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恃才傲物不足取(随笔)
有才之人,值得钦佩,也值得别人自愧不如,这是别人仰视你的地方,但是,恃才傲物就不足取了。
即使在当今社会,倚仗自己有点才能,就一副狂傲模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也会为社会所不容,更遑论等级森严的帝王时代,这世间岂能容你?招致杀身之祸不是稀松平常么?偶然之中难道没有必然?
更有甚者,仗着自己有才,口无遮拦,放荡不羁,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大行放肆之事,你感觉随心所欲,潇洒快活,无关大碍,殊不知别人可不这样想,把你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指不定什么时候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可以整垮你甚至让你丢掉性命,所谓“祸从口出”是也!实际上是恃才傲物者自己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死到临头,尚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为人不可不谨言慎行,恃才傲物者尤须警惕!
为人谦逊,彬彬有礼,历来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窃以为,还是高调做事、低调为人为好。况且有才无才只是相对而言,这方面有才,那方面未必有才,世上没有全才,也无完人,古圣先贤是德、才兼备之士,尚且谦虚、虚心行事,吾辈之才堪比圣贤乎?所以,大可不必恃才傲物。
有的人博学多才,仍为人谦逊,平平安安,终其一生,也有的富贵显达。人说,有千金之德方能享受千金之福,这富贵显达恰恰是德与位相称的结果,有才有德之人,往往看问题深刻,思考问题不看当下,重在长远,对世间事想明白、看清楚了,对世间人了解、通达之后自然而言或者说这一切是必然。这些人在修身养性、做学问的时候也许并没有幻想有朝一日会发达,名利更是不敢奢望,只求平平安安,恬淡虚无,名利接在物外。但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你的所作所为终会回报给你盛誉而声名远播。王安石、张廷玉都可谓是朝廷重臣,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仍能谦恭待人,对上更是忠心耿耿,他们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信任,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出了一番大事,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有的人,有了一点学问就沾沾自喜,或者是学问高深,的确了得,一般人能力所不及。但是,倚仗有学问有能力就目中无人,口出狂言,加之逞能、卖弄、妄自尊大,正是这高深的学问害了自己呀。杨修即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杨修大名鼎鼎,聪明、机敏,有才,因数次违逆曹操或者道破天机,为曹操所不容,终致杀身之祸!从这个角度说,有学问不如无学问,无学问之人尚且有惭愧心、知羞耻,不敢也不会桀骜不训,尚能全身而退。一个有才之人死于非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有才能有学问反而死于非命,不能平安终其一生,是一大憾事。个人性与命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是一大憾事!本来有才之人都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只因为处事欠缺功夫,一生想平安都难,更休提干大事了。倘若虚怀若谷,加上谦谦君子之风,势必会成就一番事业。只因学问比别人多一点,为人处事得了幼稚病,犯了低级错误,可惜呀!
面对此等人,只能一声叹息,徒伤感无益,那样的结局也是注定的。
恃才傲物,究其原因,是因为思想深处缺了德,必须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道德缺失的问题,再发勇猛心修德,提高自己的德行,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