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黄土岭(散文)
一
黄土岭。因满身黄土而得名。
村长扯着嗓子喊:“这块黄土岭,再没人管理,就让隔壁村开砖窑的老板一点点蚕食了。”
黄土岭,是我村唯一的一块祖山,有三十来亩地,高低起伏的一个个小山包,据老一辈说山上全部葬着黄家先人,那一个个小山包里面大概就躺着某位先人吧。有人传得更是邪乎,说什么有白衣鬼经常夜里出没,有时还点灯闲逛,运气不好的会碰到……平时大家敬而远之,很少有人踏入,如谁家小孩误入其中,必遭大人训斥。
小莉初嫁黄家没几日,婆婆吩咐小莉去放牛,望着黄土岭的小山包起伏相连,错综有序,山依偎着水,水映着山,绿草如茵,点点野花洒落有致,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吧,小莉牵着牛径直走向黄土岭,坐在山坡上,极目眺望,静观天边的太阳抖动七彩,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制造出了如此美妙的仙境,瞧那清清的河流,绿绿的田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不惬意!
“我们村到底有没有人站出来说句话,今天我到看了,又少了一大块土,再这样下去,老祖宗留下的那点东西就快没了。”村长加重了语气,“只要八千块钱,就可有黄土岭的使用权,这八千块钱用于祠堂添置一口水井,省得红白好事时,去别地打水,外加装两车沙修一下路。”
小莉用手肘子蹭了蹭坐在旁边的老公,道:“我们签了吧。”
“要干嘛?都是祖山。”老公小声地说着。
“挺好的,我又没看到有什么。我都不害怕,你怕什么,不做亏心事,还怕鬼敲门?”小莉压低着声音坚持着。
小莉心里盘算着,如果把黄土岭种上满山的枙子,是个什么样子呢?满山遍野开满了栀子花,成群的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微风一吹,十里花香!光想想,心里就美得开了花。我们的先人要是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该有多惬意!而且还保护了土地,没让邻村破坏。如果地下有知,先人一定会保佑我们的。在小莉的催促下,老公很快地签下了合同。
二
挖土机轰轰地响着,三五几下,把黄土岭的杂草、荆棘处理得干干净净,挖土机师傅问小莉要不要把一个个小山包推平,小莉想到是祖山,这一个个小山包下面,也许就是躺着某位先人呢,如果把它们推平了,那不是打扰了先人的清静?小莉下意识地吩咐师傅只要去除杂草和荆棘,在表皮轻轻松一下土就可,保持山原有的风貌。
小莉和老公买来树种,复合肥,拿着锄头铁锹一棵一棵的种上了满山的枙子树,为了不让有牲畜来破坏,四周,他们用心地搭了篱笆。想象着来年,开满了栀子花,结满了栀子!不会有小孩误入而遭大人责骂,而是一群群人过来观光看风景。
小莉心里一直在自责,如果不是我把黄土岭承包下来,种什么栀子花,我们先人的墓,一定不会遭贼人之手。
在小莉夫妇种上栀子花没半年之久,一个个小山包遭贼人之手,全部被挖了十几米深,各种陶片、杂物撒落一地,满目狼藉,小莉怀着歉疚的心来到洞口,往下探望,一道白色的阳光从洞口垂到洞底,再反射出来,借着风的作用,光和影相撞了,拉出飘忽的亮光,感觉是先人用哀怨的眼神注视着小莉,小莉不寒而栗,后退了两步,用手抓了一把黄土,想掩一下洞口,但又松开了手,真不知如何是好,小莉锒锒呛呛地离开洞口,默默地拾起锄头,认认真真地给树苗施了一把肥,暗骂一声坏了良心的盗墓者。
过去几年了,那几个洞口一直敞开着,到现在为止,小莉都没有勇气把那洞口合上,没有勇气来到洞口再度探望一下,面对先人那哀怨的眼神,只是远远的望着,默默的给栀子花锄草,施肥,祈祷这满山的栀子树长的郁郁葱葱,栀子花开得大朵大朵,雪白雪白!让先人看着喜笑眼开,闻着舒舒服服!保佑着全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后人四季平安,昌盛发达!
在新闻上,得知吉安泰和有俩个盗墓者被绳之以法,小莉想像着也许就是他们掘了黄土岭的墓吧,现在罪有应得,黄家先人也该安息了。栀子树的长势一年更比一年好,小莉的心里慢慢地得到了一些平复,对先人的那份自责渐渐地淡了,每年的春未夏初,栀子花争相开放,招惹着蜜蜂采花忙,美丽的蝴蝶枝头花尾,你追我赶,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太太,提着篮子来到黄土岭,采些栀子花回家和着鸡蛋尝尝鲜了。关于鬼魂点灯的乱七八糟的说法不攻自破了。
得到黄土岭被烧的消息,小莉瘫坐在地。一个劲地想:是谁呀?这么缺德,我一定要他赔。当时,小莉几乎怒火攻心,恨不得立刻来到黄土岭,抓住纵火之人,给他两记耳光,以泄私愤!
三
纵火之人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是给他父亲扫墓不小心点着了。说来可怜,这孩子几岁时,父亲在广东工地上做事,发生意外,一命呜呼。由于是乡下人,没有什么文化,啥也不懂,连个劳务合同也没签,更不用说买什么意外保险了,硬是一分钱都没捞着,找上本家的几个长辈和几个壮汉,带着尸体烧成骨灰背回来了……小莉摇了摇头:孤儿寡母怪可怜的!只字不提回到了家。过后,同村的人打抱不平地说:不要他赔偿,至少也要他们母子几个抽两天时间,种上几天树呀。你们夫妻俩为这块地可没少下功夫,丢掉的成本不要说,就这三天两头赶回来锄草施肥也怪辛苦的。话是这样说,理也是这个理呀,可是,你叫人家怎么弄?小莉犯愁地说道: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在读中学,下面还有一个小弟弟,在读二年级,为了一家人生计,年轻的母亲把儿两个放在了古稀奶奶家寄养,一个妇人独自去广东进厂挣钱养家糊口。算了吧,小莉无奈地想着:下次回老家时,看有没有合适的旧衣服,整理几件出来,给他们带上,顺便买点零食给他们作为早餐。
去年国庆节,由于七天长假,加上本村嫁女儿,到各地务工人员都不约而同地回到了本村,小莉和失火烧山孩子的妈妈也回到了本村,并且同时在本村嫁女儿家帮忙做事,乱辈分和长幼,小莉该叫失火小孩的妈妈是婶婶。婶婶对小莉可好了,知道小莉平时慢条斯理,脚上的高跟鞋走起路来总是输人一把,婶婶一点儿也不嫌弃,总是安慰说,慢点,不着急,要是累了,就坐着歇会,几十桌的碗筷,婶婶总是抢了先洗得干干净净,什么杂七杂八的活,都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小莉看在眼前,感激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好,村里有这么一个能干且大度的婶子,好,带了好样,以后不管谁家做红白好事,大伙凑一起干活,都不会互生妒忌,明着偷懒了,一股朴实,憨厚,勤劳之风正在村里漫延。
小莉满意地想着,一点儿也不为当初因为婶婶之儿失火烧山,没叫他们赔偿而感到后悔,反而庆幸自己的宽容大度,换来了全村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