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沙坡头印象(散文·家园)
黄沙千里,寸草不生,茫茫无垠的大漠本该是人迹罕至之处,却因为人工的改造,智慧的点缀,竟衍生出浩荡的生命来。沙坡头毗邻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虽是毗邻,但比起无声的沙漠,沙坡头可有趣的多。沙坡头有沙堤、有绿洲、可滑沙、可骑骆驼,实在是玩法多样,趣味十足。
唐朝时,大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之职出使塞上,慰问得胜的将士,来到宁夏一带,写下了《使至塞上》的著名诗篇:“单东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后来,人们寻找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所描绘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丽画境到底在哪里,发现没有比在沙坡头所见到的景象与诗意更贴切的了。
我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来拜访诗境中的沙坡头,适值农历三月,桃花朵朵,草长莺飞,沙坡头犹如出嫁的新娘般羞涩地迎接我们到来。来到售票处,好心的导游免费为我们讲解了游览线路,我们就一头扎进沙坡头的怀抱中了。
坐快艇酣畅淋漓地驶过一片湖面,速度带给人无限的激情,可惜不能体会古人那种渡船悠悠,静谧心情的感觉,湖面不大,一会就到了沙堤,开始了真正的游览。沙堤很高,现代人都很节省力气,可以乘电梯上去。约莫五分钟上去之后,从沙堤上俯瞰整个下面,黄河犹如文静的少女,悠悠荡荡的流过,四周绿草茵茵,林密山高,一派青山千古秀之景,令人心旌摇荡,神为之夺。
不一会儿,就看到了王维观景台。此处就是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方。王维是否真的来过沙坡头尚待考证,今人为了追昔先贤,制造了这个说法也未可知。我只当这种说法是真的吧,因为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来膜拜王维。这个盛唐时期的大诗人,被排挤出京来到塞外,心情是有些悲愤的。与他亦师亦友的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斥被罢相之后,想必王维也是内心黯然的。盛唐由盛转衰亦由此开始。想必王维出使塞上之前和张九龄是见过面的。两人会说些什么呢?我忖度和朝政有关。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望月怀远》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所作的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意境幽静秀丽,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不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诗人和诗人总是惺惺相惜的,他提拔了王维,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王维对这位前辈想必是充满崇敬的。得知张九龄被贬后,王维敏感地意识到朝局变动,唐玄宗已失去往日的睿智和雄心,开始耽于享乐起来,任用李林甫便是证明。李林甫何许人也?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唐玄宗重视的官员,必定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这种“口蜜腹剑”的人执掌大权后能不把朝政搞的乌烟瘴气吗?王维预料到这种后果,怎能不为大唐的未来担心?他与张九龄见面时应该是忧心忡忡的,诗人大多忧国忧民,两位大诗人的心情都不免黯然,喝一壶酒吧,既然时事无法扭转,就作诗画画吧,幸好王维有画画这个天赋,他在画画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就是一种转化情感的抒发方式呢?既是诗人也是画家,王维的艺术细胞何等丰富,何等惊人。我不由地心生钦佩。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第一首就运用了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王维寄情山水之后,心境变得闲适淡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居秋暝》意境空灵清幽,韵味无穷。可能中国古代诗人只有被贬或隐居时才能写出意境深远的诗句来。唐有王维,宋有苏轼,都是人生不平凡之人,都有起伏跌宕的人生。我们不禁要为这些先贤鸣不平,如果放在现代,他们的艺术成就又会让他们享有多么崇高的礼遇和地位呢?错在不逢时!
沙坡头分为黄河区和沙漠区,进入沙漠区,就看见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我和妻子分别骑了一头骆驼,行走在沙漠里,由王维的际遇产生的心理拥堵稍稍平缓些,今人可以抚今追昔,但更应该看到光明的东西。现在的时代已可媲美盛唐,而如今的中国政治清明,已不可能埋没人才,贬低人才,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不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自己的人生交上满意的答卷。
我和妻子兴致勃勃地坐了骆驼,坐了冲浪车,在回去的路上还坐了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羊皮筏子,大感不虚此行,沙坡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印象或许会是今生难以忘记的记忆,“醉翁之意不在酒,醉在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