甸华人,宗亲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招待。
   缅甸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得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着“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虽然穿法稍微不同,但色彩鲜艳美丽,使缅甸异国风情、民族服装分外妖娆、迷人。据传说,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到缅甸过,看到这民族服饰,赞口不绝,问起缘由,缅甸就把男的穿纱笼叫“笼基”,女的、穿纱笼叫“特敏”,一直传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一群中小学生穿着校服,快乐学习放学后,不论男生、女生,下装都是一笼深绿色的“笼基”,远远看去,简朴大方,富有民族特色,充满青春活力。
   由于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再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7℃。我们看到别类景象,赤足,(或穿着人字拖鞋),身穿纱笼的男女,缅甸女子用来防晒美容的植物(香楝树枝)(THANAKHA),把树枝沾水在一种特别石板上,磨出粉浆,涂在脸上颧骨和鼻梁上,爱俏的姑娘还用刷子刷成图案来,还根据未婚、已婚、中年、老年、妇女的不同年龄,有大讲究,初看起来不大了解,了解一番后,才知道这种化妆品在这佛教国度里,不仅防晒,而且美容。真使我感受到缅甸民族服装与这种服饰文化交融在一起,构成一道民族亮丽的风景线,给予人们视觉大饱眼福。
   (三)仰光唐人街
   东南亚许多城市,按居住地区居民情况,分为华人区、印度区和土著居民区。仰光的唐人街位于市中心广东大道一带,那里的华侨、华人约有20万。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观音古庙(当地人称为广东庙)、城隍庙、及古色古香的清河堂、江夏堂等,都在这条街上。这里早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当你漫步在缅甸繁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肤色各异的游客,但你无法辨别出谁是华人。因为华人与当地缅甸人穿着同样的服饰,讲同样地道的缅甸语,使用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土著杂住在一起。只有在唐人街所见所闻,能让人感受到厚重的中华文化气息,聆听到华人华侨打拼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麟科先生,是福建省南靖县南欧村的华侨。当年,其先辈为了生计,飘洋渡海,赴缅甸打拼,并落地生根。如今在仰光,他们家族经营的“钻石家园”,拥有仰光最大的连锁商店。经营范围涉及日用百货、食品,服装,电子、电器等新产品上万种商品,全国连锁商店有十多家。在缅甸,他堪称富翁。我与之交谈良久,深深被他的勤劳和奋斗精神所感动。在缅甸,我们还受到他的热情款待。张先生是一个朴实、谦逊的商人,我问起现在他的财富如何时,他谦虚地说,钱是赚了,够花了。这可看出闽西南农耕文化“财不外露”对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华人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情怀,透露出追求财富的欲望。海外华人爱国爱乡,致富后热心南靖公益事业。可以说,张先生是许多海外华人、华侨打拼发展代表的一个缩影。
   150年前的仰光江畔的庆福宫,它是第一代缅甸华人、华侨捐资兴建的。它面向仰光江地处。伊江下游,背靠闻名于世的大金塔,是仰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据该庙理事长介绍,庆福宫是福建华侨、华人在缅甸敬奉神明的古庙。它早先敬奉的神明一是妈祖(林默娘)二是二帝(保生大帝、关帝君),由于受到缅甸信仰佛教的影响,以后主殿把敬奉妈祖的改为观世音。从这里也可看出,缅甸的民间信仰与祖国大陆一模一样,与闽台同根同源。这里还是缅甸仰光福建同乡会会址。它兼有维系缅甸闽人民族、文化、信仰和扶贫互助的功能。就我所知,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宣传孔子儒家学说,目前,全世界有孔子学院282所,有272座孔子课堂,遍布88个国家,共同传播华文。如今在这里也开办了佛学华文学堂,对华侨二代、三代进行华文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华文人才,为缅甸的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听完这些,我伫立在庆福宫前,由衷体会到,中国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保持着本民族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
  
  
  
  

共 2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流畅,叙述清晰,描摹细腻,主题突出。游缅甸,品异国风情,感受其多样文化。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等,其中70%为缅族,印度人、孟加拉人、华人只占3%,约90%的缅甸人信仰佛教,语言为缅语。我们一行四人应缅甸福建会馆之邀,来到缅甸。侨务工作开展联谊活动,在这世界闻名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伴随着佛教的影子,难怪人们说到缅甸,就说一看佛教胜迹,二看民族服饰。漫步在缅甸繁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肤色各异的游客,但你无法辨别出谁是华人。因为华人与当地缅甸人穿着同样的服饰,讲同样地道的缅甸语,使用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土著杂住在一起。只有在唐人街所见所闻,能让人感受到厚重的中华文化气息,聆听到华人华侨打拼的故事。我伫立在庆福宫前,由衷体会到,中国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保持着本民族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感受民族气节,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创作愉快,佳作不断。【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彭蠡客        2019-04-10 21:04:05
  跟着笔者领略缅甸风情,学习了。
2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4-11 09:18:00
  异国旅游,旖旎风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