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文艺助力下基层 乡村巨变振人心(随笔)
2019年4月30号,为深入开展我县精准扶贫,激发群众自身动力,用文艺形势助力脱贫攻坚,迎接建国70周年,县宣传部、县文联举办“深入生活扎根基层”送戏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这次活动。
即日清晨8点,启动仪式在卢园广场打响,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利国、李兴东,县宣传部副部长张青等人参加启动仪式,并带领所有参会人员,分别登上两辆大巴向瓦窑沟进发。
一路上欢歌笑语,我所乘坐的2号车箱内歌声嘹亮气氛热烈,李娟一曲龙船调委婉动听,拉开车箱狂欢的序幕。李淑霞一曲军港之夜,深情悠扬,把海军战士守疆卫国的辛劳展现在人们面前,激发起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对守疆战士的敬爱。董洋的乌苏里船歌,锁住了所有人的呼吸,听得人酣畅淋漓透心的舒服。余音未定,车箱后边又响起了模仿秀,那流利的演说浑厚的声音,别有一番韵味。靓妹亚飞娴熟而活泼的串讲,把一车人都鼓动的蠢蠢欲动。看,作家协会主席归田上阵了,一曲再见了大别山,声情并茂唱到一半,竟激动的唱不下去了。接着曲艺协会的人上阵了,多面手胖墩上阵了……真是精彩连连呀。
汽车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满山的翠绿把眼球点亮,通心的喜悦在每个人的心田里流淌,与车箱内的欢乐气氛相得益彰。快乐时光易过,不知不觉间龙首山庄已到,大家下车在杜鹃广场稍事逗留,可惜前不久的一场寒流,扼杀了杜鹃的花蕾,只有稀疏几丛杜鹃把绿翠点缀,要不,现在将是漫山遍野红黄粉紫千娇百媚的杜鹃花啊!
不过,不必遗憾,龙首山庄那宏伟壮阔碧瓦朱檐早已映入眼帘,阵阵锣鼓从庄内传出,响彻云霄,吸引我快步穿过拱形山门。
嚯!几年不见,山庄容颜大增,层楼叠榭,借坡利势,错落有致。靠坡一个人工池塘内,喷泉四射,细雨迷蒙,美轮美奂。
院墙跟、雕廊下,玉米成囤、成串,可真是一幅农家庄园的写真画啊。
院子正中,早已备置好桌椅板凳,凳子上早已坐满前来观看节目的当地百姓。
曲艺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影视家协会的旗帜高高飘扬,猎猎生风。
大庄主卢云生、二庄主卢辉,彬彬儒雅,热情款待着每个来宾,带领大家一一参观了红色画展厅、民俗收藏厅、历代名人记事厅等。处处充满着弘扬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气息。
演出开始了,李娟一展风姿,演唱的“父老乡亲”打动每个人的心;刘江红演唱的“祖国之恋”把对祖国的热爱,唱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文联副主席田红心带领她的舞蹈队,为大家表演了戏曲广播操,体态优美,节奏欢快,充满艺术的魅力;于娟、王欣等人表演的小品“我是懒汉”,把脱贫攻坚中党干部舍己为公勇于奉献精神突显得感人备至。
表演懒汉的钱二楼把懒汉消极悲观,酗酒成性,坐等救济的不良思想表演得滑稽幽默,使人顿生警悟,激发上进;于娟的扮相活泼逼真,表演老辣,逗人开怀;
王欣与李一的相声“吃烤鸭”引人入胜,把腐败分子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很有教育意义;李文增现场剪纸表演,一次成形四只蝴蝶,鲜艳欲飞,象征我县脱贫攻战工作像彩蝶翻飞一样蒸蒸日上。
最后,书画协会韩成林老师及各位大师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杰作。一幅幅弘扬正气的作品精美大气,功底不凡,演出圆满结束。
下午,大家在瓦窑沟乡熊乡长带领下,前往越子沟参观兰花种植基地和大鲵养殖基地。早先坑洼不平的河滩路,不知何时已变成宽广平坦的水泥路。靠山坡的低矮屋舍、草房篱笆不见了,绿水青翠间,一栋栋两层、三层瓷砖贴墙的高楼大院,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妈呀,这哪里是印象中贫穷落后的穷山避壤啊,简直就是镶嵌在大自然的风景画中的小别墅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瓦窑沟药站工作,与朋友曾来过这道沟好几次,那时的破烂与荒凉,与现在的情景可真是天壤之别呀,我禁不住欣喜在心头。
大巴在宽广平坦的大道上行驶,感觉不到一点晃动,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兰草种植基地。
靠山坡一所高楼大院,碧瓦青砖,绿树辉映。楼房一侧一摆行几座兰花大棚,一盆盆兰花,争奇斗艳,翠绿莹然。原副县长汪青森给大家讲解了兰草的特征、经济价值。其中一盆蕙兰价值竟在近二百万元。
据兰花种植户黄周峰讲,他们这道沟山大林深,交通不便,比较贫穷。自从乡里号召脱贫攻坚,提供项目,贴息包扶,建立兰草种植合作社,共建大棚十多个,短短几年时间,已发展兰草近七千株,一百多个品种,其中以蕙兰最为优良。他本人已达三千多盆,两万余株,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每户每年创造经济效益都在五六十万元左右,基本实现小康,这真是小小兰草承载脱贫大业啊!
接着又参观了大鲵养殖基地。在又一座宽敞靓丽的农家大院里,靠山墙处,一个很大的大鲵养殖池,一条条大鲵盘踞在盖板下,慢慢游动,十分安详。
史料记载,大鲵是珍稀物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而延续下来的水陆两栖动物,距今已有3亿年。
国家大力号召加强对大鲵的养殖,目前一斤价格一百多元,一条最少几百元。
瓦窑沟乡政府正是看好它的经济价值,加之越子沟村地处深山区,水质好,特别适合大鲵生长,把它作为脱贫坚的一个重要项目,发动号召农户养殖。
据养殖户黄周峰讲,他响应政府号召,投资十万元,建养殖池六个,养殖大鲵六百多条,已出售三百多条,现在基本脱贫,目前主要加强大鲵繁殖率。
在黄周峰的带动下,目前,越子沟进行大鲵养殖的已有六户。我敢肯定,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在乡领导的个对个指导下,要不了多久,越子沟人民将会全部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