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诗词古韵 >> 【春秋】戏改文友诗一首杂谈

编辑推荐 【春秋】戏改文友诗一首杂谈


作者:水先生 白丁,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47发表时间:2019-05-30 21:02:13
摘要:文友写了一首诗,让我帮忙修改,我将自己修改的想法和过程整理成此文。


   原作:
   街灯照云似拂晓,一轮明月爬山高。
   举头望穿枇杷叶,牛郎织女云中逃。
   诗品:
   诗作意境优美,虚实结合。眼前的街灯、明月、枇杷和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的形象构成一幅很美的图画。诗作讲究押韵,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善于借景抒情,表面上句句写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实际上却很好地抒发了作者月光下慢步那种悠闲、轻松、愉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牛郎织女那种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篇很好的诗作。
   修改(一):
   承蒙作者信任、抬举,让我帮忙修改此诗。其实,要让我自己写也不一定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要说修改当然更谈不上了。既然作者如此抬爱,我也只好“恭请不如从命”了,姑且当作我胡言乱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定真诚地接受和感谢!
   仅仅从字面上来说,我以为:“街灯照云”这一短语似乎有些不妥,且不说“街灯能不能照云”这一事实,即便是夸张有意突出街灯明亮(依据“似拂晓”三个字可以推测出来),还不如用“街灯辉煌似拂晓”更直白、更切合实际,而且也不影响意思表达。“一轮明月爬山高”中的“爬”字也有些不雅,而且还有“贬义”之嫌,如果改成“攀”字是否好一些。大家再来读一读“一轮明月爬山高”和“一轮明月攀山高”,闭目所思,感觉好像不一样。“举头望穿枇杷叶”意境优美,字句也很顺畅,可以暂时不考虑修改。最后一句“牛郎织女云中逃”可改也可不改。“牛郎”在云中追逐,“织女”逃之夭夭,他们快乐地打闹、嬉戏的场景写得形象、逼真。如果说要修改的话,可否将“逃”改为“笑”,模糊牛郎织女追逐、打闹的具体场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牛郎织女“笑”的情景。这样的结句,增添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诗作更含蓄、更有魅力。以上是我初读诗作之想。
   修改(二):
   按照我的“初想”,我把诗作重新写出来:
   街灯辉煌似拂晓,一轮明月攀山高。
   举头望穿枇杷叶,牛郎织女云中笑。
   我读着自己修改后的诗作,从字面上看,感觉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我又在想,仅仅从字面上修改还是不够的,必须想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因此,我又一次读了诗作,感觉还有值得斟酌、思考的地方:不难看出,诗作的重点应该是写“天上”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地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是写“人间”自己的生活。因此,“举头望穿枇杷叶”一句用在这里有何用意?首句“街灯辉煌似拂晓”,可以说是引入句,有眼前的“人间的街灯”引入“天上的明月”进而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的生活,这都是合乎情理、顺理成章的。但是“举头望穿琵琶叶”一句作何解释,是作者亲眼所见之景,还是有意渲染优美之意境?如果仅仅是为了描写美好的意境而有损诗作的“中心”,那就不太好了,更何况“望穿”一词更是突出人间之情。从整首诗看,作者不是痴情于“琵琶叶”,更没有那种“望穿秋水”之情,而是更喜爱“天上”的一轮明月和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再说既是“举头望穿枇杷叶”,为何又突然想到“牛郎织女云中笑”?二者之间不够和谐,确实有一种“突兀”之感。还有“牛郎织女云中笑”一句也有待推敲,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在银河中,说是在“云中”,一般的读者也不太容易接受。
   基于以上我的这些初浅想法,我又把诗作做了如下的两种修改:
   (一)诗作一二两句不动,把第三句“举头望穿枇杷叶”改为“举头遥望银河月”,把第四句“牛郎织女云中笑”改为“牛郎织女此中笑”。这样,整首诗就是:
   街灯辉煌似拂晓,一轮明月攀山高。
   举头遥望银河月,牛郎织女此中笑。
   (二)尽量尊重作者,尽可能地按照作者原意修改:一是保留“琵琶”之优美意境,二是保留牛郎织女追逐、打闹的具体场景。按照这样的思想,第一句可以改成“光照琵琶似拂晓”,第四句可以改成“牛郎织女此中逃”。这样修改,整首诗就是:
   光照琵琶似拂晓,一轮明月攀山高。
   举头遥望银河月,牛郎织女此中逃。
   修改(三):
   现在,再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将原诗再作一次比较大的修改。“一轮明月攀山高”还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因为月亮是高高悬挂在天空中,“爬山”、“攀山”都是人的错觉,因此,改为“一轮明月挂元宵”要妥当一些。“光照”改为“光隐”主要是描写月光照在琵琶树上那种隐隐约约的景象。另外第一句与第二句顺序也需调整,先有明月高悬,才有光照琵琶,所以,把这两句顺序调整一下似乎更好一些。至于最后一句的修改,也是依据传说“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作的改动,改成“牛郎织女戏鹊桥”,这样既保留了原来诗作的韵脚和诗意,也兼顾了民间的传说。经过这样修改,整首诗就是:
  
   一轮明月挂元宵,光隐琵琶似拂晓。
   举头遥望银河月,牛郎织女戏鹊桥。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也仅仅是从诗作的语言和诗意方面所作的一些推敲和修改,如果再从诗词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等格律方面再去探索、研究,修改起来可能更为复杂了。以上所言仅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感悟:
   通过修改文友的这首诗,我深深地感悟到:写好一首诗的确不容易。既要有语言文字的功底,还要有许多知识的积淀,更要有对诗词格律的研究,尤其是古诗词的写作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不敢轻易写作古诗词的原因所在。平时偶然仿写几首古诗词,也不敢拿出来给人家看。
   以后,我也应该向文友多学习,培养对诗词写作的兴趣,知难而上,敢于攀登。谢谢文友的信任!
  
  

共 21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受朋友之托修改古诗,在修改中,颇有心得,并且写了出来。这样,一是总结了自己修改诗的体验,更是与朋友们切磋。因为,修改诗,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要照顾原作者的本意,不能“喧宾夺主”,再就是既然是修改,就一定要比原来的稿子更美好,这是双重的责任,因此修改其实是很难。这篇文章我们应该作为艺术研讨的资料阅读,这样可以增进写作诗或者其他文章的技能。这样的文章对爱好文字的朋友都有帮助,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先生        2019-06-04 07:39:22
  谢谢编辑与点评。我在打字的时候,错把“云霄”打成了“元宵”,想修改也改不了,但愿读者不要见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