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夏夜大雁塔(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夏夜大雁塔(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3发表时间:2019-05-29 23:00:21

【丹枫】夏夜大雁塔(散文) 作为在西安工作的我,隔三差五要去大雁塔看看,这不仅仅因为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大雁塔辉煌的过去、厚重的文化以及今日的历史巨变,常常让我惊叹、兴奋、思考和骄傲。
   大雁塔,一年四季人海如潮,繁华如闹市。但不同的季节却有着不同的景色和心情:春天的大雁塔,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游览它便给人以情切切、意绵绵之感;秋天的大雁塔,秋阳杲杲,秋风习习,游览它便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冬天的大雁塔,大雪纷飞,玉树琼枝,游览它如走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至于夏天的大雁塔,虽然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酷暑渐渐褪去,凉风习习吹来之时,大雁塔的四周便火树银花,灯光灿烂,游人如织,话语如潮,这时,游览大雁塔,清风拂面,酷暑顿消,好一处如梦如幻的夏夜美景。
   我就独爱这夏夜的大雁塔。
   今夜,当我又一次来到大雁塔的时候,广场上依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行走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的心情如习习吹来的凉风,清爽而惬意。
   望着直插苍穹、如一个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大雁塔,我仿佛又一次穿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自由翱翔。
   虽然此时我不能走进它,登上它,抚摸它,但对它的熟悉和了解,如同对我的工作岗位熟悉和了解一样耳熟能详,烂熟于心。
   大雁塔原名叫“慈恩寺塔”,大雁塔是它的俗名。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这位贤惠的皇后三十六岁就死掉了),修建了慈恩寺。不久,玄奘法师从印度等国取经归来,带回了佛教经典六百多部,着手翻译,为了保藏这些佛经,玄奘向朝廷建议在慈恩寺里附建了这座塔。它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改成十层,后来由于战争破坏,只留下七层。五代后唐时曾经重修过一次。如今的大雁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初建成的大雁塔,是专供玄奘法师译经和藏经的场所。那时的大雁塔是何等的肃静和神圣,尽管偌大的院子僧人云集、异常忙碌,盘旋而上的楼梯显得拥挤狭窄,但没有一点喧哗吵杂之声,整个大雁塔内只听到玄奘的、弟子们的、僧人们的叭嗒的脚步声。后来,随着玄奘法师的圆寂,大雁塔似乎失去了它的最初效用。大雁塔里,不再有上下奔跑的身影;大慈恩寺里,不见了对几译经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新科进士题名的场所。唐代高宗以后,凡是考取进士的人,都要成群结队到大雁塔来逛逛,并在它周围的塔院小屋墙壁上题名。于是,就有了一个个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诗句。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岑参与高适等人同游时写下的“塔势如涌出,孤塔耸高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岑参的“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这一首首气势磅礴的描写,一声声富于哲理的慨叹,无不表达了诗人们登塔时的真实感受和对大雁塔的由衷赞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雁塔几经战乱,饱经风霜。大唐盛世已经远去,大雁塔已不再是昔日的辉煌景象,它如一位孤零零的老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四周的萋萋荒草和散乱村庄陪伴着它,度过了一个个艰难而漫长的岁月。
   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后,大雁塔才得以重见天日,再度辉煌。短短几十年,那个风雨凄凄、落寞孤寂、杂乱无序的大雁塔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的8大“文化景点”和“形象景点”。
   跟着人流,沐浴着夏夜的凉风,我来到大雁塔北广场的北山墙下。借着灯光,看着长达106米的“大唐盛世”浮雕和高达3.5米的“丝绸之路”浮雕,心里不由得又一次感慨万千。虽然看得不很清晰,但它的每一处图案、每一个线条却让我记忆犹新,这百米长卷和落瀑浮雕,浓缩的可是整个繁华的大唐胜景;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回到那个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大唐盛世。那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最大的水景广场,无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夺人气魄;那亚洲规模最大的群雕、浮雕,无不再现了唐时市井农桑的安定繁华和充满活力的大国气度;那设置于北广场西侧的雕塑艺术形象,活灵活现,韵味十足,无不展示了陕西关中、渭北高原、陕南、陕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而位于北广场东侧戏曲彩绘雕塑、地方戏曲铸铜浮雕、陕西大戏剧家人物群雕、陕西著名戏曲演员人物群雕等四大类雕塑群,则把陕西地域文化的特点,大秦腔”的独有魅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矗立在南广场的玄奘立式雕像,则更是大雁塔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西安的一张亮丽名片,就连广场四周的商业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远,也无不再现了气势恢宏的盛唐风韵。
   离开大雁塔的时候,气势恢宏的音乐喷泉已经结束,热闹吵杂的大雁塔广场渐趋平息,夏夜愈加凉爽,游人渐渐散去。我又一次抬头望了望华灯映照下的大雁塔,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端庄秀美,古朴雅致。我在想,如今的大雁塔,虽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孤独过,荒漠过,也被人淡忘过,但它依然不改初心,傲然屹立,不仅高大,更是伟大;不仅久远,而且永远。我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随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一个新的中国盛世将变成现实,一个更加辉煌的大雁塔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夏夜的大雁塔是迷人的,也是催人奋进的。
  
   二0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共 21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西安工作的作者,隔三差五要去大雁塔看看,因为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大雁塔辉煌的过去、厚重的文化以及今日的历史巨变,常常让作者惊叹、兴奋、思考和骄傲,而夏夜的大雁塔更有一种清爽怡人的感觉,还有杜甫、岑参与高适一个个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诗句,让人读之敬仰与思绪放飞,梦回千年,赞叹不已,同时也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繁荣盛世,大雁塔将以更加辉煌而展现在世人面前!全篇文字精炼,大雁塔给人带来激情与奋进!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5-29 23:03:47
  读过老师的文章,感受大雁塔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5-30 21:55:15
  陕西西安六朝古都史迹彪炳千古,大雁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怀,值得我们后辈一睹为快并精心传承。品读佳作为您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