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妈妈的通讯录(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妈妈的通讯录(散文)


作者:冰雪莲子 布衣,2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19发表时间:2019-05-05 21:05:07
摘要:曾经,很多人都有一本通讯录,上面记的是地址、邮编和姓名,妈妈曾经也有通讯录。

我第一次写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写给姐姐的,那年姐姐考上了大学去很远的万县上学。姐姐上高中的时候每月回家一次,高三的时候忙于学习有时不能回家,妈妈就会走几十公里山路去学校给姐姐送钱和好吃的,妈妈还曾带过我去学校看过姐姐。上了大学的姐姐离家远了,交通和经济不可能每月回家一次,那时候也没有电话,与姐姐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姐姐经常给家里写信,问候奶奶和妈妈,还鼓励我们小的几个好好学习,妈妈忙于农活,是没有时间写信的,写信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了。那时候我没有写过信,白天忙于农活的妈妈会在夜晚的煤油灯下给我讲书信的格式,信里是奶奶与妈妈的嘱咐,还有我对姐姐的敬佩和好好学习的决心。写完后,装入信封,写上地址,贴上邮票,母亲赶集的时候再寄出去。回信总是要等很久,也许两个星期,也许一个月。妈妈是识字的,每次收到信她会读,然后把回信时需要叮嘱的事交待于我。奶奶不识字,每次总是我念给她听,然后她再把她要说的话告诉我。
   我上初中那会儿,在外做生意的爸爸回家的时候少了,大姑嬢(妈妈的表姐)一家也搬到了广元,我需要写的信就多了,而写信需要地址、邮编,我自然是记不下的,于是妈妈就用一张纸写下了爸爸、大姑嬢和姐姐的通信地址和邮编放,算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录,旁边还放了一叠装着邮票的空白信封。高中我去了姐姐工作的城市上学,妈妈的通讯录上就有了我的通信地址。我和五妹都上了大学,妈妈的通讯录上又多了收信的地址、邮编和姓名,但回信多数时候还是三哥写的,一个月一两封信里全是满满的期待、鼓励与希望。
   那时邮车很慢,信件也很慢很慢。当然那时候如果有急事,也可以发电报,电报很快就能收到,但按字数收费,很贵的。记忆里好像也发过电报,也收过电报,具体是什么内容已经忘了。1996年我工作了,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妈妈,那时候很多单位有座机的,我工作的学校办公室也有电话,但私人并不普遍,老家的农村就更不可能有电话了,虽然把单位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妈妈,但与妈妈还是通过书信联系,依然是一月两封左右,妈妈简单的通讯录上地址也有增加,隔一段时间,三哥会把地址都重新抄在一张新的纸上,字虽然歪歪斜斜的,但却能够看出三哥是用了心的。
   后来邻村有户人家在公路边开了个小卖部,并安装了电话,妈妈把电话号码告诉了我们,她的通讯录里也多了那个座机的号码,我们可以打电话过去与店主约好给妈妈打电话的时间,然后她去通知妈妈到点去接电话。隔段时间就能通过电话与妈妈联系了,但还是会经常写信。城里私人座机开始普及的时候,手机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2003年我们姐妹都先后有了手机,妈妈的通讯录上便多了手机号码,但是给妈妈打电话依然是打到别人家先约好时间,那时候电话费也挺贵的,按分钟收费,所以依然会给妈妈写信,叮嘱她不要太劳累不要太节约,嘱咐小杰小灵在家要听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妈妈偶尔会回信,两个小孩偶尔也会回信。没过几年,农村的座机也成为平常之物,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妈妈也装上了座机,结束了去别人家接电话的历史。装了电话后我们总是隔三差五就给母亲打电话,如果久了不打妈妈便会盼,就会主动给我们打,为了不让她出电话费,我们总是挂掉她的电话再打过去。妈妈的那本通讯录依旧在,地址邮编旁边都加了手机或者座机号,当然妈妈的通讯录上也曾记过传呼机号和小灵通号。
   2014年爸爸住院,妈妈和三哥到医院照顾。为了方便联系,姐姐给妈妈买了一个手机,在她的通讯录上写上了她的手机号并告诉了亲朋好友。那年爸爸在医院去世后,收拾爸爸的东西的时候忘了拿爸爸的手机,妈妈惋惜了好久,说本来可以给三哥用的。为了不让妈妈对没有拿的手机念念不忘,于是给了三哥一个手机,如果打妈妈的电话没有接就可以打三哥。渐渐地家里的座机也淘汰了,妈妈的通讯录上也没有地址了,都是电话号码,还有去姐姐和妹怎样乘车的记录。每次回去,妈妈总要孩子们把所有联系人的电话重新誊写在一张新的纸上,然后放在她的眼镜盒里,出远门的时候她总要随身带着。后来把妈妈的通讯录重新用电脑打印出来,那样看起来整整齐齐的,上面除了有我们兄妹的电话外,还有别的亲戚的,有到乐山的客车师傅的电话,还有村上干部的电话。
   三哥有手机后就教会了他照相、上网,用微信传照片、语音聊天,视频等等。妈妈一下就喜欢上了这种新的联络方式,刚开始的时候每晚准时在群里发起聊天,很是热闹,如果谁久了在群里没有回应妈妈就会念叨。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要在群里说,如果群里久了没有人说话,妈妈会很失落的,就会打电话问怎么了。现在妈妈每次到我们姐妹家还是要求把通讯录里电话联系人的号码重新给她打一份新的,虽然告诉她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了,可妈妈还是要随时带着她的那个通讯录,心里感到踏实。一直说给妈妈买个电话本把电话号码记在上面,可妈妈说写在纸上方便,可以放到眼镜盒里随身携带。
   现在打电话给妈妈,她常常挂了我们的电话再打过来,说她打电话不要钱的。妈妈每次到我们姐妹家,她是必须带她的眼镜盒的,因为里面有她的通讯录,有她需要联系的人的电话,通讯录除了有电话联系人和号码外,还有我们住的小区名字,但再也没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邮编了,此生不再需要写信了。每次她需要打电话的时候,总会把她的眼镜盒拿出来,戴上老花眼镜,把那张通讯录摊开,仔细查找然后拨号。
   小小的通讯录,与妈妈身影相随、形影不离,它承载着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牵念,成了妈妈须臾离不开的联系我们的宝贝。

共 22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了真情实感的回忆散文。文章由木心先生的一句话引入,描写了妈妈的通讯录的变迁。最早的时候是给上大学的姐姐写信,妈妈和奶奶牵挂姐姐,于是让作者给她写信。收到回信,母亲会读,奶奶不识字需要人读给她听。再后来,父亲的做生意回家次数少了,于是经常给他写信。作者上高中时去了姐姐所在的城市,妈妈的通讯录上又多了他的地址。那时候邮车很慢,但却让人充满了期待。后来,有了手机之后,母亲的通讯录上便多了手机号码。父亲生病住院,姐姐给母亲买了手机,方便联系。送走父亲后,母亲遗憾的是没有拿回父亲的手机。再后来,母亲学会了照相、上网、微信等。新的联络方式就是微信群,一家人热闹非凡。文章构思精妙,母亲的通讯录就是手机的发展史,结构紧凑,内涵丰富,表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观与价值观的转变。精彩美文,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5-05 21:07:02
  一篇手机的发展史,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值得细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5-05 21:08:12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期待老师佳作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