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夜读应是醉心事(散文) ——写在世界读书日之际
暮冬时节,有朋自北国来,我邀了他们喝茶聊天。晨寒风冷,屋里却温馨。阳台上的花都还只是花苞,只有一枝剑兰顶出一簇花儿,像是姊妹三胞胎。花架上有本我随手丢在那儿的《清言小品菁华》,朋友打开书页,朗声读道:“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这是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名句。
我开玩笑说,读书是闲来最惬意的事,好书就像读书人的情人儿,值得反复琢磨,好好地宠。朋友们相视一笑,眼睛顿时晶亮。这话不能让老妻听到,她会大声抗议:好啊,那你就去跟你的书过吧,看谁给你洗衣、烧饭?!
朋友走后,拧亮床头台灯,拉下淡黄的窗帘,隔断视界里那飘飞的雪花,悄悄钻进被窝,拥被读书,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靠在床头上,我用了两个钟点,读完了2018年最后一本书《世界丑闻史》,真是巧极了,当我合上书页时,正是子夜。
合上书页,我尚无睡意,拉开窗帘,窗外,街灯照耀着纷飞的雪。雪花,柳絮般的轻轻飘扬,挂在树上,落在地下,团团片片,像是天际飘落的诗句。
我的心也就随着这飘飞的诗句,飞向远方,穿越岁月。
那天,我和战友们巡逻迷了路,夜晚,天空纷纷扬扬飘起了鹅毛大雪。北国的雪,像草原汉子的脾气一样暴烈,它在狂风里打着旋儿,铺天盖地而来,在广阔的原野里,腾跃、翻滚、旋转,逼得人接近窒息,面疼如针刺。北国的暴风雪,只有戍边的军人才能说出它烈马的脾气、疯牛的性格。
雪夜归来,我兴奋地无法入睡。待战友们鼾声响起,我悄悄地起身,轻轻地捅开炉火,借着炉火的光亮,读了一夜的书。记得那一夜,我读的是《陆游诗集》。“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激昂、雄浑的诗句,只有边关上的守夜人,才能体会到那壮怀激烈的美。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雪夜围炉夜读,曾经是军旅生涯的艰辛。而今经过几十载岁月过滤,竟然透出无限诗意。军旅生涯,紧张而动荡,读书,只能围炉夜读、挑灯夜读,打着手电筒夜读,正是艰苦的军队生活,养成了我夜读的习惯。那跳跃着的火苗儿,冒着黑烟的煤油灯芯,似乎还在眼前飘动。
如今,每夜不读上几页书,我就会怅然若失,仿佛热恋中失去了与心上人的约会。
“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转眼,又到了暮春,梅园的桃花儿谢了,满山满坡地盛开着红杜鹃。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太湖》副刊的于总编向我约稿:说说今年的读书计划,给读者推荐几本雅俗共赏的书目。
2019年,读那些书呢?我读书一向没有什么计划,也没什么目的,多是看见什么读什么,想到什么书就捧到手里读起来。好读,开心,就读下去。觉得无聊,读不动了,就丢去一边。曾有伟人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如今,中华已经崛起了,我以为应该为平静在红尘中浮躁的心而读书,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而读书。
2019年,我想为朋友们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大家小品》,这本书中的作者都是知名大家写的小品文,幽默俏皮却不乏真知灼见。开篇是邵燕祥的“小世界,小日子”,还有叶倾城的“嫁夫不嫁灰太狼”,刘齐的“一见广告,就想撒尿”。俏皮而接地气。
2017年版的《国粹》,是有着“南秋雨,北充闾”之誉的王充闾的历史文化代表作。本书分四个篇章。祖先:人生命脉;人文:生命的符号;河山:文明大地;传统:生活智慧。读罢这本书,你会昂扬起文化自信,正如作者所说:与古代的传统对接,与古人的心灵撞击,传承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小说,我推荐何大草的《所有的乡愁》。这部麦家、陈鲁豫、冯仑、吴晓波倾情推荐的小说,是一部融汇战争、革命、爱情和生死的厚重力作;一部写中国人百年苦难与复兴、强国愿与自由梦的力作。
如果有足够的定力,我推荐朋友们读读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本书扼要考察了自远古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文明演化的历程,是让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好书。本书注重人类文明的继承性和不同文明的碰撞,既注重各主要人类文明的独特成就,又让人了解到其局限性。这本书还有丰富的插图,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美国作家费思•鲍德温说:“书一直是我的食品和饮料,书带给我安慰和帮助,书是我的兴奋剂和镇静剂。为了阅读,我宁肯放弃饮食。”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与费思颇有同感。而我对书的热爱,还有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妻子的爱与理解。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北方的滨海小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落后,电灯也是稀罕物。每每半夜醒来,我总能看见母亲在用小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夜读。灯芯很小,母亲的头抬得很低,有时竟然燎烧到她的发梢。母亲爱读书,一直到晚年,八十岁了,她还戴着老花镜捧读。
我们结婚的时候,我的岳父帮助我做了两口木柜。妻子知道我喜欢书,就让出一口给我做书橱。14平米的斗室里,一口衣柜,一只书橱,并肩而立,让我想到舒婷诗意里的橡树和木棉。后来,生活好了,我们在远郊的小镇上买了大房子,妻拨出一间给我专门做书房。婚后的许多年里,只要我在夜读,冬春她会奉上一杯热茶,夏秋她会悄悄点上蚊香。我读书的时候,家里总是静悄悄的,妻尽量不弄出声响,等到我读得累了、倦了,她会收了我的书摊,一起同眠。
正是因为母亲的榜样和妻子的关爱,在那些充满变革、动荡的岁月里,不管有多少激流和旋涡,我都能在夜读中,找到自己心灵之舟的港湾。在夜读中,我能真切地体会到心田被涓流滋润的喜悦,看到山穷水尽时的峰回路转。
少小从军,粗放型生长,造就我性格的直率与狂狷,路见不平,口无遮拦,得罪了人,也就少不了小鞋穿。每当失意、失败或被“罢官”,我也总是静静地在夜深人静时,打开书卷,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变成了一只野兽、一只小鸟、一艘航船,正在向自由奔跑、向光明飞翔、向理想远航。我会渐渐从愤怒中平静,从沮丧中释然,从迷茫中觉醒。读书让我渐渐成熟起来,行走在风暴中,也能呼吸到阵阵清风。
在读书日来临的日子,《太湖》副刊的于总编,要我一定要说说在新的一年里的读书计划。我说过,我这个人自由散漫惯了,读书全凭感觉走,也就是摸石头过河。说不上计划,我就说说自己想读的书吧。
2019年,就我个人而言,我想读的书有:汪曾祺的《慢煮生活》、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安东尼•帕戈登的《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观:现代人必须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郑世平的《身边的江湖》、贾平凹的《自在独行》、莫言的《聆听宇宙的歌唱》、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余华的《活着》、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还有余中先主编的《偷听谈话的妙趣》,是《世界文学》300期中的散文精选……
读书最快意的应该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契合。“啊,太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哦,真是太奇妙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读书,读到这样的份上,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常有人问我,什么叫读书呢?我借用法国作家阿兰的话告诉你:“读书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书上的字”。哈哈,祝您读书快乐!
是的,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的人都喜欢熬夜,都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人,最是心无旁骛。想来,这也是对读书最起码的尊重。
一个习惯的养成,除了内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小时候作者是受了母亲的熏陶,开始读书;长大后,作者得益于妻子的理解与支持,继续读书。现在,是美好的生活条件,享受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是幸运、幸福的。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很喜欢这句话,非常经典地概括了时下读书的必要性,国家为复兴文明虽做了许多铺垫,但仍有很多人只为形式做做样子,唯有读书,用心读书,才能提高国人素养,二哥这篇文章是建设性的指导,非常有借鉴的价值,希望二哥继续分享!
我读书很慢,但也在读。文中提到的书有几本是我读过的,更多的没读过,接下来我会按照二哥的书单,选择适合的来学习。谢谢推荐!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精神气质,都可以在他读的书里找到根据。
二哥好读书,会读书,是一个内心丰富的精神贵族。
我要向二哥学习,坚持读书,争取成为一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