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莫斯科散记(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莫斯科散记(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66.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7发表时间:2019-05-19 09:27:04

【心灵】莫斯科散记(散文) 伊尔库茨克距离莫斯科5千余公里,伊与中国时间一致,与莫斯科时差5小时。上午9点乘坐飞机,历经6小时,到达莫斯科还是上午10点。我到莫斯科旅游,目的很明确,参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一、红场漫步
   曾几何时,红场是胜利、正义的象征,在我心中是伟大的、圣洁的、神秘的,那里曾经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本营,是前苏联和现俄罗斯联邦向世人展示军事实力和国家意志的地方,是国家领导人与广大民众举行游行集会的重要场所。
   经过严格的安检,进入红场,但是,运气不佳。莫斯科正在全力筹备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红场周边几乎所有建筑物都在修缮;广场中心也被圈了起来,在举行商业演出活动。无论从哪个角度,游人都看不到一个完整的红场,即使是局部的也很难避开吊车、脚手架。于是,我们有选择的、在人群簇拥的环境中开始了游玩和拍照。
   1517年,莫斯科发生了一场大火,火灾后空旷之地成了广场,故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改称“红场”,俄罗斯语为“美丽的广场”。此后,虽经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样,路面还是当年铺就的条石路,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凝重而悠远。红场没有我想象的宽敞宏大,面积仅9.1万平方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1/5;呈长方形,西北东南走向。
   许多人都拿天安门广场与红场进行比较,我个人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安门既受红场的影响,又有本国的民族特色。两者周边布局相似之处:有中心广场、检阅台、观礼台、国家博物馆,甚至开国领袖的纪念堂等;不同之处也很明显:俄罗斯信奉东正教,广场上修建有两座教堂,此外还有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场、饭店等。
   导游带领我们从东北进入红场,最先看到的是位于东北侧的古姆百货商店,米黄色的墙体和深绿色的塔顶、塔尖极具欧洲古典风格。它建成于1893年,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如果不是导游介绍,根本看不出、也无法想象在如此重要的地方,竟豁然立着一座商店。当然,其外形酷似宫殿,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据说里面的设计、装潢绝对世界一流。由于时间安排太紧张,我没有进入里面参观。
   行至红场西北侧,便是国家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朱红色白顶建筑,造型极具俄罗斯风格。在其主体建筑的两侧各有一座高耸对称的塔楼,还有装饰性的尖塔、三角檐与圆拱型窗户。博物馆兴建于19世纪,据说自1883年正式开馆以来,从未因任何原因关闭过,即使是在二次大战莫斯科被德军包围期间,也坚持持续开馆。很遗憾,也是由于时间安排太紧,没有跨进大门。
   博物馆前面是一尊被誉为军事天才的朱克夫塑像,他骑在战马上、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前方,一股叱咤风云的豪迈之气。这是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修建的,因其在苏德战争中建有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另一人为斯大林。站立塑像前,我脑海里浮现出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战役》、《攻克柏林》,以及朱克夫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军投降的英姿。
   斜穿过红场,与博物馆相对的是最耀眼的建筑,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这是我看到的最漂亮的建筑,其造型和色彩很像一座童话城堡,五彩斑斓的色调,洋葱形的穹顶,都极具特色。整个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丰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令人称奇的是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没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之分。它的前面有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他俩在1611年至1612年期间,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自修建后很少使用过,它现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们参观。透过那经典的凝固历史,人们充分领略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的风格。
   西南侧有一尊伟人的陵墓,他就是列宁,自1924年去世后一直长眠于此,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身上盖有前苏联的国旗。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体表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采用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陵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幕定期对外开放。据说,斯大林1953年3月暴弊,也安寝于水晶棺内,与列宁为伴。但不足十年,被开棺火化。
   我们到达参观时,由于红场周边多处施工,列宁陵墓当天关闭,没有机会拜谒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令我遗憾不已!
  
   二、俄罗斯的心脏
   “克里姆林”,俄语意为“内城”,曾经是历代沙皇宫殿,十月革命以后,成为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成为俄罗斯总统府。有点近似于我国的紫禁城,但紫禁城方方正正,而克里姆林宫则呈三角形,其周边高大的围墙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8座塔楼。如同我国的天安门城楼一样,自懂事开始,我们便熟识了它。
   排着长长的队伍,又经过严格的安检,进入库塔菲娅塔楼。迎面就是非常熟悉的圣三一塔楼--红色的墙身、绿色的圆锥形塔尖,顶端有一颗巨大的红宝石五角星。楼门两边有卫兵持枪站岗,此处聚集了许多游人,纷纷驻足与卫兵合影拍照。显然,卫兵经过职业培训,微笑而不失威严,挺拔而不失和谐,非常配合。原来,这里就是“列宁与卫兵”故事的发生地,我们也跑上去拍摄了几张照片,要把这处神圣的地方与历史的传说带回国内。
   穿过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院内,地上一条白色实线将左右分开:左为政府办公区,右为游览区;游人不得跨越白线进入左边区域。沿白线有军人值守,但我发现还是有许多游人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左边参观。倘若无人带领,右边游人进入左边,值守人员立即吹响口哨进行制止,管理非常严格。
   左边是一排两层楼的房子,橙黄色的颜色非常艳丽,装饰着白色的窗棂和门廊,墙体上是白色的双头鹰浮雕;不时有军车从楼门洞里进出,透出一股神秘的气氛。原来,这里是守卫克里姆林宫的御林军军营,军械库,以及武器装备博物馆。沿墙根陈列着一排排火炮、枪械等重型武器,枪、炮口一致朝外,可以想象这里随时进入严密的戒备状态。
   黄楼对面是一座现代化的方形大礼堂,由大理石和钢化玻璃构建而成,整个造型恢宏庄严。据导游介绍:它建于1961年,系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名为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内有6000个座位,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我们久久地伫立在它面前,凝视着悬挂在大厦正上方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感觉岁月的政治风云在身边激荡。
   继续朝里走,是一处三角地带,左边是一座六棱形的三层黄楼,所有的门窗紧闭,大门入口处安装有铁栅栏,值守人员明显增多。导游稍稍告诉我们:这里是普京的官邸和办公室。接着,又神秘地说:如果普京今天在楼里,楼顶上的国旗会升上旗杆顶。于是,我们朝上看去,国旗位于旗杆的中间,说明普京今天不在楼里。这时,一位细心的游客说:中国正在召开金砖国会议,普京参加会议去了。
   导游一时兴起,故作玄虚地说:克里姆林宫周边车多,交通堵塞,普京为了不影响交通秩序,进出克里姆林宫乘坐“飞的”。见游客一脸茫然,导游带着大家来到一山坡处,这里被一排高高的铁栅栏隔开。导游指着山下说:那里就是直升机起降处。我们仔细观看,山下有一处水泥平台,上面涂有红黄白标记,看来确实是停机处。导游见我们深信不疑,又继续说:全俄罗斯只有总统和国防部长才能乘坐飞机,进入克里姆林宫。
   跟随导游,我们来到十二使徒教堂前,这里摆放着一排沙皇时期制造的铸铁大炮,外观图饰精美,与我国旧时古炮相似。其中有一尊巨炮名为沙皇炮,俄语意为“炮王”,全炮重达80吨。一旁放置的空心球形生铁弹,每枚重达2吨。这是目前为止,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有意思的是,此炮本为保卫克里姆林宫而铸造,而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一次,只是用作炫耀军事实力与其制造工艺。一名参观的游人若有其事地说:你们知道吗?这些炮的炮口方向始终对准美国。
   步入伊凡大钟楼门前,有一座巨钟,重达216吨,名为沙皇钟,俄语意为“钟王”,号称世界第一大钟。该钟于1735年11月20日铸成,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游人在参观时就能看到,它的下方有一巨大缺口,足有一层楼房高。如此贵重的大炮和巨钟,专为皇室制造,竟然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可想而知:俄罗斯的轻工业水平落后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其实,克里姆林宫最吸引游人的还有规模宏大的教堂群。游人步入教堂广场,就会为眼前高大、豪华、恢宏的教堂所惊叹!所震撼!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天使报喜教堂,以及伊凡大钟楼,都是教徒心目中的圣地、灵魂的归属。国民的信仰就是民族的信仰,有信仰的民族就有前进的动力!在如此重要的“心脏”修建这些豪华的教堂,足以说明宗教文化对俄罗斯国家的重大影响和巨大作用,足以反映了俄罗斯国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
   非常遗憾!由于中俄两国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交流的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俄罗斯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至高无上的宗教的认知和理解。但是,10天的俄罗斯之行,我们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心脏”的搏动,以及遍布全俄脉络的“律动”。
   整整一天,参观了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我自始至终处在亢奋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向“老大哥”学习中长大的,对这两处的景点是再熟悉不过了。昔日,都是在媒体上,今天亲眼所见,有点久后重逢的感觉。

共 38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介绍了作者参观红场和克里姆林的情况,将我们带来略显神密的地方,作为以前的苏联,现在俄国,这个国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熟悉的,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地理的相隔,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这里还是未曾涉足之处。作者这篇美文正好带着我们进行了游览。作品流畅质朴,用自己的眼为镜头,见一路的见闻尽可能不漏地讲来,牵引着你的脚步行走在异中它乡。作品富于现场感,就像是在看一部旅游片一样,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通读了全篇。佳作,共赏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9 09:27:33
  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拜读,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9 09:28:07
  期待更多美篇呈现,溢美心灵!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9 09:29:29
  恭祝身体康健,脚步不停,笔耕不辍!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