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书香缕缕萦梦乡(散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多读一点书;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缺憾,我的人生最大的缺憾就是没能多读书。虽已年过不惑,却书香缕缕时时萦绕在梦乡。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高贵精装的,有朴实简约;有故事演绎,有时评杂文,有精致诗篇,也有精美散文;有的丰富深刻,有的简陋肤浅。藏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唐代王建有诗云:“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读书于我实在是具有说不淸道不明的一种魔力。
读书太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从能识文断字开始我就特别喜欢看书。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更不会明了约翰逊的话:“在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伟大的差别。”但是特别享受徜徉在文字里的那种奇妙的感觉。
我的读书梦好像是在我下学的那一刻开始变得浓烈起来的,那一年,我以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但这个成绩并没有给我和家里带来多大的喜悦,更多的像是朵朵愁云。因为家里没有报名费送我上学,我的心里也还藏着一个父母不知道的秘密,那也是我怕离开家的原因,所以我口里一直说没有钱就不读算了。
父亲终究还是给我借到了一半的学费,差的另一半和本队一个在那所中学教书的老师说了好话,让学校多通融几天,然后满怀喜悦的送我上学。因为借钱耽搁了时间,我去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没有了空课桌,老师就让我坐到两个同学的课桌旁听课。坐在过道里,内心是自卑的,也特别小心翼翼,生怕碰到了同学们的东西,坐在那个特殊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打上了标签的人,一个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因为内心的那个秘密,我的初中生涯不到半个月就匆匆结束了,我的读书梦一下子像断电的电脑一样黑屏了。
当我背起被子回家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还会回来的,等我攒够了学费一定会回来。回到家里我蒙头大睡三天,母亲就坐在一边落泪惋惜,一边劝说我,不读就不读了,隔壁的三姑还只上了个小学三年级呢。父亲在一边默默的抽着自己用生烟叶卷好的烟,没有说一句话,我知道他是痛苦无奈的。从小父亲就看好我,老说我像他一样聪明好学,可惜我没有成为他的骄傲。
父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喜欢看书,更喜欢讲书,一两寸厚的《七侠五义》《施公案》《三侠五义》还有很多类似的书,只要父亲看过的都可以有声有色的娓娓道来。每天晚上在队里劳作了一天的男人们都会像约好了一样来到我们家里让父亲给他们讲书,看着那些人满眼崇拜的听父亲讲书,我的内心是骄傲的,骄傲有一位这样博学的父亲,每天都是在父亲那句要是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声音里入睡。但是,父亲却不知道我梦里的自己夜夜都坐在教室的窗口聆听。
父亲在我心里是博学多才的,他的学识一直是我的骄傲。作为父亲,他是一个好父亲,但是作为丈夫他却做的不够好,他对母亲非打即骂,他总是嫌弃母亲不会说话,家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善良老实的人,在家里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可是父亲总是不满意。每次父亲打母亲的时候我都会用幼小的身体护着母亲,尽量让母亲少受伤害。上初中,晚上不能回家了,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我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知道母亲怎么样了,总是在想我不在家里谁来护着母亲,谁来陪她一起落泪,想着想着就会泪流满面。守护母亲就是我内心的那个秘密,我甚至无数次在密不透风的暗夜里幻想,我一定要像邻村的那个漂亮女孩一样考上大学,带上母亲逃离苦海,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每天早上醒来,发现第一件事是要面对现实。三天过后,我对父母亲说我要学艺,我要学艺赚钱!我知道只有赚到多的钱我才有机会重返课堂,父母亲是支持我学艺的,可是学艺要买缝纫机,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横在我们面前,在家里浑浑噩噩玩了几个月,我的姑父和姑妈为我买了一台大桥牌的缝纫机。记得那天,十三岁的我一个人用板车拖着崭新的缝纫机到本村几里地外拜了大我六七岁的师傅,我只能把读书的梦暂时深埋在心底。
说好的要学三年,可是三年的学艺生涯于我是何等漫长!我还有一个很有重要的梦想等着我去实现啊,这三年我是无论如何都耗不起的,从做工到裁剪别人要学三年的手艺我一年把它完成了,师傅在里面给师姐们讲裁衣服的公式和方法时,我就躲到外面偷偷用粉笔画下来,虽然学艺不精,但大致的裁剪和做工我都可以拿下来。读书梦像一团熊熊烈火燃烧着,灼伤我的心,那一刻连守护母亲这样的大事都被我抛之脑后。
一年之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投身到打工大军里,我以为有了手艺赚钱就会容易很多,后来才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外面的机器已经不是我学艺时的缝纫机了,都是电动的机器,一脚狠狠的踏上去,手上的裁片像脱缰的野马轰的一下朝前横冲直撞,即使用手看拉着,它也不会停下来,松掉双手心惊胆战的坐着发呆,沮丧。那段时间很多时候内心是崩溃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可是,出了门就没有回头路,硬着头皮走下去是唯一的选择。要想在外面扎住脚跟,在师傅那里学的一点手艺是远远不够的,精湛的技艺是靠时间和实践磨练出来的,刚刚出道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学徒,想赚多钱只有看着别人的份。在外面苦练半年,手艺是进步了不少,可是我的读书梦却渐行渐远。而母亲一直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父亲是一个不愿下田地的人,家里的地一直没有别人种的好,我赚的一点钱还不够补贴家用。这条打工路,我曾以为只是我人生用来做跳板的一条路,可是它却再也没有给我回去的机会。
后来嫁做人妇,更是为了生计日夜奔波,到零六年自己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厂,镇上分派任务一样要求我们订阅报纸杂志,那时才又有机会品读报纸和书本上的文字。每次投递员送来报纸和杂志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品读,有一天看到了一篇叫做《一个老实人的世态炎凉》的文章,那篇文章现在都还在无数次的被转载,那篇文章我看了好多次,每次都很感动,甚至默默在心里想,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该多好啊!渴望读书的念头又一次涌上心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的这句话真的说到我心坎里了。
女儿读高三的时候,我毅然决定陪读,就放弃了镇上的事业来到仙桃这座城市里谋生。我把自己未圆的读书梦寄托在她身上,无论千难万难,我都会让女儿尽量读到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也在心里默默地下决心,以我的"陪读"真正地影响女儿。之后,我便在商城后面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样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店里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到网上看书,有时女儿也会找一些书来我看,我自己有时也会到大兴路靠近襄河那头的旧书店买一些旧书回来看。虽然能被我真正记住的内容很少,但我真的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有时候看入迷了甚至连买衣服的顾客叫上几遍才回过神来,大有毛爷爷:"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的范儿。看了一些别人写的文章,自己也会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几段喜欢的文字,有朋友看到我发在朋友圈的文字就不停地鼓励我,说我完全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记得那时写了一篇关于仙下河的文字,朋友大大的赞美了一番,还要我发到楚天都市报,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够好,也没有勇气投出去。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字,但我深深的感激朋友们当初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因为店面房租太贵,生意难做,我又一次面临工作上的选择,风风雨雨做了几年生意突然想过回以前上班单纯的日子。四十二岁那年,我报了会计职业培训班,四十二岁的我又一次坐到了课堂上,坐进教室的第一天我特别想哭,虽然学的是专业知识,但我感觉是在圆我的读书梦。每当老师点名问我听懂了没有的时候,我都会被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包围着,感觉自己还是那个眨巴着眼睛脸蛋红红的小女孩。在课堂上我很认真的听课,下了课我也拼命的做题,那段时间真的是学习到忘我的地步。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特别怀念那段坐在教室里的日子,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样还会选择走进课堂。从此,我也进入了一种"一日无书,百日荒芜。"的境界,虽然我的读书梦早已非儿时的读书梦了。
对于写作,只是一种爱好,因为我知道自己知识面太薄弱,写不出有内涵,有深刻寓意的文章。我加入市作协后虚心求教群内大家,偶尔也写点阳春白雪怡情的小文,居然也可以见诸省内外报端,稿费虽不多,但也足够我愉悦一下自己。对于很多的好文章,我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赞美,更多的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在品读和学习。我努力向别人学习,但从来不和别人攀比,因为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只要知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就足够。记得马克·吐温曾说:"旅行是偏见、顽固、狭隘的致命杀手。"其实,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旅行呢?我相信,只要一个人的内心充满希望,什么时候读书学习都为时不晚。
慢慢地我体会到读书读到:"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的痴迷;体验到:"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愉悦;感受到:"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执着;于是便记起宋代艾性夫的诗句:"雪茧草书香不断,玉壶冰壑梦相随。"进入到了春风浩浩诗书香的梦境。
读书不只让人口齿生香,身心愉快,书香唤醒了我沉沉睡的大脑,复苏了我干涸的灵魂,让我感受到生活与生命中越来越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