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那年丁香】梦绕魂牵回“故乡”(散文)
故乡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回答。我的故乡是度过了金色童年的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我的故乡也是贡献了火红青春的山东省长岛县北长山岛。我在1969年2月23日18周岁时接到征集令从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参军入伍,3月7日凌晨1点到达部队驻地山东省长岛县北长山岛。我于1975年3月6日(正月二十四)8点钟,被宣布命令退出现役,时间真是巧合,一天也不多,一天也不少,在北长山岛整整当了六年兵。
我在北长山岛当兵的六年里,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与当地老百姓建立了血肉关系,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结下了鱼水难分的深厚情谊。我们一片丹心写忠诚,满腔热血为人民,经常助民劳动,帮助老百姓割麦、挖地瓜、夹海带苗、收割海带、晾晒海带,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扶贫助残、爱心助学、社会救助等活动,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岛上居民的良好评价,真正兑现了自己“奉献青春,服务驻地”的铮铮誓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哪里有农活,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流下了我们的血汗。我们以雷锋同志为光辉榜样,一往情深洒爱心,用青春谱写忠诚与担当,把为人民服务具体落实到了实际的行动中。
我在1975年3月12日(正月三十日)离开北长山岛,转业到了河南武陟县粮食局。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北长山岛,从此对北长山岛梦绕魂牵,一生也难以忘怀。
啊,北长山岛,记录了我六年的奋斗与成长,承载了我六年的欢乐和梦想,留下了我一生的思念和向往。所有这些,凝结成了一块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永远珍存在了我的心坎上。每逢我看到年轻军人或是到了建军节,时不时都会把它拿出来大放光芒。现在我年已七旬,经常夜里怀念青春,怀念这个承载了我六年青春的海岛,睡梦里也会喊出这个诗一般的名字,啊,长岛,我激情燃烧青春岁月的故乡!
夜深了,皎洁的月亮透过窗户,撒下了一屋子斑斓的月光。光线照在了墙壁上,就好似正在放映黑白色的电视录像,恍惚间,似又回到那梦驰神往的海岛,沐浴着清凉的海风,沉醉在迷人的夏夜,海岛生活的一幕幕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是那么清晰,那么绵长……
北长山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最长处为5公里,最宽处约3公里,面积为7.87平方公里 ,南距南长山岛1.1公里,南长山岛最长处为7.22公里,最宽处约4公里,岛屿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两岛之间有一个大坝相连。现在还有联岛跨海大桥,全长1510米,其中桥梁长1200米,桥面道路为双车道可以通车。长岛东西窄,南北长,从地图上看又瘦又长,所以叫长岛。也有人说秦皇汉武认为登上此岛即可长生,便将它取名长生不老岛,即长岛。
一直以来,人们都愿意相信,在蔚蓝的大海上,漂浮着几座迷人的岛屿,那里琼楼玉宇,美乐飘飘。如今,仙山的传说已经被科学证实为海市蜃楼,但人们对于世外仙境的向往却被永远保留了下来,凝结在山东长岛,成为最美丽的挂念。
长岛县位于胶东和辽东半岛之间,在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烟台,北依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长岛县由32个岛屿和8700平方公里海域组成,岛屿和66个明礁呈直线南北纵列于渤海海峡之中,北距辽宁省的老铁山42.2公里,南距蓬莱7公里。长岛县就像一串珍珠镶嵌在渤海海峡,扼守海峡的咽喉。如果说中国版图看上去象一只雄鸡的话,长岛县就是这只雄鸡的咽喉,闻名全军的内长山要塞区就设立在这里。
内长山要塞区南与蓬莱阁相望,北同老铁山对峙,面对朝鲜、日本,背依北京、天津。各岛之间形成了老铁山、长山、庙岛等九条重要水道,是出入黄、渤海的必经之路,作为扼守渤海口的天然要塞,是祖国海上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渤海"钥匙"。在近代,帝国主义一直把这里视作入侵我国的跳板。1858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大沽地区三次登陆作战、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之战、1904年日俄争夺辽东地区之战、1914年日军攻占青岛之战、1937年日军大沽北塘登陆作战,曾先后七次路经长山列岛,闯入渤海,进犯京津。
为巩固海防,保卫首都,1954年10月,中央决定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隶属济南军区,正军级单位,1961年3月改称内长山要塞区,辖蓬莱、北长山、大钦三个守备区。我就在北长山守备区北长山守备营四连当兵。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内长山要塞的防御体系日臻完善,许多岛屿都已挖空,建成了许多永久、坚固的攻击及防御阵地,列装了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形成了立体、环形、纵深的防御体系,具有防空、反舰、反潜、抗登陆等多种防御能力。上万名官兵分散驻守在渤海深处的大小岛屿和蓬莱海岸线上,日夜警惕地守卫在这里,当时封锁海道用的是130加农炮和152高炮,训练、执勤都在固定的既设阵地上展开,警报一响上阵地、钻坑道成了战备训练的固定动作,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海上钢铁长城。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Ⅱ)以及《父母爱情》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海风吹呀海浪高,我们守卫在长山岛,长山岛呀好地方,祖国胸前一块宝……”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是内长山要塞区的区歌,每一个守岛的战士都会唱这首歌。凡是在长岛当过兵的人,只要唱起这首《我们守卫在长山岛》,一幅幅内长山列岛山水相依的画卷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那段以岛为家保卫祖国的岁月早已深深地铭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
我入伍时,北长山岛的全部坑道都已建好,我们连队在紧张的军事训练同时,还负责安装坑道的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进一步完善了坑道的防原子弹功能。我们守备四连开始驻在北长山岛嵩前村右上方的守备营营房里,后来移驻到月牙湾海滩右上方的营房院,这里依山傍海,地理位置优越,出门就能看见月牙湾,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哨位。我经常到月牙湾左端或右端的炮坑道去站岗。下岗之后,可以在海滩边娱乐休闲。
月牙湾是天然的夏日海上乐园,观海听涛,拾贝壳,捡球石,游泳,赶海,方便至极,也是观看海上日出日落最理想的场所。每到夏天,月牙湾海风习习,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尤其是夏日的夜晚,坐在海边,赤脚拍打着海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渔火点点,波光粼粼,清凉的海风拂面而过,如在仙境,无论内陆是多么炎热,岛上却始终处在清凉中。
最有趣味的当然是“赶海”了。因为月亮潮汐的原因,每月两次退大潮,退潮的时候,到海里捡鲍鱼,拾海参,还有好多好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海虹、海胆、海蛎子等等数不清多少种的海鲜等着去捞,实在是美不胜收!最过瘾、最刺激的莫过于抓螃蟹了。每年的八九月份,螃蟹又大又肥。无风的夜晚,拿一把手电,提一只水桶,手上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到海里抓螃蟹了。别看螃蟹呆头呆脑的,在水里可机灵了,看准了就必须抓住时机,下手要“稳、准、狠”,因为稍有不慎,它们就钻到石头缝里溜之大吉了!抓到满满一桶,在锅里一煮,满锅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令人馋涎欲滴。
若想钓鱼,小打小闹的就坐在岸边,撑一根鱼杆,挂点鱼饵,一会儿就能钓一大盆。若想钓大鱼,就得坐上小船,到深海处去钓。把捉来的大鱼剖开,内脏全去掉,什么作料都不用放,只加点姜片、大葱之类的东西,放在锅里烧汤,等烧到鱼汤泛白,再稍加点盐,就可以出锅了。鱼汤的香味、鲜味满屋缭绕,别提有多美了!
冬天大风过后必有大潮,退潮之后海滩全裸露出来,海参、鲍鱼全都暴露于海水之外,犹如囊中之物。不过要想有收获可得有好眼神,因为它们都有保护色,基本和石头、砂砾一个颜色,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每每“赶海”回来,点验着诸多的战利品,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月牙湾,俗称半月湾,位于北长山岛的最北端,因湾形似半月而得名。它背依青山绿野,环抱碧海清波,一袭银白球石的遥遥长滩镶嵌在青山碧水之间,犹如深邃夜空中的一弯新月。它是一个长达2.5公里左右的海湾,面向正北,东西两处岬角突出于海中,将海湾环抱起来,在海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相当规则的半月形海滩。站在山头或岬角处,俯视月牙湾,在那湛蓝的大海衬托下,宛若一轮金黄色的明月静卧在海湾之中,格外神奇迷人。
月牙湾,不仅本身形态优美,而且湾中海滩上有着无数色彩斑斓的珠玑卵石,它们在海边形成一道长达1000多米、宽逾50多米的彩色石带。游人至此,宛若进入一个珠光宝气、五彩缤纷的神妙世界!那光怪陆离的珠玑石球,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红似玛瑙,有的碧若翡翠,有的亮赛明珠,有的大,有的小,各种色彩,各种形态,令人目不暇接。游人每至月牙湾,无不俯身拾上许多,带回去留作纪念品。月牙湾的卵石,并不是一般海滩上所经常见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卵石,而是一种甚为珍稀的珠玑玉石。
月牙湾卵石,质地坚硬,光洁圆润,花纹图案精美。由于海浪的长期冲刷,形态多数为椭圆或扁圆。它内含的锰、铁、钴、铜等元素,使其白、绿、红、黄、黑各色俱全,纹理变化多端,图案各异,或山水胜景,或人形兽貌,或花鸟鱼虫,或烟雨墨汁,或笔迹文字。早在宋朝,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北海十二石记》中称赞其“五彩斑斓,或作金色,皆秀色璨然”,并题词作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对长岛球石的痴迷和热爱。
北长山岛月牙湾的珠玑石球,不仅仅因其外观美丽而被用来观赏珍藏,而且还可以作为陶瓷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这里的珠玑石球系燧石质地,即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硬度极高,能在绝对零度中不变形,达到炼钢的热度而不溶化,是金属制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炼钢厂、化纤厂等工厂里,用珠玑石来做催氧机械的填料,起着分离过滤氧气的作用,而搪瓷厂、陶瓷厂、油漆厂、石墨厂等又把它作为球磨机的最佳填料,当地居民每年要从这里拾拣大批石球支援工业建设。
相传嫦娥可怜岛上的渔民活得辛苦,把自己的珍珠项链拆散了抛下人间。嫦娥善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里的人从捡卖圆石逐渐富了起来。在1969年,我的河南家乡每个劳动日工价一角五分,而这里拾拣石球的每个劳动日工值就已达到了五元钱。我经常光着脚在珠玑宝石上休闲散步,按摩脚掌,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我有同乡的战友被分在守备三连,他们是我在北长山岛上的最大牵挂。守备三连驻在店子村旁边的山坡上,邻近岛西北角的九丈崖,三连的坑道就直通到九丈崖下。我在星期天经常去三连的坑道里去找老乡玩耍。坑道里各种战备物资应有尽有,武器装备枕戈待旦,准备打核战争的弦儿绷得很紧。
九丈崖位于北长山岛的西北角,山崖险峻、岩礁密布,崖壁绵延400余米,由于海蚀作用,形成海蚀崖中奇特景象:崖倾、崖凸、崖裂和崖凹,九丈崖的高度远远不止九丈,人们总是认为九是最能代表数字极致,被地质专家称为我国天然壁景的艺术宝库。
这个海滨断崖,蓝天、碧海、白浪、褐色的石崖交相辉映,旷世脱俗。通往崖下的路坎坷难行,稍不留神,就会跌倒,我蹒蹒跚跚来到九丈崖下,脚踏光滑洁净的岩石,手扶古老冰凉的崖壁,非常担心这里的地理环境给同乡战友上下哨位带来的种种不便。
北长山岛上的山峰礁石颇为壮观,天然形成,全是鬼斧神工之作!有嵩前村边的月牙湾、店子村旁的九丈崖等独特景点,还有烟波浩淼、船桅扶摇的北城村港湾,花沟村的繁华似锦(守备区机关驻地),四个自然渔村风景如画,整个小岛宛如海上仙境。
但那时的长岛,因为是军事要塞,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岛上的老百姓出不去,岛外的人没有军事许可也根本上不来。长岛的美丽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建国以来,历届中央军委领导人曾经多次到长岛要塞视察战备,在写下题词激扬军民保家卫国的同时,大多都赞美了长岛的美丽,这让长岛的美丽更加具有了独特神秘的吸引力,当然这些题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外传的。1955年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视察长岛要塞,于高炮阵地侧畔,结识了这片神奇的所在,戎马一生的元帅也禁不住感慨:“好一处半月湾呀。”24年过去了,叶剑英副主席来到长岛,于十里长滩处看到妇女们捡球石的情景,欣然挥毫题词:“内长山岛月牙湾,勤事渔农并石田,昂价球石生异彩,妇孺皆惜指头艰。”于是这里就有了半月湾和月牙湾的名字。因而叶建英元帅1979年给长岛的题词第一次公开后,极大地提高了长岛旅游的知名度,叶帅诗中赞美的“月牙湾”也因为“昂价石球生异彩”,既成为了1984年长岛的首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也成为了以后许多年“长岛旅游”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倡导人把叶剑英元帅奉为了现代长岛旅游开发的“第一人”。

孙兄好文,为你点赞高兴没有赏就到此地。
一一兄文章一向这样甚好,把人心带进又仙境上苑。好文,为兄点赞。辛苦了孙兄,敬酒,六杯与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