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粮票的往事(随笔)
周未在家整理藏书,无意间在一本初中的语文课本里翻出二张粮票,一张是1966年版的全国通用5斤粮票,一张是1974年版的甘肃省1斤粮票。小巧的粮票图案很精美,5斤的粮票上印的是的是一个水电站和输电线路,1斤的甘肃地方粮票上印的是崇山峻岭中一列火车在高架桥上风驰电挚般的飞驰而来。
看着眼前的这二张粮票,我思绪飞扬,不由的想起了与这二张粮票有关的一段往事来……
记得那是1976年夏季的一天,居住在城上的姑妈来到我家,听母亲说是来借粮票的。
姑妈在城上生活,没有工作,自从在医院工作的姑父去世后,家里因孩子多,粮站供应的那点粮食,常常支撑不到月底就断顿。城市的粮油凭票供应,相比之下在乡下的日子尽管并不宽裕,但比城里好应付多了,父亲和大伯就从家里有限的口粮中挤出一些来接济她家,父亲也时常会给姑妈一些自己省下的粮票。
父亲在家乡农村信用社工作,因在家中吃饭,供应的商品粮就省了下来。在城市生活的姑妈,这次是来借粮票到粮站买粮的。
那天中午,父亲和姑妈在书房说话,见我进来,父亲就把一把钥匙给我,让我把他存放在西屋木箱内的50斤粮票拿来。我拿着钥匙打开箱子,找到了一叠用橡皮筋扎着的花花绿绿的票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抽出了三张看了看,二张是5斤票面有水电站图案的全国通用粮票,一张是1斤票面的有火车图案的甘肃省粮票,其余扎着的粮票5斤的少,多为1斤的。看着图案精美的粮票,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把抽出的这三张粮票偷偷的装在书包里,把其余的粮票拿到书房给了父亲,父亲随即把粮票给了姑妈,姑妈接过这一叠粮票数也没数就小心翼翼的装在衣兜里,并轻轻按了一下衣兜,显的非常珍贵的样子。
下午放学回家后,姑妈走了,我心中还有点惴惴不安,担心我拿粮票的事让父亲知道,但父亲却没提粮票的事。
一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城看电影。在看完电影后,我和十几个同学早已饥肠辘辘,在我的提议下,就用我的粮票及他们凑在一起的那点平日里舍不得花的零花钱,在县城北门唯一的一家臊子面馆,每人买了一碗臊子面吃了。
那个年代,城上的饭馆都是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集体经营的,价格很便宜,一碗臊子面只卖9分钱,二两粮票,但有钱没有粮票是买不到的,粮票在那个年代比钱还要金贵。
直到有一天,母亲给我缝补书包的时候,我藏在书里的粮票还是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母亲只问了我拿粮票的原因,并没有过多的责备我,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母亲见我喜爱这二张粮票时,就答应把这二张金贵的粮票给了我。
从此,我就把这两张粮票视若珍宝,夹在书中珍藏起来。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书中的粮票也被我淡忘了。
粮票的往事是我童年时期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连同那些年代父辈们曾经使用过的布票、粮票、肉票、火柴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都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粮票等票证都陆续的退出了流通市场。
粮票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是时代的见证,见证着社会发展的步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共和国积贫积弱,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工业基础一片空白,就连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火柴、煤油都供应不足,需要从国外进口。在这个时期,一切都凭票供应,粮票为代表的各种供应票证,在这个特殊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才走上了以人为本发展的快车道,工农业总产值成倍增长,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由短缺走向福裕、由贫困走向小康。止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了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铁、大飞机制度、航母、"天眼”探空、北斗导航、华为5G网络等方面惊艳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公司数量已达到120家,并出现了华为、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世界级知名民营企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中国制度早己成为世界人民不可或缺的商品,且质量不断提高。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资料的充裕,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等票证早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看着这两张粮票,回忆起那段粮票的往事,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将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设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人民才能幸福。
一段粮票的往事,一段难忘的记忆,一旦想起总会让人忆昔抚今,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