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那年丁香】丁香复又开(随笔) ————写在丁香四周年
“世间万物,都在以不同方式修行,为的亦只是做真实快乐的自己。”白落梅说的这句话,让我感慨颇深,我们每个人都在世间修行,以自己的方式做真实的自己。就像当初懵懵懂懂闯入江山文学网,再步入丁香文学一样,都是一段修行,一段人生。
人生最美十八岁的青春,我还在丁香,如今二十岁的我,却重回了丁香。雨涯社长说:“初心难舍”,是啊,我的初心,都留在了丁香这个大家庭里,看完依依阿姨的《春天来了,丁香花开了》一文,恍惚我自己也回到了二零一五年五月至二零一七年三月这相守相伴的两年期间,所以我想写一写关于我的丁香。
一、初心伊始
老师经常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孩子,内心都是怀揣着一个作家梦的。对此话语,我深以为然。诚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开一家书店,做一个朴素的写手,店里放满自己写的书。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是当时作为留守儿童的我简简单单的初心。
接近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大的快乐,朴素、平凡却开心,也是写作的素材。然而从小到大的严厉批评,都是让我别做白日梦,比如我的高中老师,他曾欣赏过我的文字,也曾言辞凿凿的告诉过我:假设你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你离饿死也不远了。然而这样的说法,却终究没能让我放弃写作,只是更加让我认识到作家难为,凭借我的实力,也达不到作家的水平,所以我的初心只是成为一个小小的写手,写我想写的文字,看我喜欢的书。
二零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五月份的最后一天,我踏进了丁香,开始了关于我和丁香姑娘的邂逅与旅行,那时我刚刚步入高三,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从卑微蜕变成青春洋溢。人生不需要太大的梦想,于我而言,只需要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温柔小城,写着属于我认为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丁香正好是这样一个平台。我不止一次的写过关于丁香的故事,也重复提起。其实进入丁香前我并没有注册ID,只是在空间偶然看见一个文友发的文章链接,让我发现了江山文学网这样一个平台,它能够让我投稿,我加入江山文学网的群聊,在里面观察着,学习着……直到一个叫鬼七七的小丫头正式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加入丁香文学这个大家庭以后,我才正式注册账号,成为了丁香的一员,那是一五年的五月三十一日,是我初心种下的地方和日子。
二、关于丁香之旅
“人亦当有一颗悲悯的心,对众生温柔相待,不负流年,不欺草木,更不忘初衷。”我觉得不忘初衷这一句话甚是美好,正如我于丁香的一路来说,初衷未改。
我在丁香文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一五年的六月九日,这是丁香的一周年,也是我在丁香的第一年。也是这一年,只专注于写格律诗却又只是个半吊子的我,成为了古韵主编。一直觉得格律诗词是最美的字句,一如我当时取的笔名“醉美如卷”,也是在期盼自己能够如《诗经》《词集》这些书卷一样,成为最美好的存在,所以进入丁香取了如此一个笔名,倒也不负遇见,也不负我在古韵这一模块写得更多一些的心态。诚然,在这样的位置上,更能历练一个人,所以我从一个不懂格律的普通人,慢慢学习摸索,直到可以读懂其他作者诗里的韵味,自己也能尝试用平仄、押韵、对仗来写诗填词,才算得上正式入门。
其实在丁香文学这个大家庭里,写古韵模块文章的人少之又少,这样就会显得我这个古韵主编可有可无。也是这一次让我意识到,既然想要写作,不能只会这一种类型的文章,也总要多学学别的体裁和类别。如此想着,便付诸行动,所以一五年到一六年这一段时间里,我更多的是在学习和模仿。一五年的七月,学得似懂非懂的我,写了一篇文章《彩云易散,负了倾世才情》,一篇关于纳兰性德词的赏析文章,断断续续一万多字的书写,一篇并不出众的文章,雨涯社长却默默地找了主编想为我申请精品文章,虽然最后没有申精成功,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丁香大家庭给我的莫大关怀与鼓励。
从这次以后,我尝试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也写过新诗……一步步走来,都是丁香家人们的陪伴与指导,关心与包容,这是丁香的一周年。二零一六年六月八日,我高考完毕,六月九日,,社团正式换届,我成为了社团总编,开始了与丁香人儿们的又一番痴缠,这是我在丁香的第二年。
不知道十八岁的你们有没有任性过,但我是任性的。十八岁的我在社团总编的位置上,却还总是闹孩子脾气,不管是任性退群还是是不回消息,都是常有的事儿。雨涯社长敢于把丁香交给十三哥哥和我,是他的魄力与肯定,也是丁香大家庭新鲜血液的注入。一年时间,我是不称职的,因为学业繁忙,大多时候都是十三哥哥和依依阿姨在包容我,帮助我。
三、丁香的人儿们
其实亦如一七年的三月二十六日时我写下的文字一样,我想写的丁香人儿们很多,但是这短短的篇幅已然不够我一一检点,那我只能总而括之,讲讲对我来说重要的一些人,还有如今和去年坚守在丁香的你们。
一七年三月换届以后,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于是我又一次任性的退群,没有遵守与雨涯社长、依依阿姨的承诺,留在丁香做一个编辑。直至今天雨涯社长分享过来依依阿姨写的文章,让我恍然记起曾经一起共度的美好岁月和我十八岁的青春,于是我又请求雨涯大哥把我拉入丁香群里,并开始书写关于我的丁香岁月。
曾经固然很美好,但却不得不感谢一七年至一九年这两年期间,一直坚守在丁香的各位老师们,把丁香打理得仅仅有条,让我们这些曾经离开的人都能够回家。因为不熟悉,如今的老师们我早已不能细细道来,那便翻翻老黄历了。
凌雨涯、柳絮依依、赵淑敏、烽火十三、麓云、一墨、孙成卓、于国涛、我是愚人等等……这些老前辈们,有的我叫阿姨,有的我叫哥哥,有的我叫姐姐,辈分都被我叫乱了,可是他们却是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前辈们,也是让我有机会站在古韵主编和社团总编这两个重要位置上的前辈们和领路人。他们给与我的帮助,不仅仅是基于站在这个位置上,还有对于我生活、学习上的帮助,也让我不敢忘却。江山代有才人出,丁香也一样,短短四年时光,多少个前辈们和后来的老师们,让丁香花儿一直盛放在江山文学网,让她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最芬芳馥郁。
谈起丁香的人儿们,我总觉得用这些美好优雅的词已经不够形容,不论是我参与其中的两年,还是没有参与的两年,都有一群可爱的人儿们在坚守着这个大家庭。让我们这些已经退居的人不至于没有了回家的路。四年更迭,丁香的人儿们是未变的初心和美好,而丁香这个大家庭正如戴望舒诗歌《雨巷》兄抒写的那样,是一个深巷里芬芳馥郁的女子,美好而令人向往。
其实每次想写的人都有很多,因为一五年到一七年,两年时光,有很多的前辈们都曾为丁香大家庭奋力守护,包括至今QQ里我单独分设的“丁香”列表里,还有着从前那两年与丁香一起成长和壮大的四十多位前辈们。然而我不能够一一检点再详细书写,只能这样零零总总的谈谈那两年,我们一起拼搏的岁月,丁香人儿们最是美好。
四、关于离别
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我正式退居二线,不再担任总编。我也一样的写了一篇文章《流年尘往,醉在丁香》,美好的期盼,我都藏进文字里,把后来想对丁香人儿们说的话藏进词句里,搁浅,保存。我退群了,可能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或许是突然间的不习惯,不论何种原因,直到现在我早已记不住。我只记得,离开后的舍不得和痛哭流涕。生活好像就是这样,每一天都在上演离别,于是我看见了很多个前辈的离开,而我也离开了。
我改了笔名叫“宋韵宁”,以前的“醉美”是再不敢提了,年少的时候,笔名都取得轻浮许多,如今更想平静充实一些。十五日晚上,我还在默默登上网站看丁香的文章,看丁香的作者,诚然,关于离别,我是不肯承认的,所以我假设自己还在社团。十六日晚,依依阿姨一篇文章,把我悄然藏匿起来的初衷撞醒。我想去评论这篇文章,敲下“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样一句诗,却发现原来如今没有通过实名认证已是不能评论。这是离别后,江山这个大家庭悄然发生的改变。
时间在变,人同样在变。我还记得曾经我们一个个任性退群的场景,和老前辈们苦口婆心的画面,一如既往地怀念那时候,一份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就是初心未改。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人生有缘弥可贵,岁月无期当自珍。恰如其分,我们都曾离开,如今又重新回来,就应该珍惜这一次的缘分,岁月静好,人也合该静美。或许是大学的生活让我有了压力,或者是更多的心里放在了未来,对于丁香的忽视,是我始终难过的事。其实现在就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期盼离开的人都能够重新回来,期盼如今的老师们依然坚守,期盼未来的新鲜血液重新注入……
离别在所难免,但千万要记得回家。这是一个人内心最美的期盼,一个人的初心。老人儿们都有了各自新的生活,有了不同的人生,只有写作,是从头至尾一直坚持着的。离别如此,丁香花儿复又开,只是简单祈愿:无有岁月可回首,那便且以深情对未来、对丁香吧!
个人感觉,有两处需修改,不改也不影响文章大格局。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把丁香打理得仅仅有条,应该是井井有条;第四自然段:他们给与我的帮助,应该是给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