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一场大火,纷飞了思绪(散文·家园)
自从原始人发现和使用火以来,人们就赋予火各种各样的赞誉。于我而言,火是黑暗中的光明,是寒冷中的温暖;是绝境中的希望,是落后中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传递着团结、友谊、和平、正义之圣火。
但众所周知,火也如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火,能恩泽万物亦能摧毁万物。
如果火一直温驯乖巧地造福人类,不愠不怒地与人类为善,该多好!
可不测之事常有,失控之时屡在。火苗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则酿祸。火势迅猛而一发不可收拾,则成灾。灾难中,人们的生命和财物遭受重创,则成殇。于是,当火变成恶魔时,人们收起曾经的赞美,在深恶痛绝中不惜代价将它灭掉。
当《人民日报》的黑色字体“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塔尖倒塌的那一刻,太心痛了!”映入我的眼帘时,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我那一刻的心情,但思绪却不由自主地纷飞。
记得第一次拜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时,我就被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多桀命运所吸引。而作者笔下的教堂建筑物更是激起我无限的向往。巴黎圣母院,就这样悄悄地住进我的梦里。
可如今,我还没来得及去法国,去巴黎圣母院走一走、看一看,这座独具匠心的辉煌建筑就遭遇了大火。
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竣工的雄伟教堂,于北京时间16日0:30分,突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在人们的惊叫和惶恐中,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看《直播新闻间》视频,我仿佛穿越荧屏置身其中,手按着胸膛,心提到了嗓眼。那肆意蔓延的火势和围观者含着泪水虔诚祷告、唱牧歌的神情;那视为全人类的瑰宝、八百年的文明结晶在熊熊烈火中变得残垣断壁和400名消防员舍生忘死地出入火海……每一个画面都强烈地冲击我的视线,撞击我的心灵。
3月30日四川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的伤痛尤在!昔日的苍翠葱绿已被黑乎乎的灰烬代替,目之所及,一片狼藉,满目疮痍。仰望一份沉重的英烈名单,我永远都会记住这一组令人唏嘘,令人痛心的数字: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三十个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后来又发现了一个扑火英雄的遗体,实际上有三十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被爆燃的山火吞噬;有三十一个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有三十对父母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中肝肠欲断;有无数颗心因此而痛不欲生!
无情的火啊,你让我的视线定格在这段文字“和平年代,中国虽无战事,却几乎每天都有人牺牲。仅过去十年,全国有300余名消防员牺牲在一线,平均每月3名。一代代年轻的消防员,用生命上演最美之行,诠释责任与担当!”你让我的记忆回到1860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那三天三夜,我国的名胜古迹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的掠夺之火烧成废墟,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把耻辱的火,是中华历史永不可磨灭的烙印!
大火无情,人间有爱。当巴黎圣母院被熊熊大火焚烧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中国人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深深的关切。网友们纷纷转载相关的报道,笔友们以文字为祭。国家主席第一时间致电法国总统,向全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火啊,想起你无情时,我就会心有余悸。
某年的清明节,我和父亲去祭祀先祖,点燃香蜡钱纸时,一阵山风来袭,燃烧的纸钱被吹上坟头,惹燃了杂草堆里的枯叶干草。瞬间,从坟头烧到坟尾,从坟尾烧到山坡……这里是荒山野岭,除了我和父亲,没有第三个人。我和父亲举着枝桠不顾一切地扑打,可火苗乱蹿,火势越来越猛。父亲重新折一树叶多的枝条递给我说:“别怕,你不要停,一直打。”然后,他穿过火光,爬上坡坎,在没有烧到的地方用双手“铲”出一条隔离带。火被扑灭后,我和父亲瘫坐在地,看看双手和脸上的伤,望望一座草木丛生的山,我们后怕至极!以至于每到清明节上坟时,我都会望着大山对亲人们说:“要是真的烧了这座山,我和老爸就进监狱了,而且一辈子都良心不安。”
火,温顺时,福泽众生;发怒时,殃及池鱼,毁掉家园河山。火,无情也有情。我们的生活需要火,离不开火,但我们又不得不防着火。因为,一不小心,火就会把我们宝贵的东西化为乌有,就会夺走我们最挚爱的亲人。火灾,尽管防不胜防,但我们仍要做到“防火安全,人人有责。”因为只要发生一场火灾,就会有一场躲不开的生离死别,就会有一生的切肤剜骨之痛!
被大火烧毁的木里森林和北京圆明园的建筑群及巴黎圣母院的教堂,都可以再种、再建,可那些在火灾中逝去的生命不会重生!
大火成殇,天地同泣。
愿英雄走好!英雄安息!
真是思绪飞扬。中今中外,啧啧,厉害!o(* ̄︶ ̄*)o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