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端午随想(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端午随想(随笔)


作者:依湄 白丁,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3发表时间:2019-05-30 08:09:30

我在西北边陲一个偏远的乡村长大。在我心里,最美的时节是初夏。风和日丽,大地葳蕤葱茏。各种庄稼、果实由青涩向成熟转变,麦粒已饱满、杏子已泛黄、葡萄在膨大、玉米在吐丝抽穗;菜园丰饶诱人,豆角、黄瓜、南瓜、番茄爬满枝条、藤架,茄子、辣椒、豌豆挂满秧子,青蒜、香菜、韭菜、水萝卜鲜活碧绿;沙枣花盛开,香飘十里,空气芬芳甜美得让人如梦如醉。这时节,农活不忙,大人不用每天去田里劳作,孩子放学后,有母亲在家里做好丰富可口的饭菜,这是孩子最期盼的。
   在这最美的时节里,端午节来了。这个节日不会被忘记,也没有人追问它的来历,人们就那么自自然然地迎接它。
   端午节前两天,母亲就陆续准备节日吃食,炸南瓜油饼、压红枣糯米糕、洗面做凉粉。祖母从箱子底的包袱里找出好看的绸缎布头,在院子里明亮的天光下做香包,有钴蓝、玫红、翠绿,我向祖母央求一条扎在发辫上,到街上引得小女孩儿羡慕不已。祖母做的香包有浓浓的草药的香,现在都清晰记得,是能让人心神安宁的香。
   端午节一早,我跟着母亲去田间地头折沙枣花和柳枝。母亲用柔软的柳枝给我编一个柳环戴在头上,说一年都不会头痛。
   午饭前,家家户户门上插上了沙枣花和柳枝,满大街是戴柳环的孩子。屋顶上,炊烟缭绕。
   正午时分,端午宴开始了。家门敞开着,清风长驱直入,朴拙的沙枣木饭桌摆在院子里,一家人坐着小板凳围在桌边,就着清风、蓝天,吃着丰盛的美食,随意地聊着家常。喜鹊在屋外高高的白杨树上欢叫。
   这样的端午节,自母亲走后就再没有了,而那温馨美好已根植在心底。
   直到我做了母亲,开始亲近厨房,开始像母亲一样主持张罗节日。端午节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那一年端午节的清晨,小城的街道很宁静、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微凉,我穿一件白色长袖衬衫和坎肩V领灰咖相间细格连衣长裙,骑着红色单车,沿城区道路缓缓前行,微风轻扬我顺滑齐肩的秀发,国槐花香怡人,阳光透过树隙斑驳洒在身上,那种感觉美好得让人沉醉。近三公里的路,我就那样一直缓缓骑行。出城后,就能看到田地和农舍。我沿乡间小道兜兜转转,走走停停,采艾草、折柳枝、折沙枣花。那一年我大约二十七岁。那个美好的早晨,是自母亲走后关于端午节最美最难忘的记忆。
   后来,因机缘迁居南方城市。这里端午节最大的特色是大街小巷摆卖粽子,主要有肉粽、蛋黄粽、碱水粽等,有三角、长条和不规则形的。大多是用箬叶包的,也有用荷叶、芭蕉叶包的。而我始终无法喜欢这些粽子的口味,肉粽和蛋黄粽过于粘腻,碱水粽过于单调。看着当地人吃得津津有味,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快节奏的生活和强竞争的工作,使我舍不得把难得的闲暇消磨在居家生活上,因此渐渐疏远了厨房,荒疏了节日。一年一年,端午节就那么匆促地过了。
   四十岁确是人生的分水岭。这两年,心境明显发生了变化,开始被平淡、静好的生活吸引,闲暇时,喜欢在家里做美食、做手工。因为这种时候,内心最为宁静妥帖。
   去年端午节,第一次做香包、包粽子,过了一个到南方以来最好的端午节。
   端午前一个星期,就兴致勃勃地着手香包的事了。在网上邮购了丝棉和香包布料,然后逛了几个菜市场,如愿买到了艾叶、薄荷、紫苏等香叶。
   在阳光和风的配合下,两天时间香叶就干透了。我随心所欲地创意缝制出不同形状的香包,并为它们配上不同颜色的自制流苏和挂绳,大半天时间,乐不知倦。在朋友圈分享后,同事、朋友纷纷索要。除自己留一只放在枕头边,其他乐得送人。
   粽子是端午节前一天包的。包粽子的材料大部分在粮油店能买到,包括箬叶和稻杆。箬叶是一种生长在长江以南的植物,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一叶兰”,有竹子特有的清香。箬叶和稻杆是干的,要经过泡、洗、煮,才能和食材亲密接触。放在水龙头下,用手指一片一片抚过,窸窸窣窣,仿佛听到清风吹过叶子的声音。洗去岁月的风尘,浅淡的灰绿变成了深沉、内敛的苍绿,皮革般柔韧,释放出绵长醇厚的清香。
   按照自己的喜好,准备了芒果丁、需萄干、红枣、花生、玫瑰花、卤肉丁等,把糯米与它们任意搭配,塞进折兜成三角的箬叶,包裹紧实,用稻杆绑牢,就做成了小巧漂亮的三角粽。煮两个小时才大功告成。家人吃后,大赞清新香甜爽口,我答应以后每年都包给他们吃。
   关于传统文化,那些温暖的、打动人心的记忆,正是使其代代传承不息的火种。
  
  

共 1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作者从为人子到为人母,已经过了几十个难忘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节日的用品和吃食。随笔《端午随想》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温馨浪漫、清新细腻的文字,讲述了埋藏于内心深处关于端午节那些温暖的、打动人心的记忆,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正是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不息的火种。小时候,祖母做的有浓浓草药味的香包,母亲做的各种丰富可口的饭菜,还有穿的戴的玩的,是我们最期盼的最享受的东西。因机缘迁居南方城市,看到南方端午节最大的特色是大街小巷摆卖粽子,也学会了做香包、包粽子,因为在做美食、手工的时候,内心变得最为宁静妥帖。文章构思新颖,内涵丰富,紧紧围绕端午粽子,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意境幽远脱俗,描写细致入微,把从小到大,从北到南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端午节描绘的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语言优美动人,情感自然流放,才思敏捷,笔意潇洒,满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意,温馨浪漫的场景,动人心弦的回忆,引人共鸣。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端午佳作。【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5-30 08:11:45
  拜读端午佳品,分享老师丰富浪漫情怀!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点缀柳岸,绽放才华!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5-30 21:16:07
  遥远的西北,和我胶东半岛居然有着几乎差不多的端午节习俗,柳枝帽子,还有插在门楣上的艾蒿,煮熟的鸡蛋,三角形的粽子,玉米叶系住的样子,这些影子还在,是啊,系住母亲不在了,都成了想象的画面。庆幸的是作者在南方还亲自做做粽子,那份难得的情趣,让我生羡。我相信,作者也是以此来怀念那时候的母亲吧。文章用一个端午节串起了了感情,很地道。怀才抱器拜读留言,问候作者夏祺!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19-05-31 19:50:44
  欣赏问好~~
最美的诗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