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困惑(随笔·家园)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往事,到现在想起来,小李的内心仍是感到闷闷不乐,无比忧伤,想不到他的一副热心肠,结果换来的却是别人的埋怨与误解。
那一年春节回乡,表哥张永找到小李说,他儿子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上学,是国防生,今年毕业,面向全军各兵种部队分配。他们担心孩子将来会分配到遥远的南方或是很偏远艰苦的地区,想托通过他托托关系,将孩子分配到北方条件环境比较好一些的部队。然后,表哥问小李能否在部队找上关系?小李说:“我已转业很多年,现在和部队的官员没有任何联系。”其实,在这其间他们也试图找过各种关系,但也没有能与部队有直接联系的人士。之后,经过全家人的鼓动,由于也是自己的亲戚,小李就没有再推辞,经过深思熟虑后,试着给一位关系很好的同乡战友打了个电话,问他是否接触有部队的高层领导,他说转业之后也很少接触到部队的官员,不过他最后给小李出了一个主意,让小李找一找他们原部队的政治部主任王建。可是,自小李调离保定后,现已20多年没有联系了,小李想老领导早已不记得他是谁了呢?然而,为了侄子的事情,小李还是冒昧给老领导打了电话。通过简短叙述,老领导很快想起了小李,并很热情的询问了他的近况。小李和老领导在电话里交谈了一会,便鼓起勇气和领导提到了侄子张小龙的事情,领导说先把孩子的简要情况编辑一个短信息发给他,看如何办理。通话完毕,小李十分兴奋,立即将此喜讯告诉了他们,小李说:“老领导对我还是很有感情的,关于孩子毕业分配单位的事情,他没有推辞,说是有情况再联系。”
表哥表嫂听了这些话,他们感到还是有希望,便决定让小李帮忙办理张小龙毕业分配单位的事情了。为了将事情进一步办妥,小李从内蒙化德回到太原后,不顾旅途的疲劳,风尘扑扑去到保定看望了昔日的老领导。老领导见到小李十分亲切,并热情地接待了他,关于张小龙的事情,又详细的问了小李一遍。他分析认为:“孩子在西安上学,是陕西省军区招收的国防生,隶属于兰州军区,但学员毕业分配计划都要上报总政治部,如果先找兰州军区比较麻烦,就会绕很多弯路子,我们不如直接找总治部的关系。”老领导性格耿直,讲话幽默风趣,他对小李说:“既然你远道而来,那我就现场办公吧!”于是,他直接给总政治部纪检监察局一位领导打了电话:他说有一个孩子今年6月份毕业,想分配到北方(北京军区)部队,给关照一下。听领导这样一说,小李感到更放心了,估计事情有些眉目了,于是小李将此消息及时反馈给了他们。
小李从山西太原来到福建南平还不到两余月的时间,表哥表嫂就多次打来电话询问事情的进展情况以及办到什么程度了?这事让他感到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们。他们每一次的来电,小李都是耐心地和他们解释说:“人家给找了人的,又不是他自已办理,这要等一层又一层的关系疏通啊,急不得。”小李很理解他们迫切的心情,然而自己也何曾不是一样的想法呢?也希望早日能够有个准信儿,可是有些事情(特别人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表哥表嫂每次在通电话中,他们就会说出一些很不中听的话语,大概的意思就是,既然你承担起来了,就一定要给办理妥,否则就如何如何,喋喋不休……小李听到这样剌耳的话语,内心感到十分愤怒,并且对他们的作法也感到很费解:“人家是为你们家办事,况且事情正在办理之中,再说孩子还未到毕业分配的时间,你们怎么就会如此妄下结论了呢?真是让人不可理喻!”他们频繁的来电话,扰的小李心神不安,也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那段时间,小李的心情极为不佳,思想压力很大,满脑子都是想着张小龙毕业分配的事,一边是自已的表哥表嫂,一边是老领导,为这件事让他很伤神。小王从前与老领导在一起工作时,他对老领导十分了解,老领导为人正直坦率,个性很强,办事雷厉风行,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令所有部属都非常敬佩。小王心想:如果表哥表嫂为此事催的急,很担心惹烦了领导,而且也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对人家不信任,弄不好就会荒了事,那样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况且,如果到了那一步,不仅耽误了孩子毕业分配的事情,也影响小李在亲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让老领导对他也会有看法。
时间在企盼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大学毕业生择业在即的日子,正当表哥与表嫂顾虑重重,还在为儿子张小龙毕业分配的事情焦急时,突然接到张小龙的电话,他告诉父母亲说,学校已下发了毕业分配的通知,依据他所学专业分配到了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步兵旅。表侄到部队时,表哥表嫂亲自送他儿子到了部队,他们看到部队营区设在市区内,并且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他们都感到很如意,一棵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至此,小李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不再为这件事寝食难安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像他们这样还未过河就要拆桥的人,不仅对帮助他们的人不知感激,反而是恩将仇报,今后还如何与人相处啊?所以,人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谨慎,不要揽事,不要随意答应替别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