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算无遗策背后的缺失(八一) ——浅读顾敬堂的精品小说《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是江山菊韵社团顾敬堂老师的微小说,小说篇幅不长,全文1600字,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很典型的成功男人的形象。
主人公叫邢凯,出自家境贫寒的农村,但他自小要强,懂得谋而后动。他给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是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用知识改变命运。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动力十足。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邢凯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邢凯的成功震撼了整个小山村,父母也是异常兴奋,卖了两头猪一头牛来大宴宾客,答谢乡邻。
考上大学的邢凯,面对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并没有沉醉其中,他很知道自己要什么:找个好工作,娶个城里媳妇,生个城里娃。因为他知道,大学毕业,如果没有好工作,他依然会回到农村,会被打回原形,那么十几年的辛苦努力将付之东流。
四年很快过去,邢凯也以优异成绩毕业,成功跻身五百强企业,成为一名白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此时的邢凯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找个城里的女朋友,买套城里的房子,给未来的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邢凯的目标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女朋友,为了儿子未出世的孩子,父母决定全家人走出农村大干一场。
邢凯很快锁定了女朋友人选,这个叫谭晶的女孩子虽然家境一般,但人很漂亮。漂亮的女孩一般都有点高傲,有点小傲娇,也很难追到。聪明的邢凯没有正面交锋,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试想一下,嘴甜会说话,手脚勤快能干活,人又实在,这样的女婿有哪个丈母娘会不喜欢呢?
搞定女朋友之后,房子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精明的准岳母虽然万事好商量,却唯独要求必须先买房子,并且女儿婚后不背饥荒。房子不是小事,单凭邢凯工作两年的薪水,想在城市里买房子,简直难如登天。关键时刻,邢凯的父母再次挺身而出,承诺邢凯把首付交上,贷款他们来还。
有了父母的大力支持,邢凯更加如鱼得水,也有了新的规划:三年内不要孩子,夫妻竭尽全力,为孩子夯实物质基础。三年后,孩子出生了。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邢凯夫妇正如他们所想,一切都给了孩子最好的。风生水起的邢凯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将来,仍在全力打拼。三十几岁的邢凯终于走上人生的巅峰:换了大房子,买了新车子,儿子上了贵族学校,自己也当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这样的邢凯是志得意满的,因为他终于成为“成功人士”。
邢凯的奋斗是艰难的,邢凯的成功也是令人艳羡的。如果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或许邢凯一直都会生活在成功的光环里。可是一个陌生的电话震醒了他,“你是刑师傅的儿子吧?赶紧到医院来一下……”
匆匆赶到医院的邢凯,见到的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和病床边正在抹眼泪的母亲。原来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不小心从楼上摔了下来。工地的老板也并不是我们习惯想象的无良包工头,老板很负责任地说,“我是建筑公司的法人代表,邢师傅发生的事情我们深表遗憾,并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
老板的话,并不能让邢凯认同,他怒气冲冲地质问:“你们工作没有安全保障吗,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爸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们没完!”听到此话,老板也变了脸色,铿锵有力地说:“该我们负的责任我们绝对不会推脱,……可是在你的人生规划里,有没有给父母留一个位置?有没有考虑让他们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
邢凯的父亲带着深深的遗憾,闭上了眼睛,邢凯惊天动地大喊一声:“爸!”双膝重重地跪在地上!小说到此结束了,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
一、父亲究竟遗憾着什么?
父亲是整篇小说里最沉默寡言,最微不足道的角色。整篇小说中,直接提到父亲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老邢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听到儿子的问话,勉强睁开眼睛,流着泪说:“儿子,我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恐怕不行了。”还有一句就是“老邢紧闭双眼,脸上留着深深的遗憾,已经没有了呼吸。”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老邢深深的遗憾是什么?”
其实,从这两句简单的描述里,我们不难看出,老邢身上典型的农民形象和性格特征。他淳厚善良,老实木讷,不善言谈,甚至还有一点点“妻管严”。他望子成龙同样冀望养儿防老,为了儿子的人生规划,他付出全部的心血直至生命。在弥留之际,他没有一句抱怨和不甘,甚至把不幸归咎于自己的不小心。字里行间,我们甚至能看到他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我们的广大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把一颗心完全地放在孩子身上,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凡是最好的全都留给孩子。从小盼着孩子长大,盼着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孩子长大了又盼着孩子娶个好媳妇,嫁个好男人,等到孩子成了家,又盼着孩子再生孩子,一旦有了孙男娣女又巴不得天天带在自己身边,直到再把他们养大,却全然不顾自己,因为他们的名字就叫父母。
父母为子女奉献了一生,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能陪陪他们,听他们唠叨唠叨。可是这唯一的要求又有多少子女真正做到了呢?至少,功成名就的邢凯没做到。从这点上说,我想老邢的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遗憾的吧?而他更深的遗憾一定是源自于自己的不小心,因为这一次的不小心,他再也不能为了儿子再做些什么了,这才是他深深的遗憾。
二、邢凯的人生规划里为什么缺失了父母?
作为主人公的邢凯,他是鲤鱼跃出龙门的典型代表。他来自农村,受到的是传统的学校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在他心里,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在城市站稳脚跟,给自己孩子的将来铺好一条更加光明,更加平坦的道路,这就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的想法有错吗?没有。因为他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模式在走,在奋斗。他和父母是完全走在同一条路上的,只不过,他的条件更好,能力更强,他走得更远,但是他和父母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是没有背离的,从这一点上说,他是没错的。然而,他真的没错吗?作为读者,我们都知道,其实他是错了的。相信在最后,邢凯自己也是知道错了的,否则不会有那重重的一跪!
从邢凯最后那一跪,我们知道,其实他的本性并不坏,他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完全自私的人。除了学校的应试教育,邢凯的成长教育更多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他的心里并不是没有父母,只是父母在他心里还年轻,还能给他支持,还是他的强大后盾。我相信,如果作为父亲的老邢换一种方式出场,他不是奄奄一息的,而是那种疾病缠身的,随时离不了药的,我相信邢凯也会成为父母的后盾,他会给父母金钱上的资助,也会抽时间偶尔回去看看爸爸妈妈。但,如果毕竟只是如果,故事不会重来,结局也只有一个。
邢凯跪了。这一跪,是忏悔,也是觉醒。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后,邢凯一定会善待母亲。父亲用生命为他敲响了警钟,他终于醒悟到父母老了,他们不再是他的依靠,而他将变成一座山,从此成为母亲的依靠。他会让母亲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会让母亲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三、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邢凯的父亲老邢走了。对于他的离开,可能很多人会归咎于邢凯。的确,父亲的去世,邢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的啃老而不知回报,邢凯将用他的后半生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但仔细想想,这个悲剧真的完全错在邢凯吗?显然不是。老邢身为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给儿子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过度的溺爱。当然,这种正确引导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老邢一家,在农村有很多个这样的家庭,很多个这样的父母,并不是他们不想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是他们因为自身原因,因为受教育程度,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忽视甚至淡漠了这种教育的传承。同样被他们淡漠的还有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法律意识。
其实,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早有规定,企业职工男性的退休年龄是年满60岁,对于那些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是年满55岁。而老邢去到建筑公司的时候已经53岁了,在他自己的一再要求下,在建筑公司老板的默许下,他甚至在建筑工地干了10年之久!63岁的年龄真的不适合建筑工作了。但是作为曾经建筑工地上的一员,我也知道,从南到北,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上,还有无数个老邢,他们在用生命为自己为家庭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老邢的离去也给形形色色的建筑商和相关行业的领导上了生动而残酷的一课。倘若文中的建筑公司老板面对老邢的苦苦哀求不为所动,或者坚决拒绝的话,老邢会有今天吗?也许会,也许不会。当这个老板拒绝的时候,他会去找另一个老板,那么他还有可能让悲剧重演,只有当所有的老板都能硬下心肠,坚决拒绝,那么可能老邢会选择另外的工作,走另外一条路,说不定真的可以颐养天年。但遗憾的是,文中的老板,因为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的苦,农民的苦,他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帮助他们,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帮,最后竟帮成了悲剧。
邢凯的父亲老邢走了。他用生命为代价,给邢凯,给建筑商,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儿女敲响了警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邢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他是全社会的悲剧。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像老邢夫妇这样的父母还有千千万,而像邢凯这样的子女也并不在少数。我们只能期盼,这样的悲剧少些,再少些……
顾敬堂老师的微小说《人生规划》采用微小说典型三一律写法,聚焦身边人,身边事,提炼、浓缩经典镜头,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了微篇大义,值得借鉴和学习。
顾敬堂老师微小说《人生规划》:http://www.vsread.com/article-887985.html
/>
好文章,欣赏学习了。感谢欢儿老师分享,谢谢,谢谢。问候欢儿老师下午好,遥祝夏安,并祝创作愉快。


美女姐姐,节日快乐,(*^▽^*)

问好美女,祝福多才多艺的老爸,温婉贤淑的美阿姨儿童节快乐,
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