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怎样推介“三言”小说?(随笔)
怎样推介“三言”小说?
明清小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四大名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早已蜚声世界。以名著为基础、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改编的作品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同为明清小说的“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影响和普及程度就比较小。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语言障碍。“三言”虽然也是小说,但它毕竟还是文言小说,书中文言成分较多,不像名著那样接近大众化。现代人的读书习惯是简捷明快。“三言”中的许多作品,读来让人觉得艰涩。
第二,书中封建迷信和其它不健康的内容较多。总体而言,思想和艺术的境界都没有名著那样高。
但“三言”小说也有它的长处。
第一,它的篇幅小,都是短篇小说,携带和阅读都方便。
第二,它的内容丰富,涉及各种人物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能够提起阅读兴趣和增加知识。因此它也有普及的理由。
至于怎样推介,方法可能很多,也有多种途径。但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走何种途径,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的使原著为大众所阅读和欣赏,让人能方便地看到和看懂原著。而要方便地看到和看懂,就要解决普及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原著本身存在的语言障碍。于是我想到了改写。
怎样改写?我的作法是:在不改变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前提下,对其情节删繁就简,截弯取直,屏除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部分,使故事的轮廓清晰明了。对其语言,在保持古典小说固有特点的同时,以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加以融会贯通,读起来既简练又顺畅。这里有两条原则:第一,原著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不能变,不能改得面目全非;第二,古典小说的语言特点不能变,不能改成白话小说。
我尝试将“三言”小说的几篇作品作了改写。每篇故事前,还加写了按语,以期引起新的理解。可是改写作品未被采用。
其实,当我这样做的时候也心存疑虑。这算什么?说翻译不靠谱,说改编不够格,说抄袭剽窃又有点冤。可我还是要做,姑且叫做改写吧。因为我相信这并非没有意义。第一,推介古典作品,扩大它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研究。第二,以这种方式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分享阅读的快乐。我相信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读这种改写的作品肯定比读原著要轻松得多。我自己就有体会。实际上这种做法前已有之,只是数量不多,针对的是更为深奥的古文,目的可能是为了研究或者教学。改写文言小说算是一种尝试。
值得庆幸的是,江山文学网的“文采飞扬”社团肯定和支持了我的做法。
他们指出:改写经典是为了传承经典。所谓改写就是以现代语言宣扬和推广古典作品。他们对每一篇改写作品都加以细致的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和改进的方向,同时提出严格的要求。我已在“文采飞扬”发表了21篇改写作品。
谨以此文向“文采飞扬”社团表示感谢,也期待文友的理解和支持。
这里,我顺便把一段古典作品中的原文和改写后的文本呈现出来,供文友点评。
原著:《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
卫河东岸浮丘高,竹舍云居隐凤毛。
遂有文章惊董贾,岂无名誉驾刘曹。
秋天散步青山郭,春日催诗白兔毫。
醉倚湛卢时一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这首诗,乃本朝嘉靖年间一个才子所作。那才子是谁?姓卢名柟字少梗,一字子赤,大名府濬县人也。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闲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人都道他是李青莲再世,曹子建后身。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有轻世傲物之志。真个名闻天下,才冠当今。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又且世代簪簪,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所居在城外浮丘山下,第宅壮丽,高耸云汉。后房粉黛,一个个声色兼妙,又选小奚秀美者数人,教成吹弹歌曲,日以自娱。至于童仆厮养,不计其数。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两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名曰啸圃。大凡花性喜暖,所以名花俱出南方,那北地天气严寒,花到其地,大半冻死,因此至者甚少。设或到得一花一草,必为巨珰大畹所有,他人亦不易得。这濬县又是个拗处,比京都更难,故宦家园亭虽有,俱不足观。
偏卢柟立心要胜似他人,不惜重价,差人四处构取名花异卉、怪石奇峰,落成这园,遂为一邑之胜。真个景致非常。但见:楼台高峻,庭院清幽。山叠岷峨怪石,花栽阆苑奇葩。水阁遥通行坞,风轩斜透松寮。回塘曲槛,层层碧浪漾琉璃;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牡丹亭畔,孔雀双栖;芍药栏边,仙禽对舞。紫纡松径,绿阴深处小桥横;屈曲花岐,红艳丛中乔木耸。
烟迷翠黛,意淡如无;雨洗青螺,色浓似染。木兰舟荡漾芙蓉水际,秋千架摇曳垂杨影里。朱槛画栏相掩映,湘帝绣幕两交辉。
卢柟日夕吟花课鸟,笑傲其间,虽南面王乐,亦不是过。
凡朋友去相访,必留连尽醉方止。倘遇着个声气相投知音的知已,便兼旬累月,款留在家,不肯轻放出门。若有人患难来投奔的,一一都有赍发,决不令其空过。因此四方慕名来者,络绎不绝。真个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卢柟只因才高学广,以为掇青紫如拾针芥,那知文福不齐,任你锦绣般文章,偏生不中试官之意,一连走上几利,不能勾飞黄腾达。他道世无识者,遂绝意功名,不图进取,惟与骚人剑客、羽士高僧,谈禅理,论剑术,呼卢浮白,放浪山水,自称浮丘山人。曾有五言古诗云:逸翮奋霄汉,高步蹑云关。褰衣在椒涂,长风吹海澜。琼树系游镳,瑶华代朝餐。恣情戏灵景,静啸喈鸣鸾。浮世信淆浊,焉能濡羽翰。
话分两头,却说濬县知县姓汪名岑,少年连第,贪婪无比,性复猜刻,又酷好杯中之物。若擎着酒杯,便直饮到天明。自到濬县,不曾遇着对手。平昔也晓得卢柟是个才子,当今推重,交游甚广,又闻得邑中园亭,唯他家为最,酒量又推尊第一。因这三件,有心要结识他,做个相知,差人去请来相会。你道有这样好笑的事么?别个秀才要去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称为老师。四时八节,馈送礼物,希图以小博大。若知县自来相请,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荣耀,还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亲友。这虽是不肖者所为,有气节的未必如此,但知县相请,也没有不肯去的。
偏有卢柟比他人不同,知县一连请了五六次,只当做耳边风,全然不采,只推自来不入公门。你道因甚如此?那卢柟才高天下,眼底无人,天生就一副侠肠傲骨,视功名如敝蓰,等富贵犹浮云,就是王侯卿相,不曾来拜访,要请去相见,他也断然不肯先施,怎肯轻易去见个县官?真个是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绝品的高人。
这卢柟已是个清奇古怪的主儿,撞着知县又是个耐烦琐碎的冤家,请人请到四五次不来,也索罢了,偏生只管去缠帐。见卢柟决不肯来,却到情愿自去就教。又恐卢柟他出,先差人将帖子订期。差人领了言语,一直径到卢家,把帖子递与门公说道:“本县老爷有紧要话,差我来传达你相公,相烦引进。”门公不敢愈慢,即引到园上,来见家主。差人随进园门,举目看时,只见水光绕绿,山色送青,竹木扶疏,交相掩映,林中禽鸟,声如鼓吹。那差人从不曾见这般景致,今日到此,恍如登了洞天仙府,好生欢喜,想道:“怪道老爷要来游玩,元来有恁地好景。我也是有些缘分,方得至此观玩这番,也不枉为人一世。”遂四下行走,恣意饱看。湾湾曲曲,穿过几条花径,走过数处亭台,来到一个所在。周围尽是梅花,一望如雪,霏霏馥馥,清香沁人肌骨。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亭中悬一个匾额,大书“玉照亭”三字。下边坐着三四个宾客,赏花饮酒,旁边五六个标致青衣,调丝品竹,按板而歌。有高太史《梅花诗》为证: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渔郎无好韵,东风愁寂几回开。
门公同差人站在门外,候歌完了,先将帖子禀知,然后差人向前说道:“老爷令小人多多拜上相公,说既相公不屑到县,老爷当来拜访;俣恐相公他出,又不相值,先差小人来期个日子,好来请教。二来闻府上园亭甚好,顺便就要游玩。”
大凡事当凑就不起,那卢柟见知县频请不去,恬不为怪,却又情愿来就教,未免转过念头,想:“他虽然贪鄙,终是个父母官儿,肯屈己敬贤,亦是可取,若又峻拒不许,外人只道我心胸褊狭,不能容物了。”又想道:“他是个俗吏,这文章定然不晓得的。那诗律旨趣深奥,料必也没相干。若论典籍,他又是个后生小子,侥幸在睡梦中偷得这进士到手,已是心满意足,谅来还未曾识面。至于理学禅宗,一发梦想所不到了。除此之外,与他谈论,有甚意味,还是莫招揽罢。”却又念其来意惓惓,如拒绝了,似觉不情,正沉吟间,小童斟上酒来。他触境情生,就想到酒上,道:“倘会饮酒,亦可免俗。”
问来人道:“你本官可会饮酒么?”答道:“酒是老爷的性命,怎么不会饮?”卢柟又问:“能饮得多少?”答道:“但见拿酒杯,整夜吃去,不到酩酊不止,也不知有几多酒量。”卢柟心中喜道:“原来这俗物却会饮酒,单取这节罢。”随教童子取个帖儿,付与来人道:“你本官既要来游玩,趁此梅花盛时,就是明日罢。我这里整备酒盒相候。”
差人得了言语,原同门公一齐出来,回到县里,将帖子回覆了知县。知县大喜,正要明日到卢柟家去看梅花,不想晚上人来报新按院到任,连夜起身往府,不能如意。差人将个帖儿辞了。知县到府,接着按院,伺行香过了,回到县时,往还数日,这梅花已是:“纷纷玉瓣堆香砌,片片琼英绕画栏。”
汪知县因不曾赴梅花之约,心下怏怏,指望卢柟另来相邀。谁知卢柟出自勉强,见他辞了,即撇过一边,那肯又来相请。
(略)
改写文本:土豪与官僚
(一)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公子卢楠,大名府濬县人,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
卢楠住在城外浮丘山下,自称浮丘山人,不但宅第富丽堂皇,宅后还建了个占地两三顷的大花园,取名啸圃。凡朋友来访,定教你留连忘返,尽醉方休。若有患难之人来投奔的,也每人都有馈赠,决不让你空手而回。因此四方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濬县还有一个名人,即知县汪岑。汪岑少年及第,贪婪无比,又酷好杯中之物,一拿起酒杯便直饮到天明,自到濬县不曾遇着对手。听说卢楠是个才子,又是财主,交游甚广,便想与他做个相知,差人去请过来相会。
一般人与知县交友那是高攀。若知县来请你,那是喜从天降,没有不肯去的。可这卢楠偏与他人不同,知县一连请了五六次,只当做耳边风,全然不采。换作别人也就罢了,偏偏这汪岑又是个极热情的人。卢楠不来,他就前去拜访。恐卢楠外出,他先差人送帖子预约。
差人来到卢家,把帖子递给门公说:“本县老爷有要紧话,差我来传达你家相公,相烦引进。”
门公不敢怠慢,即引领到园内来见家主。差人随门公弯弯曲曲穿过几条花径,走过数处亭台,来到一座八角亭子,亭上大书“玉照亭”三字。下边坐着三四个宾客正在赏花饮酒,旁边有五六个标致青衣载歌载舞。门公和差人不敢打扰站在门外。待歌舞完了,差人将帖子送上,向前说道:“老爷吩咐,既然相公不屑到县,老爷当过来拜访;恐相公外出,先差小人来定个日子,好来请教。”
卢楠正犹豫见还是不见,小童上来斟酒。他触景生情,于是就问道:
“你本官会喝酒吗?”
差人答道:“酒是老爷的性命,怎么不会喝?”
卢楠又问:“能喝多少?”
差人答:“只要拿起酒杯,整夜的喝下去,不到酩酊大醉不止,也不知有多少酒量。”
卢楠心中高兴,教童子取个帖儿,交给差人说:“你本官既要来游玩,趁此梅花盛开,就是明天吧。我这里整备酒食相候。”
差人得了信儿回到县里,将帖子回复了知县。知县大喜,即准备明天到卢楠家去看梅花。
不想晚上来人报说新按院到任。知县连夜起身往府上迎接。这边不能如期赴约,只得差人送个帖儿给卢楠辞了。知县往返数日办完公事回到县时,这梅花的花期已过。汪知县因未赴梅花之约,心下闷闷不乐,指望卢楠另来相邀。谁知卢楠见他辞了,即撇过一边,哪肯再来相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