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贫困户老刘(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贫困户老刘(散文)


作者:铁面书生 童生,62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70发表时间:2019-05-26 12:29:51
摘要:老刘是一位善良质朴,心怀感恩的坚强农民

老刘是我在县医院儿科病房里认识的一位老农。他孙女患了肺炎住院,多天来都是他一个人在照顾孩子。他六十五、六岁,胡子、头发花白凌乱,衣服似多日未换、神情也十分疲惫,小女孩身上也是脏兮兮的,不过四岁多的孩子很是“懂事”,针头扎在手面上不哭也不闹。看到他爷俩的境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不了解老刘是什么心思哪种脾气的人,所以一直未敢轻问。但仔细观察老刘的表情举动,觉得他决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几天来,我和老伴能够帮帮他的就是替他照看一会孩子或者下楼为他买点饭菜。这虽是我们的举手之劳,但每每如此,老刘都会拘谨而又诚恳地表示感激。
   一天上午,一个约摸五十多岁的女人来看老刘及其孙女,听称呼我明白了---她原来是老刘的堂弟媳。趁老刘下楼买饭的时机,这女人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这是俺家二哥,他是俺男人的叔伯兄弟,从小没爹,日子苦着哩,俺大娘熬寡把他扯大的。人是好人,能干,也很孝顺,俺大娘活了近九十岁,五年前才去世的。本来日子慢慢好过了:俩闺女一个儿,都成家了。谁知道家里突然飞来了横祸,二嫂得了脑溢血瘫痪在床三年后去世了,家里钱是花空了,儿媳嫌家穷负担重看不到希望跟人跑了,侄子一气之下精神失常了。你看看这一家人该咋过呀!”说着说着,她难过得满脸泪痕,俺俩口也听得鼻孔里发酸、眼眶里湿润。“前些年有人托关系当贫困户,可他却不识抬举,说那样做丢人。这不两年前,精准扶贫了——县里领导、村委支书和主任多次到他家实地调查,认定他家确实困难才报上去的。”“俺在家,平时很忙也很累,儿子、儿媳、孩他爹都外出打工了,他爷儿几个不去打工家里就没钱花啊。俺留在家里照看几个孙子孙女,但俺识字不多,养孩子容易,辅导不了,小孩子都在上小学,以后咋办,怕是耽误了小孩的前途。没事时还好,一旦小孩子患病,那就没了办法,有的哭闹、有的调皮捣蛋,家里就乱套了。心里愧疚,自己忙不过来,也没法帮助二哥家啊!”
   “嫂子,你不要太担心,情况总会好起来的,像你家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还真是不少,这叫留守家庭、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国家已经完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书杂费并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了救助,现在正在探讨均衡教育的政策---就是如何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较好教育的政策,可是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国家又太大了、事情也太多了,得一点一点地解决,逢事往好处想吧!”我慢慢地劝着老刘的弟妹。
   女人和我正絮叨得起劲,老刘买饭回来了。女人便起身告辞:“二哥,快中午了,孩子马上放学了,我得接他们去。我看孙女的病快好透了,你也别太担心。出院时,我开三轮接你爷儿俩回家。”
   女人走后,我悄悄对老刘说:“老哥,真抱歉!不知你家里情况,这几天对你俩关照不周。孩子住院期间,有啥事尽管言一声,老弟俺两口多少能帮点小忙哩。”老刘笑笑点点头算是回应了我的善意。
   晚上回到家,老伴对我说:“明天把咱家孩子的衣服挑几件给老刘的孙女吧?”“不妥,他家是女孩,再说了,人穷虽然志短,但也是要脸面哩。真想帮一下的话,明天上午,我照看孩子,你抽空给小女孩买身衣服吧。天马上热了,那小妮子还穿着棉衣哩,记住再给她买点好吃的。”
   次日上午,我带孩子去医院继续挂针,老伴就去了超市。两个小时后老伴回来了,她把东西放在老刘身边,说明我们的心意,老刘说什么也不愿意收下。我说:“老哥你看不起俺?嫌俺和你弟妹不实诚咋的?你说说谁一辈子会不遇到困难吧?”老刘笑了笑没再推让,算是默默收下了俺的礼物。
   通过一周的相处,老刘对我俩的态度越发友好了,对我俩说的话也多了起来。我问他:“扶贫的各项措施落实的到位吗?”老刘说:“政策好啊,县里的扶贫干部很负责,俺可感激了,三口人的低保每年有七千多块呢,俺还种了五亩地,粮补六百多,种花生每亩补助四百,村委安排俺一个活,每月领五百块,我每月还有八十多块养老金,俺知足。”说着说着,老刘脸上露出了几天来少有的笑容。我安慰道:“老哥,你弟妹也下乡扶贫,她懂政策,不明白的话,问问她。以后啊,别想那么多杂事,看着小孙女过,与扶贫干部及村委领导合计一下,争取去市里精神病院给儿子好好治治病,说不定孩子会好起来的!你要多保重!”
   又过了两天,老刘家孙女要出院了,医护人员过来安排他怎样办理出院手续、平时要注意做好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老刘家是贫困户,住院费用全部免除了,孩子好了,老刘真的是感谢医院、感谢医生。老刘回家时,我帮他提东西下楼,把他俩送上车,临别时我对他说了自己的名字、单位和电话号码,让他遇到困难时说一声,孩子上学后我这当老师的愿做他的“教育顾问”。老刘笑呵呵的算是做了答复。
   回家后,老伴问我:“你这熊货就是不能见到有人落泪,自己清贫还爱充大尾巴狼。”“孩他娘你不知道啊,我小时候家里和老刘家非常相似,我也曾得到许多善良的人士帮助哩,像咱这样的小人物,做不了啥大事,点滴的善举总能做得到吧。”
   “你这教圈子,净嘴,俺说不过你,谁让俺嫁给你这贫嘴的货了。”老伴故意板着个脸熊我。
   自评:真人、真事、真情。不忍写,还是禁不住写了出来。善无大小之别,但有真伪之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其实真正的强者、善者是老刘。俺仅仅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及“俺两口”的小小的“善举”来反衬老刘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来的韧劲、善解人意的精神以及他对待旁人帮助深表敬意的朴素人性之美。
  

共 2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医院是个最容易看见真情的地方,住院一久,遇见感人的事,处上真心的朋友都是平常事,因为患难中人们才把最真实的一面显露,最能将心比心着献出真情实意。如果说住院还有好处这就是唯一,因此看见人性的光辉让冰冷的人间充满温暖。这是作者想说的,也是感动我们的。希望好人一生平安。【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6 18:40:33
  敝人不知道编者到底明白作者想表达意识没有?
2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7 08:14:14
  编辑的点评格局有些低了,其实该文“以微见著”:隐含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小人物的辛酸与善良,引导人们积极乐观向善、向上……
3 楼        文友:健唔        2019-05-27 18:38:32
  作者看看自己最后一段应该是文章重点,我除了看见你的善举就是老刘的韧劲,一篇文章应该有侧重,你文章不长故事单纯,能表现好一种思想内涵已是不易,面面俱到不是散文而是论述文。其实我给你文章一个侧重应该是你文章的升华与精炼
回复3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40:18
  本人曾经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过二等奖。身份虽然是一名高中教师,实际上多次辅导过硕士论文的撰写,自己撰写的论文三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自己也多次撰写批驳他人错误观点的议论文(当然是自我评价他人的文章,至于他人是否接受或赞同我的观点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对于什么是论文或者什么是议论文,我也是懂得的。尽管如此,对于编辑的辛苦劳动,敝人是心怀感激并表示尊重的,只是“评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认识,这个是应该可以争论的。
回复3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40:49
  本人曾经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过二等奖。身份虽然是一名高中教师,实际上多次辅导过硕士论文的撰写,自己撰写的论文三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自己也多次撰写批驳他人错误观点的议论文(当然是自我评价他人的文章,至于他人是否接受或赞同我的观点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对于什么是论文或者什么是议论文,我也是懂得的。尽管如此,对于编辑的辛苦劳动,敝人是心怀感激并表示尊重的,只是“评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认识,这个是应该可以争论的。
回复3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41:49
  本人曾经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过二等奖。身份虽然是一名高中教师,实际上多次辅导过硕士论文的撰写,自己撰写的论文三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自己也多次撰写批驳他人错误观点的议论文(当然是自我评价他人的文章,至于他人是否接受或赞同我的观点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对于什么是论文或者什么是议论文,我也是懂得的。尽管如此,对于编辑的辛苦劳动,敝人是心怀感激并表示尊重的,只是“评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认识,这个是应该可以争论的。
4 楼        文友:健唔        2019-05-27 18:45:49
  而故事发生在医院,因此所有的动态都应该围绕住院这个主题,医院又是最能体现一切真善美的地方,任何人看侧重点一定是你们两口子的善良,如果重点是政策,真的就不需要你们的帮助。或者说这篇散文有点形散亦神散。头绪太多,主题复杂。
回复4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27:42
  我坚决不赞同编辑的评论:文章隐含的主体是精准扶贫政策及教育公平均衡政策的实施,“我们两口子”的“善举”仅仅是表象,不要忽视标题是《贫困户老刘》,像“我俩”这样的小人物对于任何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是起不到大作用的。请不要忘记文中的“老伴”是参与扶贫的干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关心的还有教育现状问题,这些是通过“我”与老刘弟媳及“我”与老刘的对话来表达的主体及大格局意识。“我俩”的善举是不需要“炫耀”的,如果把这个当做文章的侧重点,真是太遗憾了……
回复4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43:09
  我坚决不赞同编辑的评论:文章隐含的主体是精准扶贫政策及教育公平均衡政策的实施,“我们两口子”的“善举”仅仅是表象,不要忽视标题是《贫困户老刘》,像“我俩”这样的小人物对于任何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是起不到大作用的。请不要忘记文中的“老伴”是参与扶贫的干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关心的还有教育现状问题,这些是通过“我”与老刘弟媳及“我”与老刘的对话来表达的主体及大格局意识。“我俩”的善举是不需要“炫耀”的,如果把这个当做文章的侧重点,真是太遗憾了……
回复4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9-05-28 06:43:23
  我坚决不赞同编辑的评论:文章隐含的主体是精准扶贫政策及教育公平均衡政策的实施,“我们两口子”的“善举”仅仅是表象,不要忽视标题是《贫困户老刘》,像“我俩”这样的小人物对于任何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是起不到大作用的。请不要忘记文中的“老伴”是参与扶贫的干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关心的还有教育现状问题,这些是通过“我”与老刘弟媳及“我”与老刘的对话来表达的主体及大格局意识。“我俩”的善举是不需要“炫耀”的,如果把这个当做文章的侧重点,真是太遗憾了……
5 楼        文友:健唔        2019-06-01 11:48:29
  那就是我的偏颇或者简陋。不过文章一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篇短文也不可能承载许多的思想内涵,或者你把文章给别人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时候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表达的
回复5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20-07-06 21:38:54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文章的主题以微见著没啥不好。再次感谢编辑辛苦劳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