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父亲的棺材(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父亲的棺材(散文)


作者:情满鄱湖 秀才,122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6发表时间:2019-04-18 15:09:53

殡葬改革如火如荼,推行火葬大势所趋。延续了几千年的丧葬文化嘎然而止。由此,我想到了父亲的棺材,想到了老一代人对于入土为安那种难以割舍的执著情怀!
   ————题记
   父亲走了十一年,走时八十虚岁。他走之前,唯一没有遗憾的是,知道自己死后能躺进早就定制好的棺材里。
   十一年里,山上的草木长了一茬又一茬,风风雨雨一年又一年。我想,再好的棺材也该腐蚀了吧。但父亲生前不会这样想。他把一口上等棺材看作房子一样重要,刚过花甲之年,他就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担忧。他怕儿女无能,怕死后一时找不到较好的棺材,而草草将就。所以,为自己和母亲打造一副好棺材,也就成了他老人家心中的夙愿。
   我相信每一个时代,在两代人之间无论是思维和思想上都有代沟。所以,我对父亲的这种想法不以为然,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信神鬼那一套,人死了何必讲究那么多!
   父亲是在旧社会吃过苦的人,当然传统观念也强,在世吃够了苦,就希望死后有个好的归宿,我们做儿女的也只有理解,任由他自已折腾去。
   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某某人做了一口好棺材,某某人今天家里暖料(庆祝棺材打造成功)。只有棺材做好了,以后家里再穷,也不至于禾秆卷尸,在土里也住得安稳。这就是父亲的想法,也是老一辈大多数人的想法。父亲开始盘算什么时候制造棺材,并将这强烈的欲望付之行动。
   那时,我还在外面打工,对于制棺材一事也没放在心上。为父母制口棺材本是儿女的职责,只想到这件事慢慢来。可父亲等不得,不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万一临时抱佛脚如何是好。那时的父亲六十来岁,体弱多病,已丧失了耕田耙地的主要劳动能力。闲不住的父亲就养了一头水牯牛,其实家里一直没断过养牛,这是农作的需要。以前养的是黄牛,与几家人合伙养。而这次不同,父亲买来的水牯是他一个人的专利,从小养到大,无论天晴下雨、刮风落雪,都是他一人饲养,因为他指望着这头畜牲为他换口好棺材呢!
   为了养大这头水牯牛,父亲可是吃足了苦头,几次差点丧生在这头畜牲脚下。一次是在牛栏里,牛栏是生产队里建的,与家里隔了一段距离,那天不知为何平时温驯的水牛象发了威似的,未等父亲解开绳索,就在牛栏里跳起跳到,将还未站稳的父亲踩在脚下,所幸畜牲并无恶意,在父亲的身上弹了几下也就跑一边去了。为此,父亲在床上躺了上个月。
   还有一次,父亲放牛归家,吃饱了的水牯牛随着父亲悠哉悠哉一同踏上了通往村里的石板桥。桥下是奔腾的河水,夕阳照在水面上泛起了红晕。这头畜牲不知是看到这奔腾河水害怕,还是吃饱了喝足了看到这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水面而开心,却在桥面上忽然奔跑起来,还没回过神来的父亲牵在手里的绳索被顺势往前一带,父亲未站稳身就被带进了河里,被滚滚的河水冲下了堰,在堰里大呼救命,幸好有人路过,才将父亲救上了岸。
   经过了两次大难未死的父亲,更加笃信神鬼,相信一定是神明搭救,才死里逃生,逢凶化吉。父亲一生忠厚善良,在冥冥之中总有贵人搭救,但又不得不让人相信神鬼的存在,相信好人总有好报。
   这头水牯牛是父亲寄托的希望,尽管它两次害得父亲差点命丧黄泉,但依然对它不离不弃,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耗尽了父亲所有的时光。与生俱来,父亲对牛是有感情的。七岁时,爷爷在外嫖赌逍遥,奶奶改嫁。迫不得已的父亲去帮人家放牛,一个七岁的孩子牵着一头大水牛蹒跚地走在乡间溜滑逼仄的田埂上,那是多么凄惨的画面。如今年迈了,又牵着一头大水牛行走在山头坞尾,仿佛历史重演,不得不让儿女愧疚。
   想到这里,我认为父亲执意要为自已打造一口好棺材有存在这个原因的:七岁时帮人放牛,晚上回家住在半边瓦房里,既挡不了风,又御不了寒,第二天早上起床还要照常去帮人家放牛。有一次晚上冷得索索发抖,嚎啕大哭起来,是隔壁好心的奶奶为父亲送来了一床棉被。风雨之中见真情,父亲对她感激了一辈子,经常会在我们跟前提起。小时候住寒窑或许是父亲一生的痛,如果百年之后不能躺进一口好棺材,那才死不瞑目呢。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这是千百年来一直延衍下来的训诫,足见中华民族对死者的敬畏。能够得到厚葬,更是每一位在生儿女尽的最后一道孝。父亲活了几十年,也做了一辈子八仙,肩上扛过的棺材不知有多少。在乡下,做八仙与死尸和棺材打交道,一般人不愿意干,只能是按户摊派,而父亲成了长脚户。如穆桂英挂帅,阵阵不离。一来父亲好说话,二来也可以传帮带,毕竟做八仙还有很多程序,并非抬抬棺材挖个坑就了事。
   抬了棺材轻的,父亲为死者感到惋惜。抬了重的,父亲不由得啧啧赞叹死者有福。父亲脑海里晃动着无数口:高的、低的、大的、小的棺材,见证和亲手埋葬了一口口棺柩,让死者放心入土。当掩盖完最后一铲黄土,父亲会领着众八仙在坟头拜三拜,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因而,相比其他老人,父亲对棺材更有一种割不舍的情怀。他更知道棺材质量的好坏,放入土中后会影响使用的年限。为别人抬了一辈子棺材,又怎愿意自已带着一口薄薄的棺材西去呢?
   父亲对于为自己和母亲打造一口上等棺材的迫切之心,也就自然不难懂得了。那头水牯牛在父亲的精心饲养下,一天天长大,心中的愿望越来越近,父亲也在精算着打造棺材的日子。
   长大了的水牯牛,被一个牛贩子买走了。父亲用卖牛得来的三仟元钱,叫姐夫陪着到大港幸福涧买了上等的老杉木运回家,然后就把割料(做棺材)师傅请进了门。
   棺材做好的那一天,家里摆了两桌暖料酒,庆祝父母百年之后的房子宣告制造成功,并放了一掛长长的鞭炮。父亲的脸上绽放出少有的笑容。佝偻的身体,迈着迟钝的步伐,在两具白色的棺材旁转来转去,左瞧瞧、右看看,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这冷冰的棺身上摸来摸去,内心却感到无比的温暖。
   两具棺材放在厅堂里,大小一致,没有刻意打造男女之分的形状。但父亲还是一眼就看出了两具棺材之间小小的差异。放在西边的材质要好些,放在东边的材质略逊了些。他然后对姐夫说了,放在西边的那口就留给母亲,要让姐夫记住。放上了阁楼也不要乱挪动,以免混淆。
   人还未死,对于家里放两口棺材,我总觉得瘆得慌,内心充满畏惧。自打小,我对棺材的害怕程度无人能及。记得小时侯,外婆家的拖铺下放了口棺材,逢年过节,我始终不敢去她家吃饭。有次舅舅骗我说棺材已经搬走了,我才将信将疑去了她家,一走进堂庼,就瞧见用油纸盖住的棺材露出了一角,吓得我魂飞魄散,脚步马上缩了回来,叮叮咚咚跑回了家。
   我对棺材这么害怕,缘于我四岁时,亲眼看到奶奶一付睡熟的样子,被人七手八脚地抬进了棺材,然后将棺盖严严实实地合拢,一旁亲人围着棺材大哭细寒、捶足顿胸,我也跟着哭了起来。这悲伤的情景永远存入了我的记忆深处,后来常常在深夜发眠癫,害怕的哭闹不停。我家屋旁就是村里大路,每次送葬的队伍都会从这条路上经过,当我远远的就听到锣鼓家伙声,就躲进房里,把门紧紧拴住。或许在我的内心,早已在潜意识中对棺材的排斥,才忽略了父亲的感受。
   父母亲的两口棺材就放在家里西边房的阁楼上,每当我抬头望见它的时候,就想起了健在的父母还活得好好的,他们以后就会躺在里面,内心有种莫名的酸楚!
   我记不清楚这两口棺材在阁楼上放了多少年,放久了,它就似平平常常的物件搁在那,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听到阁楼上猫或老鼠跑动时的窸窸窣窣声,都会让我的心砰砰直跳,总怕这是一种不详的预感和征兆。再仔细倾听父母传来均匀的鼾声,才让我的心渐浙平复。
   父母亲日渐衰老了,自从母亲得了癌症,我下定决心从广东回到了他们的身边,照顾着二老的饮食起居,我庆幸父亲有远见地做好了二口棺材,免去了儿女的后顾之忧,真要等到他二老摊在门板上,再临时匆匆忙忙去买棺材,恐怕真要落个不孝的骂名。
   时间流淌得真快,母亲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走了。阁楼上的棺材终于派上了用场,那是一口多富实的棺材呀,舅舅家看了无话说。父母亲吵吵闹闹一辈子,意见总达不到一致,唯在棺材这件事上,俩人有了默契。
   在我们农村,给女方用的棺材不能太差,否则,娘家是不会同意,经常做八仙的父亲深知这一道理,也见多了摊在灵堂的尸体,被娘家突然要求换棺材。其实这两口棺材都很好,虽然不是柏木,又是请师傅上门做的,一板一斧,父亲都看在眼里,但眼尖的父亲还是将略好一点的留给了母亲。
   送了母亲后,父亲的身体也如江河日下,三年后,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痛苦,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或许,这对父亲是最好的选择。小时候的凄风苦雨是他一生的印记,现在,他也可以死而无憾了。
   血红的棺材摆在灵堂里,好像在向所有吊唁的人昭告,“看,我这棺材多富实!”只有我们亲人心里说不出的悲伤。“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棺木在白炽灯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似乎在向我们投来鄙夷的表情。
   我伏在棺柩上,泪流满颊!
  

共 35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必定有衰老走到人生尽头的那一天,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可是面对这一天的到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做法就很不同。在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一个一生坎坷,备受磨难的父亲如何面对自己的身后事的故事。父亲在土地上劳作了一生,死后也要回归土地,要体面的回归,那么一口好的棺材就是给自己的最好的选择。本文围绕父亲从开始规划到实施,再到完成棺材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生动的反应了一个父亲对待自己以及不连累儿女的态度。全文中心突出,叙述明白,层次清晰,感情饱满。好文,推荐阅读欣赏。【编辑:杨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子        2019-04-18 15:10:52
  感谢老师带来的美文,编辑解读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 (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9-04-24 19:31:03
  很好,感谢在百忙之中为我编辑小文!
2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19-04-19 09:50:52
  老师的文写的真好!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9-04-24 19:32:00
  谢谢鼓励,也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9-04-19 21:20:53
  写散文,必得就事论事,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不要随意开无轨电车。在论述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感情。有些散文为什么不能加精,就在于没有感情,干巴巴的,打动不了读者。鄱湖,该文写得不错,好!
回复3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9-04-24 19:34:37
  本文涉及殡葬改革,所以也没抱加精希望!感谢寒哥关注。
4 楼        文友:独倚梅树        2019-04-24 11:58:48
  读老师的文,仿若目睹了三十多年前的丧葬情形。很多老人,生前都会为自己选一口上乘的棺材。棺材不只代表着身份,更代表着生者最终的归宿。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4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9-04-24 19:37:47
  是的,我只想把老人的那种情怀讲出来,但本文涉及殡葬改革,会有负面影响,这是有些人不愿看到这样的文出现!
5 楼        文友:衢四海        2019-04-24 13:57:07
  老农民对棺材的情结,对土葬的情结是很深固的,我们这一代人很难理解。作者把这一情结写出来了,写深写透丁,好文,拜读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9-04-24 19:39:28
  谢谢老师的理解,谢谢你的阅读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