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吃水那点事(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吃水那点事(散文) ——从吃水看祖国的发展


作者:流浪的松鼠 布衣,45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4发表时间:2019-05-02 07:54:40
摘要:这篇散文时间跨度几十年,从每天都离不了的吃水中,体会建国七十年来祖国的大发展。

【看点】吃水那点事(散文)
   吃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一个小小的“吃水”能有什么值得描绘的地方呢?各位看官,那是因为你体会不到这里面的酸甜苦辣,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
   我的家乡是远近闻名的崔岗村。说她远近闻名,并不是因为她多么富饶,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她的贫穷,她的落后,她的一点都不涵水的黄土地。
   “岗”字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指岗位,一指高起的土坡。在周围十里八乡的地面上,只有我的家乡有个“岗”字。那种下雨水往他处流,雨停拎桶去讨水的日子,曾是世代崔岗人早已习以为常的日子——有女不嫁崔岗,井沿爬得溜光,口粮两月吃光,十家九户棍光——是流行在当地对过去的崔岗的真实写照。(十家九户棍光指的是十户人家有九户都有光棍)
   旧社会的崔岗有几口敞口的水井,可那些水井都非常浅。在风调雨顺的年月里,这些水井里尚有些水,可一旦遇到天旱,这几口本来就没有多少水的水井就完全成了一个摆设了——挑着水桶到崔岗周围的关庙村、张营村,甚至于跑到河南的大罗村、陈园村挑水吃的经历,是刻在旧社会每一个崔岗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的爷爷在旧社会给地主当长工。有一年春季,天气还不算很干旱,可水井里的水也所剩无几了。地主家大人多,担心没有水吃,就让我的爷爷搬一个木板床放在井口上,每晚我的爷爷就睡在木板床上,第二天自然就可以第一个打水了。村里的这一口水井俨然成了地主家的私有水井了,村里的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我的爷爷说他当年毕竟不是大人,顶多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小孩子瞌睡多,有一天早上醒来,发觉自己连同身子底下的木板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谁抬到一边去了。爷爷慌忙地跑到水井旁,水井里的水早已被别人淘干了。
   爷爷垂头丧气地挑着一对空水桶回到了地主家。结果可想而知,爷爷除了获得一顿结结实实的擀面杖之外,还被罚以后每天都要到五里之外的大罗村挑两挑水。从崔岗到大罗的路并不好走,途中还要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河坡地,那一段河坡地我也曾走过无数次。那一段路其实不能叫作路,只是过路的人走过几回,踩出了一个接着一个脚印儿而已。那里荒草丛生,崎岖不平,稍不留神就会摔个驴打滚。
   好人自有好命,爷爷被罚到大罗村挑水,却成就了一段姻缘。那是爷爷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每当爷爷讲到这些往事的时候总是神采飞扬,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激动。可惜这些东西现在都只能成为我美好的回忆了。
   大罗村的几个佃户看到爷爷这么小的年纪,一摇一晃地挑着两只硕大的水桶,走在坑坑洼洼的河坡地里,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咬着牙从不哼叫一声。其中有好事人要帮着爷爷挑水,爷爷礼貌地拒绝了他们。这些佃户料定爷爷是一个肯吃苦耐劳的人,就好心地从中做媒,把大罗村的一个姑娘介绍给了我的爷爷,从此以后就有了我的父亲,有了我们现在的家。
   1948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崔岗村。共产党人深知崔岗人吃水的艰难,第一任支书崔成家带领崔岗的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大干了一个月,给崔岗村各自然组都挖了一口比较深的水井,虽然也是人工开挖,虽然仍是敞口井,却足以满足所有崔岗人的日常吃水了。从此以后,世世代代吃水像吃油一样的崔岗人,终于有了足够吃的水。
   1985年,国家给崔岗拨付了一笔巨款——当年确实是一笔巨款——在崔岗村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当年我还在上小学,每当放学,同学们都会好奇地看着哄哄转动的打井机,都会惊奇地看着从井口冒出来的黄色泥浆,都会天马行空的幻想着地下水的甘甜……记得水井竣工之日,时任支书的崔玉强,还在崔岗村历史上第一口深井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围的群众看着从井口喷涌而出的井水,无不欢呼雀跃。人们拿着杯子、罐子、水瓢……舀起甘冽的地下水畅饮——那种场面,绝不亚于铁人王进喜看着石油从地下冒出来的狂喜劲儿——从此,崔岗人吃上了安全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016年,崔岗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指引下,在村支书王海雷的带领下,筹资几十万,在历代靠天收的田间地头,一下子打下了十几口深水井,同时又建设了田间地头的排水灌溉工程。从那时起,崔岗村贫瘠的黄土地一跃变身成了旱涝保收的丰收之田。
   现在的崔岗人对吃水的问题越来越挑剔——不仅要吃上安全的饮用水,还要吃出生活的品味——家家户户都安装了价格不菲的净水机,有的人家为了喝茶或是招待客人,还从网上购买一些所谓的高端水。说句实话,真不知道这个现象是好还是坏。
   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值得赞颂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无奈我手里的纸张太薄太短,即使我找来所有的纸张,都不足以描绘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变化。思考再三,我选取了这一个和人民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吃水的问题,来做一个以点概面的表述了。

共 18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是根底生,全靠水养心。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没有水,人便无法生存,就连植物也无法存活。这篇文章截取崔岗村过去吃水的艰难,对比今日崔岗人对吃水的苛刻要求,反映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能拔动很多读者的心弦。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5-02 07:55:44
  从吃水看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流浪的松鼠        2019-05-02 11:50:41
  谢谢老师的点评,这个散文投稿一个征文落选了,又投了《吕县长收礼》入选。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5-02 15:32:34
  通过吃水,放映出时代的变迁,我们村以前吃水不难,都是纯天然的矿泉水,如今吃水倒是更难了,因为这几年村里的小河没有了,被污水沟代替了。我说工业开发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啊,您说,对吗
太行飞剑
回复2 楼        文友:流浪的松鼠        2019-05-02 19:24:55
  是这样,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这里没有工业,但是河水也绿黑色的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