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想起当年的那碗白米粥(散文·家园)
一
灶台上锅中“咕咚、咕咚”地翻滚着涨开的大米粥,白白的,似一粒粒珍珠上下飘浮。
我守着粥锅,眼睛不由得从窗边向外看去。天,还没亮透。拉开窗玻璃,头伸向窗外,在楼房的边沿,可以看到东方一片红霞,晕开着晨曦中地平线上泛起的朵朵大块云彩。几颗星星依然在闪耀着,也许忘记了下班。清晨的新村是那么的宁静,只有早起的鸟儿站在枝头,声声唱着听不懂的情歌。道旁的绿植舒展着枝叶,似睡醒的样子。
我喜欢这静谧的清晨,守望着东方的那一丝丝亮光,随后而升起的圆盘似的太阳。太阳红红的暖暖的,似母亲的那双眼睛,慈祥地盯着我。这是母亲爱的眼神,似穿越了三十年。而这双眼,时刻关注着我。因而我也喜欢太阳,喜欢阳光温馨的味道。
一阵“咝咝咝”的声响,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锅中的粥已经饱满到极致。关了火,盛上一碗,端至餐厅。找来一本林清玄的散文集,放在桌前,翻看着。喜欢林清玄清新隽永的散文,喜欢他灵动的语言风格,他以清静的心态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充满感性和有一定厚度的文字,使文章达到了优美的效果。我喜欢他文章中的温馨,如母亲的那字字温存的话语,在温馨中阅读,倍感幸福。
面前的这碗粥的温度已经入口,轻启红唇,抿一口,丝滑如油,顺着喉咙而下。“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是呀,这碗看似很普通的粥,在某个特殊年代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
农村的清晨,公鸡不知叫过几遍了,我在鸟儿欢叫声中醒来。穿好衣服,脸都没洗,便去自家后院的菜地里忙活起来。露水透着光亮,沾湿了我的裤脚,小虫子也愉快地爬行着。我努力睁开眼睛,做着每天必做的事。太阳升起来了,我望着东方的晨晖,笑了,红红的太阳光抚摸着我的全身,似母亲的那双手,多么温馨。我活儿干完了,轻松地哼着小曲回家。
母亲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早饭,饭桌上几碗粥里,八成以上是麦片,只有少量的大米。
我洗好脸刷好牙便高兴地喝了一碗,端着空碗去厨房里想再添一碗。我突然发现有一大碗白米粥!亮晶晶的大白米粥,诱人的清香味。我咽下了快流出来的垂涎,悄悄地问母亲,这是给谁准备的?没想到,母亲告诉我:这碗粥是给你小哥哥的。
我低垂着头,在锅里盛了一碗麦片粥,就着几棵咸菜咽了下去。
我快步走开,不愿意将泪眼示人,也不想让母亲为难。我知道母亲平时很喜欢小哥哥,什么事都偏向他。小哥哥已经不读书了,跟随着农民们一起下地,而我父亲顶着别人的闲言碎语,将一个姑娘家的我多读了几年书。我很喜欢读书,我曾说过:为了读书,我什么样的苦都可以承受。如今,也就是一碗白米粥,我不能跟母亲闹起来。也许父亲知道后,会骂母亲的,因为父亲太喜欢我了。我不想为了我,而让母亲挨骂。
吃完早饭,我搬了一张小桌子和一只小凳子,在树下安静地做完昨晚的作业。父亲不让晚上点油灯,一来省钱,二来怕伤了我们的眼睛。
弟弟起床了,吃了麦片粥和我一起上学去。弟弟看到我红红的眼睛,问我怎么回事,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告诉他,一只小虫子飞进眼睛里了。他信了,没有多话。
三
自那日起,清晨的快乐在我的心里已不复存在。每天我还是准时起床,做着我认为是我应该做的事,喝着属于我的麦片粥。看上去和以往没有两样,可从我的心里却有了一丝丝嫉妒和怨恨。我再也不敢去厨房里添那第二碗,也不管自己是否吃饱。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清瘦的我又轻了几斤。父亲抓着我的手,心疼我,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夏天了,我有些不想吃。
没想到,有一天,弟弟因为不上学放假了,很兴奋,早早地起床。看见母亲为小哥哥准备的那碗粥,闹了起来,他哭得稀里哗啦的。母亲怕他惊醒了父亲,就答应为小弟每天也准备一小碗。
于是,每天早上我默默地看着厨房灶间的那一大一小的两碗白米粥,悄悄地咽下口水,然后在怨恨的泪滴下喝完属于我的麦片粥,在嫉妒的眼神下不愿意与小哥哥和小弟多说话。
我知道母亲的不易,个个都是她的孩子,她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看似不喜欢我,但是母亲平时也会偷偷地给我一些小哥哥和弟弟根本没机会看见,也吃不到的东西。母亲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吃完,然后抚摸一下我的头,那眼神就像是晨曦里初升的太阳,那么温馨。
我想要读书,我不想失言和失信。默默地承受着,泪水常常流在被窝里,在梦里常常做着大口大口地喝着白米粥,笑着醒来,然而清晨时只能看着那一大一小的两碗白米粥,就放在我眼前,我只能闻着那香味。
我曾经想过,什么时候我能喝到大白米粥,一定喝下三大碗,好好地过个瘾。
四
林清玄大师说过:幸福,其实就在一粥一饭之间。
当我真正能畅快地喝到大白米粥时,已经是七九年的夏天了,我们一家回城了,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苏州了。我痛快地喝了半年的大白米粥,然后我就拒绝了再喝粥。
父亲不懂一向孝顺听话的我,怎么看见白米粥就摇头就打恶心。我很想告诉父亲,可是,告诉了又能怎样呢?还是默默地咽下到了嘴边的话,直到父亲去世,我都保持着沉默。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那艰苦的十年里,我在困境中成长,早早地成了“懂事的孩子”。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接触到一些文学作品,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曾经的嫉妒和怨恨早已成了泡影。余秋雨在《霜冷长河》里写道:“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如今想来,也许生命本来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才有意义。
待我自己做了母亲,才彻底地理解了母亲。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恨不能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全部给孩子,这就是母爱。我有什么理由怪自己的母亲呢?
时隔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释怀,林清玄大师说过:“最重要的此生此世,则能以爱为灯,穿越时空,以美为光,照亮生命。”爱似一盏灯,照亮着孩子的成长。一切都以爱为灯,生命里处处有光亮……
我端起桌上的那碗早已凉透的粥,和着泪水一起吞下。口中念着大师的语录:“我愿世世常怀感恩之心,我愿生生常存善念之情。”

当时的生活的确很苦,因为不习惯于当地的劳动和生活,也没有劳动力,小哥哥也就十六七岁便去做农田劳动,母亲有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弟弟还小,刚读书,母亲疼爱也是应该的。我夹在中间,所以就会出现此情况。
如今想想,母亲也是很为难。虽然我当时有嫉妒和怨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释怀。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想来,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两眼含泪。
感谢老师,谢谢理解,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每次看到那个麦片,还得装出很喜欢的样子,因为我要读书,我不想闹情绪,在父母面前我还得装出懂事的样子。
四十年过去了,如今想想还是很难过的。
谢谢老师支持,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问候墨社下午好,遥祝夏安。
谢谢妹妹前来支持和鼓励珊瑚,谢谢。问候妹妹下午好,遥祝夏安。
如今生活比蜜甜,想吃什么都有,我很珍惜当下,开心每天。
谢谢老师,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问候妹妹下午好,遥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