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光】这是道德上的义务(随笔)
“你怎么给孩子吃泡面?”母亲回答“今天是他的生日”……这是一位走进大山的记者和一位母亲的对话。
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当城市里的孩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你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吗?
孩子们在雨后的泥地中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待吃饭,他们不争不抢,而到手的仅仅是一盒米饭,两根放锅里略微煎了一下的辣椒,换成是大人也未必能吃下这一盒饭,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不敢去奢求别的,能吃饱肚子就很满足了,他们连个最基本的水杯都没有,渴了就趴下喝沟渠溪流里的水,这种水的味道只有他们懂,城里的孩子是不会理解的。
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谁都无权浪费。当《最美的青春》剧情演到,大雪封路导致断粮,在面临饿死的紧要关头,冯程用写遗书的方式,突破老魏最后的心理防线,拿出自己收集的废弃干粮,面对大家的感激,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大家保证,以后再也不能浪费粮食……
有些人可能认为,钱是自己的,有钱就可以浪费粮食。但是,这是错误的思想,钱是个人的,资源是社会的,不管以什么理由浪费粮食,都是不应该的。
“这是道德上的义务”,我仅仅是引用瑞士工作于卢塞恩的莫诺普尔酒店女经理布里吉特•海勒尔说过的一句话。在她看到来自中国的客人浪费食物时,她说:“当我每天看到我们的食物被白白扔掉,真的非常痛心。”我想她没有参加过中国的婚宴,如果参加她不知道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为让客人更好地理解浪费食物的错误,酒店准备展示一些处于饥饿和死亡边缘的儿童图片。她这样说到:“我希望能有所改变。我无法改变全世界,但这是一个开始。”海勒尔认为,这是“道德上的义务”。
节约是一种美德和习惯,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与财富和地位无关,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南京访问时,媒体报道了默克尔早餐时的细节令人感动,默克尔总理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去7楼锦绣西餐厅,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吃早饭时,默克尔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默克尔在拿食物时,一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了自己的盘中……
勤俭节约原本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之一,不知从何时起,它被人情和面子挤出了传统的主流,让《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文字,仅仅成为了文字。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的现象,水、电、粮食……这个你我都已看到。也许你会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我国13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粒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积沙成堆,积水成河的道理大家都懂。因为,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和国家,根本都吃不饱肚子,如果把省下来的粮食捐赠给贫困地区,让更多的人能吃饱,就更加有意义。
最后我还是引用布里吉特•海勒尔女士的话作为结束,“我希望能有所改变。我无法改变全世界,但这是一个开始。”这是“道德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