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文】换 位(散文)
小学生最开心的事就是庆祝“六•一”儿童节了,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去文化宫等场所演出节目,家长也都会给他们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为这一天的到来盼了很久,那些日子,她欢天喜地,每天放学后都参加班里的舞蹈节目排练。可是,“六•一”那天从文化宫回来,她并不开心,进门就沮丧地说:“今天真倒霉!”
问她怎么了,她说一上午被老师批评了两次。
演出之前,学校领导讲话,宣布大会纪律,要求吃东西的小朋友保持会场卫生,不要乱扔垃圾,必须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内带走。(我很好奇,为什么不干脆规定不许吃零食)女儿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唯恐违反了规定,她把吃剩的果核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内,紧紧地攥在手里想等散会后带出去扔进垃圾箱里,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当舞台上主持人宣布下一个节目是她们班的,要做好准备时,班主任就风风火火地催促大家赶紧上台,学生们顿时乱作一团。一向慢性子的女儿,正犹豫该把手里的垃圾袋放在何处时,性急的班主任看见了,就生气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吃!”女儿听了很委屈,她既不敢也不能申辩。回家后一直认为自己没吃,老师为什么乱批评。
我们听了只能为老师开脱了,说老师着急的时候,不了解情况,你为什么不早点把垃圾袋像别的同学那样扔在地上?孩子是怕扔地上散会后找不到自己的垃圾袋了。顾此失彼,只能被老师误会。
其实,如果老师说“快把东西放下,行动迅速点”,孩子也不会难过,关键是老师那句话有讽刺她贪吃的味道,孩子当然接受不了。因为她当时根本没吃,只是手里拿个垃圾袋,何况就算是孩子贪吃,老师也不该那么说。就算是玩笑话,也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虽然小学生不会为此而耿耿于怀,但至少在当时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急忙上了舞台,女儿心情很不好,出场之前,大家都很紧张。十多个孩子两人一组排成两列,女儿发现本该站在她们后面的一组却抢先站在了她们的前面,她正与前面一组交涉时,恰好又被班主任看见了,班主任过来很不友好地推搡了女儿一把,生气说:“磨磨蹭蹭的,这么长时间,连个队形也站不好!”女儿与同组的人被推到前面去了。在女儿的心中,一直认为,前面的一组应该主动站在她们后面。而前面的女生恰好是文艺尖子,是老师的宠儿,巴不得往前抢镜头呢。女儿做什么都不会争抢,老师当然要指责她了。她母亲听了生气说:“你们又不是第一排,人家往前站,你俩就往她们前面站呗,就是站到了舞台中央,老师也怪不了你们。你们为什么非得等她们往后串呢?人家干什么都往前抢,你可倒好!”
这不,刚被老师批评完,回家又挨家长一顿数落。下一次,恐怕女儿再难登台了。
可是女儿很倔强,一直认为自己没有错。其实也是,一个站位的问题,无所谓谁对谁错。问题是大家配合不好,老师事先没有明晰的预案,现场也没有耐心地指挥,更没有安排一个带头的组织者,小孩子登台演出,又难免紧张,自然要出现混乱。这个责任在老师,而不应该看谁不顺眼就随便指责。遇到问题,老师更应该知道换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当时的处境及心理状态,也就不会轻易出现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了。
曾经有一个中学女生,在课堂练习时,她不在本子上写词语,只是用手指头在桌子上划拉,老师见了就顺口说:“你怎么这么懒?”这下坏了,那女生就因为这句话从此跟老师顶上了,矛盾一直闹到了教导处。其实,不勤奋的学生不少,但你一用“懒”这个词,谁也不爱听,何况是一个很爱面子的女生。
所以,教师不好当就在于此。教师的每句话都要慎重出口,否则很容易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话能正面说,决不要从反面说。你可以要求她勤奋一点,但决不能说她懒惰,否则她有可能干脆就懒惰到底了。
所以,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如能换位想想,体谅一下对方的难处,就不会出现互相伤害的情况了。学生尚小,不懂换位,还可理解;教师要想把工作做好,应该常常换位思考才行。否则,师生不能默契配合,班集体也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虽然,在整个人生的成长中,老师那点批评微不足道,但是,记得当年年纪小,芝麻小事都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