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光】自行车(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光】自行车(随笔)


作者:彩虹雨晴 布衣,25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6发表时间:2019-05-28 21:03:17

【看点·光】自行车(随笔)
   一
   前段时间去北京,和几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聚会,酒逢知己,觥筹交错,说说各自的发展状况,谈谈行业间的所见所闻,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是近深夜子时的光景,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好下次再聚,然后各自回去。
   孤身一人站在北京街头的时候,才发现地铁已然停运,站在公交站牌等了一会儿,发现有一辆公交车驶过来,就先坐了上去。上去之后,说是驶向大北窑的。大的方向没有错,那就坐到终点站再说了。
   汽车很快到了终点站,是在一个停运站里面。周边的道路鲜有车辆经过。出去后站了小半天,也没有一辆出租车,只好叫了滴滴,关键是我还不太会用滴滴打车。
   终于打着了一辆车,看着手机上显示汽车距离越来越近,心中舒了一口气。不一会儿,司机电话过来,说到了,其实距离还有一公里,问我在哪里。我说在大北窑啊,司机说不可能,他就在大北窑,问我具体位置。我也描述不清,司机就有点不耐烦,说您打车呢,自个还说不清地方,不行就取消再打吧。
   无奈何取消了滴滴,再打车就死活也打不到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快一点钟了。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想了想,索性打开导航,先试着往前走。距离目的地还有十几公里,走着回去肯定不太现实。往前走了没多远,便发现路边停了辆共享单车,我像发现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用手机扫码,打开了共享单车,然后我决定骑车回去。毕竟十几公里,也不太远。
   骑车行驶在夜里的北京,微风吹来,微醺的头脑颇有几分兴奋,我又打开手机导航,一只手骑车,一只手握着手机,慢慢骑行在人迹近无的北京深夜的小道上。
  
   二
   2006年我去北京工作,公司地点在西三环,我住北三环附近。最初是坐公交、地铁上班,正值夏天,北京人多,每次乘车都非常拥挤,基本上都是站着,需要一个多小时。后来开始骑自行车上班,一般50多分钟,有十几公里的路程。
   骑车上班大约持续了3年,由于骑行距离较远,我经常变换一些路线。也经常设定两三个目标地点,每段几公里,到了后再快速通往下一个地点,这样心理上感觉要容易的多。那时经常把小街桥设为中途的目标点,大约是路程的一半左右。我经常是骑行得有点累了,就自己给自己打气,一边心里说着加油,一边暗念“快到小街桥了”。等过了小街桥,又自己告诉自己,“又过了小街桥,快到目的地了。”通过这种方式,克服了心理的疲劳感。
   我骑车很快,印象中基本上都是我超别人,没有被别人骑车超过的。
  
   三
   我学骑自行车比较早,大约是小学二三年级就学会了。那时的自行车都是28式的带横梁的自行车,我个子小,上去够不着,就把腿从横梁下面掏过去,一起一伏地站着骑。那时骑车也只是图个新鲜,上学都是走着去,小学那会儿,骑自行车上学的小孩还非常少。
   到了我上中学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骑车上学了。我呢,因为个子不高,即便是车座降到最低的二八式自行车,才勉强能坐在车座上够得着脚蹬子,骑起来颇有点费力。加上进入了青春期,有点虚荣心,担心骑得不好,丢了面子。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后,不少个子较高的同学,已然可以抬腿就跨上自行车,一只脚点地,颇潇洒地蹬起来就走。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随手捏住车闸,脚尖点地停下。
   我们个子矮的,骑车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骑行前要溜行一下,左脚踩着脚蹬子,右脚从后面或车梁迈上去。遇到情况,要么踩着脚蹬子赶紧下车,要么身体往前挪,左脚着地,右腿横跨在横梁上。需要前行时,再用左脚蹬地,右脚踏车,重新挪动身体,坐回车座上,颇为费力,有点像玩杂技。之所以做这些复杂的动作,是因为腿不够长,坐在车座上,腿伸直了够不着地面。
   我当时不愿意骑自行车的心理,主要源于这个方面。先是不愿骑,自然就很少骑车,也就骑不好。越骑得不好,就越躲避,到了高中后半段,骑自行车甚至成了我一个心结,害怕骑自行车。我有时也很纠结,有时为了安慰自己,就把何时骑自行车的事情往后推,我心里告诉自己,等个子长高了,坐自行车上可以脚点地了,就可以好好骑车了。
   令人遗憾的是,我的身高没有再增长多少,始终做不到潇洒地脚点地,即便点地,也是非常勉强。但自行车,作为国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无论如何也要骑的。
   高中三年,我基本上没有骑过自行车,虽然我从小学的时候就会骑。某一段时间,自行车甚至成了我的梦魇。
   高中时期,虽然我生活在县城,爸妈还是保留了不少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在家里饲养了不少小兔,如此就需要经常到城外的田地去割草;家里也放着不少从老家拉来的小麦,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送去磨坊打成面粉和麸皮。
   接着问题就出来了,去地里割草也好,去磨坊打面也罢,都需要骑自行前往。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些事情,慢慢总是要去做。
   记得一次和妈妈一起去磨坊打面,我骑了辆大轮的自行车,妈妈骑车在后面跟着,一开始我是推着走,不敢骑,妈妈一直催促,我就赌气歪歪扭扭地骑了上去。由于很少骑车,后面又驮着百十斤小麦,我骑得颇为吃力,车把左右摇晃。骑着骑着,前面路口有几个工人在和着石灰和水泥,路口颇窄,我一时紧张,更把握不住车把,想下又下不来,就摇晃着骑到了泥堆里,弄了一身泥。妈妈从后面赶来,把我从泥堆里扶起来,既生气又心疼,让我别去打面了,快回家换衣服去。
   回去的路上,我现在还能记得当时的感觉,脑子晕晕乎乎的,衣服和裤子上满是泥巴,感觉所有行人的目光都盯在我身上,自己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愈发的害怕骑自行车,也愈发的想找机会,提升自己的骑车水平。我有时周末早点起来,偷偷推着自行车出去,趁大街上人少骑一圈儿。有时在家里的小院子里,练习上下自行车。妈妈看了,总是唠叨我说,在家练什么自行车,要骑就出去骑。妈妈可能不知道我的心理,现在看来,当无数次躲避之后,骑自行车这样的小事,对那时的我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天大的事,经常为骑不骑自行车而莫名纠结,时时担心父母让我去车站接送人,或是去田地里割草,一直不太敢骑、又特别想骑自行车。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
  
   四
   上大学之后,在校园里面,一般是不需要骑自行车的,我多年来不敢骑自行车的心病也因此减少了很多。寒假回到家,妈妈说去你姐家看看去吧,可以骑我的自行车,这个车子小,好骑。我心头一热,终于在骑自行车这件事情上,感觉到了妈妈的体谅和关怀。推过妈妈的自行车,虽仍然有所担心,但也很迫切地想骑上去。慢慢骑行在县城街道上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舒畅。
   大四实习的时候,实习地点在农场,为了往来方便,老师给了我一辆老式的大轮自行车,我本能地还是想逃避,但我知道躲无可躲,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而且,这也是多年来压在我心头的心结,我非常迫切地想去除这个心结。
   第一次骑车陪着老师去农场,老师一个张飞偏马就上了车,我也勉强抬腿上车了。骑着到了路口,老师脚尖点地等候,我也极勉强地脚尖点地。到了农场后老师告诉我,你没必要非得偏腿上车,不必勉强自己,自然骑车就好。
   老师很快就回去了,我一个人留在农场,院子很大,院子内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农场的事情不多,我很自然的,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练习骑这辆老式自行车上,除了常规的骑行之外,还练习了不少技巧,我甚至可以倒坐着自如地骑行。单手也可以自如地溜车上下,大撒把也没问题。骑得好了,信心也越来越足,至于脚是否能点地停车,也无所谓了。
  
   五
   骑自行车对我而言,曾一度为洪水猛兽,对任何人而言的简单小事,对我反成了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小土堆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山。但当我真正面对它不再退缩的时候,以前的担心反而烟消云散。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在每一个不起眼的物品上,都写满了故事。有的时候和家人聊天,我也把当年不愿提及的骑自行车遇到的一些难堪,当做笑话说起来。
   这几年我在数个城市间辗转,在不同的公司,都曾遭遇到各种不同的事情。当麻烦事出现的时候,该面对的自然要勇敢面对,虽有波折,事后也没觉得怎么的难。虽经历过不少风雨,也多是平凡人的普通事,似乎人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还是会习惯性地找机会骑骑自行车,骑在车上的时候,伴随着眼前风景的变换,心情也会慢慢变得舒畅起来。感觉人生最难的事,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能否最终战胜自己。世界上更多的是不敢做的事情,很少用心做却做不成的事情。
   我也时常想起当年在北京,每天骑行数十公里,常在心里念叨给自己的一句话,“千里走单骑。”

共 3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骑自行车真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个头较矮的人来说,无异于百米跨栏和或障碍越野。作者在文章中详述了自己骑自行车的一些趣闻趣事和尴尬事,因为作者个头较矮,骑自行车又出过一回洋相,后来看到人家个头高的同学骑车技术好,于是便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再后来,作者努力克服心理障碍,熟练地掌握到骑行技术,骑自行车已不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并将克服骑自行车的难点技巧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感觉到世上只有不敢做的事情,很少有用心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一篇很接地气的随笔作品,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5-28 21:04:59
  语言流畅,脉络清晰的随笔佳作,欣赏了,问候彩虹雨晴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