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光】桥头堡下的合欢树(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光】桥头堡下的合欢树(散文)


作者:周森林湖北武汉 白丁,4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7发表时间:2019-05-30 06:15:38
摘要:武昌桥头堡下有三株合欢树,六十多年来与长江相伴,与大桥相守。民间认为它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树木,寓意吉祥、团结、友爱、和睦。由于生长地理位置独特,处在江城揽胜的绝佳之地。合欢树下,人们熙来攘往,它们犹如“花甲老人”阅尽人间烟火,感知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看点·光】桥头堡下的合欢树(散文) 每当我独步江畔,就会沿着江滩无数次地走向武汉长江大桥,并习惯盘桓在武昌桥头堡附近。一则由于这段路程往返大约有万余步,可以达到步行健身的效果;二则因为此处似乎最能反映江城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最易感知城市的魅力所在。两因相叠,近年更是乐此不疲。
   自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诗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伟大宏愿。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就成为了新中国国家建筑的重要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大桥如巨龙般飞越长江天堑,横卧在龟蛇二山之间,武昌桥头堡临江矗立,依山就势雄居在蛇山之首。山川、桥梁天然与人为之作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江城风光揽胜的绝佳之地,此处风景无两。若置身于桥头堡下的江滩公园,可观长江之浩瀚,睹大桥之恢弘,眺武汉三镇之美景,寻龟蛇二山锁江之气势,觅千年汉阳树,瞻萋萋鹦鹉洲,遥望电视塔,揽胜黄鹤楼……
   去年一个绿肥红瘦的夏日,我在江畔踟蹰流连,诧异地发现有三株姿容独特的老树生长在武昌桥头堡下,它们与周遭高大的法国梧桐迥异。树高约十余米,树干灰黑色,直径大的近1米,小的也有0·6米左右;枝桠虬曲苍劲,布满了岁月的皱纹;树冠蓬松犹如三把撑开的巨型遮阳伞。一株生长在毎年纪念“7·16”横渡长江游泳健将们下水处的观礼台,另两株生长在桥头堡西侧的小公园里。其中尤以最西侧的一株最为粗壮、树形更为奇特,它的主干向上长出四条枝桠,有三个枝桠斜向江面的方向生长,其中最粗的一根枝桠更像铆足了劲儿,旁逸斜出越过防洪墙护栏委向江面。细端其详,细密密的树叶,绿茵茵的枝头绽开一簇簇粉红色绒绒的花朵,千般妖饶;江风吹拂,摇曳多姿,英姿飒飒,万般风情!就像一把被风吹歪了的绿色遮阳伞;更像一位风姿绰约的迎宾小姐在招徕四方来宾。
   在这“林花谢了春红”的时节,居然还有这满树“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景,心中不免泛起一阵愉悦。突然我意识到,尽管常踯躅于此,与这几株树有过无数次的交集,过往中却熟视无睹并从未在意过,以致于今日陌生到不知道其名。这么秀美姿容的树木为何许?心里一直纳闷着。曾想人群之中像我这样孤陋寡闻者肯定也还大有人在,城市园林部门怎么不给这几株树挂上个树牌,写上说明,仅此一个小小的举措,难道不会给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加点分吗?
   后来的日子里,我机缘巧合地读到了史铁生的一篇散文《合欢树》,对文字间流露出的母爱令人很是感动。出于对“合欢树”名字的好奇,于是到电脑上百度,在百度百科合欢树的同时,链接出武汉本土作家池莉的早期作品《滴血晚霞》,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们站在武昌桥头堡上俯身往下看。……最夺目的是路边的一株合欢树。它的形状很像一把巨大的沙滩遮阳伞。花瓣呈丝状,簇结成球,是那种娇艳的桃红色,英英艳艳开满了绿色的枝头。这是一种有灵性的树,它的羽状绿叶在暮色苍茫时分两两拢合,东方欲晓时徐徐展开。”如此这般,我不仅知道了合欢树,而且还知道了桥头堡下也是三棵合欢树。
   合欢树,又名绒花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4–15米。夏季开花,花期6–7月,花粉红色,头状花序于枝顶排成圆锥花序,合瓣花冠,其花如丝,清香扑鼻。羽状复叶,片片相对,而且昼开夜合,故名合欢树。合欢树在民间是一种惹人喜爱的植物,有“有情树”之称,并且还演绎出一段青年男女,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美丽动人的传说。合欢花是吉祥之花,寓意吉祥、团结、和睦、友好,有“合欢蠲忿”之说。
   岁月流年,武汉长江大桥自通车以来已历时六十多年。武昌桥头堡附近、扬子江畔与这三棵合欢树下,无论是春夏抑或秋冬;无论是白日抑或黑夜,这里似乎不乏人气,很受市民与游客的青睐。人们熙来攘往于此,在“汉腔”声中混杂着更多的南腔北调。浓浓的“汉味”在这里经年累月的上演着,它是这座城市生活气息的写照。上演的“汉味”也在不断的嬗变,并不断地与时俱进与推陈出新。闲适的人们优哉游哉,不时会有人欣然拍照,记录下江城的美景,定格美好瞬间,留下“到此一游”的倩影。在无数摄影作品中,相片的背景里有雄伟的长江大桥、滔滔不绝的江水,还一定会有这几株有着生命、有感知、有灵性的合欢树。
   我有时会想:是谁想到了将这种有灵性、会言情的合欢树栽在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如此有意或无意间派生出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们与长江相守,与大桥相伴,与芸芸众生同生息。在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岁月里,犹如“花甲老人”阅尽人间烟火,感知城市的跌宕兴衰、发展与繁荣……它们何曾不是城市的见证者,人间烟火的品味人?它们见证了城市的昨天、今天,还会有明天。
   古人相逢时会举樽,离别时喜欢折柳。而时下的人们在离合之际,一起拍张照片也是常有的事。在桥头堡旁有灵性的合欢树下,又何曾不是无数众生人生际遇的一个驿站,又有谁能够说清这里留下了多少值得追忆的瞬间?它感知了多少人间的真情流露,上演了多少人们相逢与欢遇;多少作别与离愁。并将这一切的一切定格在一瞬之间,留作永恒的纪念。
   合欢树下,岁月悠悠就像东逝的江水绵延不绝,总是充满着浓浓的“汉味”。人群熙熙攘攘,观其衣着打扮、举止言谈中,你大概可以分辨出他们是市民或者是位匆匆过客。置身于人群之中,眼观行色匆匆的人们,我突然找到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觉。如今合欢树已经老了,老得有点儿老态龙钟,似乎长不高了,也长不大了,每年只能是重复老树新芽而已。
   每每走到合欢树下,冥冥之中我感觉人与树之间有时会相互感应,我希冀这几株合欢树生命长绿,让合欢树吉祥、团结、友爱、和睦的这些寓意永远伴随着人们,陪伴着这座城市。

共 2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下的三棵合欢树,与大桥相守相望,与芸芸众生生息相关、气韵交融,它是灵性的,也是懂情的。合欢树,它感知的不仅仅是几十年大桥的宏伟,还有人间的真情……散文行文如水,语言流畅,寓情于景,字里行间,将树与桥、与人等融为了一体。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05-30 06:16:35
  感谢老师赐稿看点。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