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游三峡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游三峡记(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4发表时间:2019-05-12 20:58:02

【丹枫】游三峡记(散文) 五一假期,陪父亲去了趟三峡,也算是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愿。
   我们参加的旅行团于4月29日晚抵郑州集结,而后乘车前往宜昌,先后经漯河、平顶山、襄阳、荆门、当阳等地,于第二天上午9时许到达宜昌。熟悉三国历史的父亲,对沿途的地名掌故如数家珍,给我讲了许多发生在当地的战事和重大事件,也给此次三峡之行增添了几多文化情趣。
   在宜昌下车出站,我们到三斗坪镇,与先行的几个散客会合。途中,接团的地接导游土家族小胡说起三斗坪的来历,当年这里土地贫瘠,地里只收三斗的粮食,故名三斗坪。在三斗坪镇对面的饭店,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抬格子。起初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抬格子,原来是湖北恩施地区的土家人将鲜猪肉、老南瓜、萝卜、土豆等拌以玉米面,用大蒸笼蒸熟后,抬上餐桌,招待乡邻亲朋,谓之“抬格子”,被誉为为“土家第一大菜”。午饭后前往三峡游客中心,参观三峡大坝景区。
  
   三峡大坝景区
  
   曾读过郦道元的《三峡》一文,虽不到区区200字的描述,却令人心向往之。初中时学《地理》知道,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而今天的三峡大坝景区则是位于宜昌附近的西陵峡,它是集“中国水利智慧、世界山水经典”于一身的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由坛子岭、185平台和三峡截流纪念园三大主要观景点组成。在前往景区的观光车上,导游小胡为我们普及起了关于三峡大坝的常识,三峡大坝是我国修建的规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投资总额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耗时15年,综合工程规模世界第一。作为三峡工程的主体的拦河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09.47米,高185米。装有32台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世界第一,超过了1000亿瓦,等等。听后让人不仅咂舌,同时也由衷感叹祖国的日益强大,以至于今日能有幸目睹“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色。记得当年长江三峡截流时,临近中午,我正巧看到了电视直播画面,很是激动,没想到22年后自己能陪父亲到三峡实地参观,真是幸运。
   观光车在山路上盘旋而上,窗外春意盎然,满眼苍翠。据导游讲,坛子岭顾名思义,其形状像个当地人腌咸菜的坛子。我陪父亲信步登上坛子岭,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和五级船闸就在眼前,如此近距离的注视这一世纪工程,大家亲身感受到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宏伟与浩大,也惊叹国家的治水智慧和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在一江春水的映衬下,远处的大坝愈加的雄伟壮观。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真有点想“把酒临风,横槊赋诗”了。坛子岭景点有个像火锅状的建筑,外壁镶嵌有浮雕,内容是古时巴人生活场景,另有白虎和凤凰图案,上面是个观景台,并设计有瀑布流下,比较是别致。
   在“三峡坝址基石”等几处景点拍了照片后,又乘车赶往185平台。由于安全原因,三峡大坝暂停对外开放,我们只有在旁边目睹三峡大坝雄姿,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多少有点遗憾。观赏之余,导游为大家讲解起轮船如何通过大坝五级船闸的步骤和程序,真是长了见识。
   随后,参观以纪念三峡工程“截江导流”为主题的截留纪念园。纪念园就在附近的长江边,里面停放有参与当年施工的巨无霸铲车和大型矿用自卸车,听说一台矿用自卸车就价值1000万元,真是不可思议。当然,在那里还见到了特意摆放的巨型轮胎、截留时用的水泥块,均是体量巨大。观景台旁还树有表现当年建设者的青铜雕塑。最后,大家纷纷以不远处的三峡大坝做背景拍照留念,记录这难忘的一幕。
   走马观花游览了三峡景区已是暮色十分,我们在屈原故里秭归登上了新高湖号游轮,溯江而上前往奉节白帝城。
  
   夜行长江
  
   夜发白帝城,想着也是件惬意的事,可惜自己没有李太白的才气,写不出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绝唱。“新高湖”寓意为“新三峡,高峡出平湖”,是一艘滚装客船。下面载车,上面三层住人,很是气派。由于船大,在江上过夜,没有眩晕感,也没有感觉到船在江里行驶。我们住的是六人间,空间还算可以,比起列车上的卧铺,还是好多了,况且有单独卫生间,还能洗热水澡。同住的是来自郑州的仨男人,还带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吃过晚饭,他们三个开始打牌,我和父亲躺下不久便入睡了。
   5月1日早上起来一看,发现船不走了。一问才知到了巫山神女溪景区,船上有游客要去游玩,我们被要求等候。简单在船上吃过早饭,便来到甲板上,欣赏两岸秀美景色。在船顶甲板上,空气新鲜,视野开阔,“两岸青山相对出”,让人一饱眼福。这时,同行的来自开封的游客对我说,不远处的山峦上就是神女峰。记得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传说中的神女峰就在眼前,于是,拿起手机拍照留影。听说,游轮要在这里停靠两个小时左右,船上的游客纷纷走上甲板,欣赏长江两岸秀丽景色。有几个女游客尤甚,带了不同颜色的丝巾,摆了多种造型拍照,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十时许,游船继续逆流而上。期间,父亲给我讲起他早年在湖北监利谋生的时光。1963年前后,为了生计,父亲带领老家的几个伙伴远赴湖北烧了八九年的砖窑,对于眼前的长江,他是不陌生的。因为,父亲他们当年就住在江边。说真的,我是第一次游览长江,这次旅行也改变了以前对长江的印象,没想到长江这么清澈,比起家乡的河流不知强了多少倍。也许,是三峡大坝发挥了作用,否则,万吨巨轮是不会溯江而上的。午饭后,我们到了奉节,下了游轮前往白帝城。
  
   白帝城
  
   没来白帝城之前,我对白帝城的认知仅限于李白的那首诗,还有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途中,导游小胡给我们讲解了白帝城的来历。白帝城距奉节城东8公里,位于长江北岸,原名子阳城。新莽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改鱼复(奉节古名)为白帝城。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也许,说起夔门有些人可能一脸的茫然,但,如果提起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想必大家会恍然大悟了。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导游的一席话,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历史有时也非常微妙。
   等下了船,发现白帝城就是一个岛,矗立在长江和草堂河交汇处。穿过风雨廊桥,到了白帝城景区。当地导游告知,游白帝城要登300余级台阶,老人或身体不适者建议放弃。听此,81岁的父亲笑了,我知道,这对于他来说不过小菜一碟。但,同行的一个80岁的老先生主动提出在景区外等大家。于是,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一同前往白帝城。穿过白帝城风雨桥,便进入景区。在忠义广场上迎面是一尊巨大的诸葛亮雕塑,只见他羽扇纶巾,英姿勃发。他背后的影壁上刻有著名的《出师表》,教书出身的父亲见状,急忙上前摆好姿势,让我给他拍照。景区的广播在循环播放一男中音朗诵的《出师表》,听后感觉很亲切,仿佛回到了初中教室里。而后,我们鱼贯而入沿山路前行。景区有抬滑竿的汉子,在热情揽客。我观察了一下,我们的团客没有坐滑竿的,毕竟才300余级台阶。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过了山门,便来到白帝庙前。印象中,山门的对联很有气势,道是:“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庙内主要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有碑林、悬棺陈列室等参观游览点,是长江三峡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在明良殿的对联读后让人深思:“明君得良臣引四海英雄竟归西蜀,故垒遗恨看千秋成败都付东流”。殿内正中供奉有刘备的彩塑,上方挂有两块匾额,一为“羽保神风”,一为“汉代明良”。两厢分别立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彩塑。殿内抱柱书有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好像是杜甫的诗句。出来明良殿右拐是武侯祠,祠中供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孙诸葛尚的塑像。之前,听说过成都、汉中勉县、南阳、襄阳有武侯祠,还不知道白帝城也有,有点孤陋寡闻了。旁边是托孤堂,上演着一段悲壮历史。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设计在夷陵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损兵七十余万,刘备无奈败退白帝城,既而忧伤成疾。在刘备病危之际,诸葛亮奉命来到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这便是著名的“永安托孤”。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托孤堂陈列有“刘备托孤”的大型泥塑,栩栩如生,如实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刘备将后事一一嘱咐后驾崩,后来诸葛亮也确实遵照刘备遗嘱尽力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素无二心,直至鞠躬尽瘁,体现了他的大忠大义,千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传颂。其实,托孤堂里阿斗刘禅并不在现场,当时阿斗作为太子,君王在外的时候,太子要在国都进行监国,代行君主的权力,管理国家的事务。观星亭位于武侯祠之前,亭共有六角十二柱,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思考用兵战略,“观星亭”由此得名。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悬棺陈列室。僰人悬棺是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就是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棺材多为整木挖成。这种做法让人看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汉人向来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有人认为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如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古人的崖葬习俗,“弥高者以为至孝”,以至丧家争相挂高。在列室里,我们还看到了独特的二尺棺,犹如一个二尺长宽的木箱子。据介绍,二尺棺一般多用于夫妻合葬,夫妻二人死后先入土埋葬,三年后再启棺将尸骨取出进行二次葬。随行的游客有的嫌棺材晦气,没有参观悬棺陈列室。导游倒很开朗,对大家讲,棺材其实在有些地方喻示祥瑞,棺材官财,升官发财,大家听了报之一笑。出了陈列室,又匆匆看了庙内西碑林的几块石碑,印象深的有三块,一块刻的是苏轼手书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一块是《竹叶诗碑》,碑刻诗曰:“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据说,这竹叶诗碑是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画著称的一—浙江绍兴人曾崇德带着他的儿子和徒弟,游览白帝城时所作。用永不凋零的竹子来赞扬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高风亮节,君明臣忠,它暗示刘备托孤的感人事迹象永不凋零的竹子一样传世人间,永垂千古。这幅融诗、书、画一体的丹青正气图,史称我民间艺术中不朽之佳作。还有一块则是《凤凰碑》,它用极细腻的线条,刻画了号称“鸟中之王”的凤凰、“花中之王”的牡丹、“树中之王”的梧桐。因此,又称“三王碑”,此碑的作者为谁,现已无从查考。
   读过大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没想到他的雕像竟然在白帝城里出现。原来,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期间他积极学习当地民歌,创作了《竹枝词》十一首,这些诗清新刚健、悠扬婉转,其中就包括“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可以说刘禹锡的《竹枝词》源于民歌而高于民歌,属于民歌的升级版。看着诗人的雕塑,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只见父亲走上前仔细端详沉吟中的刘禹锡,见状我掏出相机为他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幕。庙内古树参天,鸟声不绝,让人流连忘返。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地方没有细观。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白帝城山顶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说到此,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诗圣杜甫。公元766年,55岁的杜甫告别成都的草堂,自云安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虽然只有不到两年时间,却是诗人内心波澜起伏、思想错综复杂、写作激情充沛、诗歌技艺娴熟的一个时期,创作了四百余首诗。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在重阳节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那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对于这首诗,我至今能出口成诵。站在台上极目远视,峡峰林立,江水碧绿,一派壮丽景色,于是,大家纷纷在夔门前拍照留念。那天,我还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白帝城上望夔门,满眼苍翠草木深。一江春水东逝去,不见当年吟唱人。

共 73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三峡记,是作者利用五一长假陪八十一岁的父亲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而旅游的路线是旅行社划定的,主要有三峡大坝景区、夜行长江、白帝城、长寿菩提古镇、魔都重庆等景点,丛启成到结束历时四天五夜,收获颇丰,大饱眼福。而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将一次平凡的游历演绎成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传扬,重点描述了白帝城和重庆的历史文化。全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旅游纪实,传奇经典,诗词歌赞,或略或详,或精或简,景色迷人,知识诱人,建设骄人,文辞感人,洋洋数千言,一览无余,引人入胜,卒读犹嫌意犹未尽之感!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5-12 20:58:50
  全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旅游纪实,传奇经典,诗词歌赞,或略或详,或精或简,景色迷人,知识诱人,建设骄人,文辞感人,洋洋数千言,一览无余,引人途胜,卆读犹嫌意犹未尽之感!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5-12 21:00:12
  很有特色的游记,不是泛泛的记录,而是精心的构思创作!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