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洪山菜薹(散文)
本土作家池莉如是说:“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无论你是谁,无论享有多么世界性的美食家称号,无论多少网友粉丝拥戴你为超级吃货,我都有一个好心的建议,先,赶紧,设法,吃吃菜薹。”尤其是,正宗的,纯粹的,当下的洪山菜薹。
当然,在没在武汉?到没到洪山?吃没吃菜薹?那都是你的事,更是你的自由。但有句大实话我必须告诉你:如同地球人不到青藏高原枉活一生一样,人不到武汉,嘴不嚼菜薹,尤其是洪山菜薹,那还真是一件人生憾事。我可以负责任的问一句:你长着张嘴巴干嘛呢?
在武汉,菜薹品种繁多,血统最正的便是洪山菜薹。武汉有三镇,三镇有武昌,洪山在武昌,洪山是武汉七个中心城区之一,位长江以南。在武汉,“汉口人家卖菜薹,只要说是武昌的,价格就理直气壮高于非武昌的。行家一般也不会买错,品相就是不一样。”汉阳,那谈都不谈。
洪山菜薹,个性独特。肤色深紫且油亮,薹芯致密且碧绿,个头健硕且脆嫩,香味浓郁且持久,漫步原生地菜薹园,一阵又一阵的清香会扑鼻而来。何故?同为武汉,江南江北差异如此之大,简单地说汉口的土质大部偏弱碱性,微黄色粘土质。洪山菜薹源生地的土壤呈弱酸,黑色沙瓤土质。呵呵,菜薹性喜这一丫。
作为蔬菜中的门类,菜苔很多。大江南北,尤其是江汉平原,处处皆有,遍地开花,大多都是蛮好吃的。但是,洪山菜薹堪比一介武林高手,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冠军相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就像所有名人、伟人、高尚的人一样,只要你身居那个阶层顶端,抑或是不一样的舞台,就会有种种传说,甚至是神话围绕你。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很多很多。除了粗制滥造、矫揉造作的商业杜撰外,民间流传千年的版本,惟有位于洪山之巅的宝通寺塔影之中的菜薹轶事最为正宗。于是,居一方净土而因塔影阴护故薹自生津,因远离尘嚣而有出水芙蓉般洁身自好。这样一个传说入情入理,有滋有味,因而被世世代代的武汉人推崇传赞。
必须说明的是,洪山菜薹不是洪山菜苔。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蔬菜的茎都能称薹的,这是一个硬道理。每到冬至时节,如能遇上一场大雪,就能看到一个个脸盆大的菜兜兜,菜心无尚宽阔,怀抱无数冒着头却参差不齐的黄色花朵。几乎是一夜之间,根根菜薹茁壮而出,挺拔而立,娇嫩紫色粗茎,鹅黄簇状小花,只需三两根就能做一盘菜。
洪山菜薹酷爱阳光、凄风、冷雪,大跨度穿越式的个性成就了它的与众不同,毅然决然的秉性。“纵是千娇百媚的蔬菜,倒是傲雪凌霜的风姿。”掐菜时,要尽可能舍去紫红的菜叶菜帮,选择质感粗壮且营养丰富的茎,有效地避免叶类蔬菜的单薄、粗纤维太多、草酸含量偏高的缺点。今儿个采摘了,明天定是冒出新的一茬。
洪山菜薹从不辜负懂薹惜薹人真诚:冰清玉洁,纤尘不染。掐成寸段,清水过过;稍湿即可,八分沥干;少许清油,热锅嵌揿入;几许翻炒,七成熟样;馨香四溢,入口生津。这样的制作流程,简单而自然。腊肉炒菜薹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了菜薹遇腊肉会更香,而不像一般蔬菜那样,因肉生香。
寒露是万物凋零之始,却是洪山菜薹拔节之时。冷怕风,风如刀。洪山菜薹惧怕刀损,而情喜手工料理。菜薹是典型的时鲜,适宜随采随做随吃。冷藏会失色,速冻即会腐,隔天就会老,如此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恰是地地道道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我们。人生苦短,不可白吃一场,也不可白活一生。
“别忘了菜薹的菜汁,得浇在刚出笼的热白米饭上,那龙胆紫的颜色紫水晶的光泽,美味指数无法衡量,只好用最时髦的养生热词:满满都是花青素啊!”煞是遗憾,这般好的洪山菜薹,却是大多数世人难见佛面。微信扫一扫,支付宝秒杀,商人不解卖,贪吃不解吃。还好,我是一个地道的江南洪山人。
我这辈子已经活了几十岁,很荣幸无数次面对菜薹,尤其是面对洪山菜薹,我立马能够成为一个神秘主义的信徒,还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心情,一种如痴如醉的滋味。这就是洪山菜薹,属于我的洪山菜薹,更应该属于天下人的洪山菜薹。只要你不辜负它,它永远也不会,更不可能辜负你。黄梅雨未到,菜薹正当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