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那年,那月……(诗歌)
已稀疏的头发
泛着白
笔挺的背
已微驼
走路带风的双腿
开始蹒跚
时光呀
你带走的
不是岁月
是我失落的心
如何可以让心安放
从此不再漂渺
为这
父亲已把身体
掰成几瓣
没有了昼
也没有了夜
只有屋角的柴
堆得高高
窑洞的炭
出得多多
生产队的工分
拿的最高
也
只有这样
心
方可安放
那年
那月
我的父亲
三十一岁
他
一根扁担
挑起一个家
星星困得眨眼
高挑的马灯
泛着白光
在风中摆动
企图点燃整座山
一锄一锄
又
一锄
手
起茧了
脚
磨泡了
盛土的蔑筐
置换了一担
又一担
嘀嗒嘀嗒
朋友啊
那不是汗水
是
父亲的担当
是父亲的心血
挖了一座山
盖起一栋楼
有飞檐
翘角
有宽宽的走廊
长长的阳台
天
暗啦
起风了
眼看一场暴雨
就要来临了
是呀
再也不用担心
衣服没地方挂了
收回来的花生
大豆
也可晾开了
天边露着白肚
太阳跳出了地平线
响起了一串
长长的鞭炮
父亲领着我们
住进了新家
母亲
煮了一大锅面
前来道贺的人来了
一拨一拨又一拨
面
盛了一碗一碗又一碗
一缕阳光从窗外跳进
父亲笑了
母亲笑了
大家都笑了
【编者按】这是给岁月的歌,也是给父母的赞美诗。银发驼背,老态龙钟,时光打磨了我的父母,我心惊惶。在那段岁月,父亲与屋角的柴草堆得一样高,父亲的情语窑洞的炭一样燃烧。父亲用一根扁担挑起了生活,抗起了岁月的艰难。手茧是父亲的名片,汗水是父亲的付出。父亲托起了一座楼,给我们温暖阳光的廊,暴风雨躲着我们的家走了,无奈地走了。鞭炮炸开的美好的日子的笑脸,父亲母亲对着阳光的日子笑了。这首诗以叙述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父亲怎样给家人带来美好生活的故事,表达对父亲的深爱与崇敬。诗人选取的点,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有着担当的意义。家的情怀,人生的责任,让我们对父亲产生了敬意。那年,那月,因有父亲的辛劳而越发显得饱满而晶莹。诗歌几近民谣的特点,随心吟出,节律婉和,语言平实,与简单朴素的父亲形象配搭合适。漫长的岁月,与父亲有关的事太多,诗人以风景画的眼光,只取美的看点,将那段岁月打上父亲的符号,特别有韵味。推荐赏读,感受父亲的力量。【编辑: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05-14 06:33:09
谢谢您如诗的编按!
2 楼 文友:一个老兵 2019-05-14 08:29:08
父亲是家的顶梁柱,父亲是家的一片天。岁月的重担把父亲的脊背压弯,父亲的辛劳換来了全家的笑颜!岁月的见证是为父亲点赞!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5-15 07:43:1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