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春之梦”征文】行驶在沿黄公路上(散文)
我在韩城打工,母亲和孩子都在县城,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回家看看。
人间最美四月天,阳光和煦,微风轻吹,带着愉悦的心情,骑着摩托车由韩城出发了。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柔和的阳光洒在我身上,微风轻轻扑面而来,是那样的温柔,就像小时候母亲的双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庞。公路两旁红的蓝的白的各种颜色的花儿争先斗艳开着,大自然在休息一个冬季以后,似乎顷刻间就将贮备了一冬的力量全部展现了出来。
一路驰骋着,恍惚间眼前一亮,一座巨型大桥如天上的彩虹从天而过,汽车像甲虫一样在上面飞奔着,高高的一座座桥墩稳扎在河水的深处。东南靠涯畔的地方是美丽的司马迁祠,“三龙戏珠”的三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澽水河芝水河相继从这里汇入黄河中。现代的建筑和古代的文物完美的结合,天然的雕琢和人工雕刻的史记广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这里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了。
顺着沿河公路继续前行,穿过几道沟沟坎坎,穿过两座桥,黄河在我面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是沿黄公路合阳驿站,驿站的上面就是我的老家,我将摩托车停在驿站广场上,放眼远观。河面上此时已经没有了朦胧的雾气,能清晰瞅见对面山西的房屋和树木。耳畔传来滚滚黄河水发出的咆哮吼叫身,恍然间我仿佛看到古老的黄河边上的纤夫,光着脊背的汉子,拉着长长的纤绳,齐声喊着铿锵有力的号子,脚步沉稳地踏着河边上的淤泥向前行走着,是黄河孕育了他们粗狂豪迈的性格。
河水的支流和主流中间有一片芦苇荡,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家乡的父老乡亲在黄河边忙碌的身姿。村人们弯着腰身割着芦苇,完后用绳子捆起来,用担子挑起来,挺起了自己的脊梁,向河水迈去。滔滔黄河,弯弯小路,伴随着他们的辛勤走过了春夏秋冬。记忆中的那一幕幕总会浮现在我脑海里,而如今物是人非了,那天小路已经荡然无存了,那片芦苇林萋萋荡着。此刻,我的眼角渐渐模糊了,又渐渐明亮了。前方牛儿们摇着尾巴在享受着天然的美味,放牛的大爷悠闲坐在草棚下,嘴里衔着旱烟锅子,吞云吐雾,如神仙一般的快活;三个年轻的女孩支撑起自己的画架,我轻轻地走到她们的身后,她们聚精会神画着,竟然没有丝毫的察觉,我不忍心去打扰她们,蹑手蹑脚走开了。
我骑着摩托车又一路前行,下了一段坡路,越过了榆林古渡大坝。这时候黄河距离我更近了,咆哮声音更响了,河水上面的漩涡和波浪我能清晰地看到。霎然间,一股清新的芳香直冲我的鼻息,让我不由地回过头来,目光寻觅着芳香而去。原来大路边的沟沟畔畔、梁梁峁峁,长着一堆堆野生的洋槐树,它们没有被人为修剪,自然地生长着。那白色如雪的洋槐花儿,一簇簇一撮撮镶嵌在黄土和绿叶之间,那一缕缕的香气如一壶美味的好酒,让我沉醉了。我的脚步再也挪动不开了,尽情地吸允着这浓浓的香气……
吸足了香气,我又骑着摩托车继续前行。越过了太枣河、徐水河,越过了宏大的东雷抽黄工程,眼帘下是一片开阔的湿地,农人们垒砌起来的垄畔把一池碧水分成了田字形状的方块,一座座白色的小房子,每隔几十米就是一座,排列有序,矗立在池水之间,就好像到了江南水乡。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划着弯弯的小船缓缓飘在水中,姑娘坐在船头往池水中撒着食物,举手投足之间透出熟练和优雅。这儿不仅仅有鱼塘,更有成片的莲菜,虽然此时荷花还没有盛开,但是成片的绿叶浮在水面上,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鱼戏莲叶间”的诗词。忽然,头顶上响起了“扑扑”的声音,天空中突然冒出了许多大黑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飞鸟,这是北方的鹭鸟。它们扇着翅膀,在鱼塘上空盘旋着。有两只鸟儿嘴里衔着一根小树枝,它们这是在为自己建造婚房,为结婚生子建造安乐窝,我忍不住将这一切录入到了手机视频中。
带着喜悦满足的心情,我又骑上了摩托车,一路风景如画,边走边看,美不胜收!
沿黄公路是一条致富路,带领父老乡亲奔向小康;沿黄公路是一条观光旅游路,如诗如画又如歌。美丽的风景诱惑着我,明天我还会行走在这条路上,享受这份惬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