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晒物(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晒物(散文)


作者:吴传银 白丁,5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3发表时间:2019-06-20 17:36:29


   每年的农历六、七月份可能是江淮大地上最溽热、最难熬的季节。老天烈日当空,人们汗流浃背、蚊虫到处肆虐,再加上正值当地特有的梅雨季节,目之所及,地上、墙上、桌椅板凳上,灶台橱柜里……到处都蒙有一层厚厚的青霉,让人瞧到眼里就腻味,浑身起鸡皮疙瘩,奇痒难忍,感觉哪里都不舒服。农家仅有的几件值钱的家什,尤其是妇女们平时宝贝的不得了的,不到重要日子死活也舍不得拿出来穿的,从娘家带来的大红大紫的嫁妆,孩子们从不让别人沾手视若珍宝的玩具也变得灰蒙蒙一片。我呢,仅有的几本从不示人,藏在箱底的故事会、小人书也变得湿漉漉、皱巴巴,霉哄哄的,让人愁闷极了。但是凡事都有好有坏,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法则,骄阳似火的恶劣天气,对于人来说是遭大罪了,却给晒物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何况盛夏又是什么人不喜欢就能轻易躲过去的吗?
   在我的皖东老家不知从那一辈起延续着“六月六;七月七晒红又晒绿”的传统风俗,每到这两个日子,只要是晴好天气,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老根底子都翻出来,摊在大太阳下面暴晒,目的是晒晒霉气,出出秽气,讨好口气。我家人口众多,生活贫困,经济拮据,不到逢年过节,平时很少添衣加裳,更谈不上添置什么大的,值钱的物件。所以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晒。可是,每到这个时候,好强,好喜庆的妈妈决不放过这些显摆的机会,总是把破衣烂袄等旧衣物从箱柜里拖出来,该洗的洗,该拆的拆,该补的补,该拍打的拍打……拾掇完毕后,一件件地担在拴在门前两棵大椿树上的粗麻绳上,让太阳尽情地晒。一排排衣物晾在哪里,成为列列衣阵,蔚为壮观,虽然好的东西屈指可数,但数量庞大还能说的过去,和别家相较,以多取胜,妈妈晒在其外,乐在其间。至于我的书呢,紧邻衣物,没有担上、挂上的这些待遇,只能放一张塑料皮,摊在地上任由太阳曝晒去了。
   晒物的风俗虽属土俗,但来头不小,算起来还真的和历史上两位才华横溢的名仕沾上一点边儿。其一是魏末晋初的阮咸,讲到阮咸相信大家对他知之甚少。但谈到魏、晋时期名垂千古、独树一帜的文学一族“竹林七贤”和在中国民族乐器之林享一席之地的“阮”,大家就会恍然大悟。据《晋书》和《世说新语》记载,阮咸,字仲容,和叔叔阮籍同属“竹林七贤”之列,号称“大小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一生性格乖张、放荡不羁,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在文人雅士圈子里绝对算得上是一株奇葩,史上留下他许多令人喷饭的故事,其中“与猪共饮”、“骑馿追婢”等常常令人津津乐道。有关他的“阮咸曝褌”的故事就和晒物的风俗有关,故事的大意是,阮姓当时是个大姓,群居在一起,一条大道东西穿径而过,路北高楼大厦住着富户,路南房屋简陋矮小住着穷人。阮咸家境贫寒,一贫如洗,自然居住在路南。按当时当地的风俗,每年的七月七这一天,如果天气好的话,人们总是把家中的衣物拿出来,晒一晒,去去霉。话说等到那年这一天,晴空万里,烈日当空,路北的富人们纷纷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花团锦绣衣物从家里拿出来,边晾晒边炫耀,洋洋自得。面对这些,阮咸不管不顾,不卑不亢,用竹竿把自己穿的粗布大裤衩挂在庭院里晒,看到这些,别人感到很奇怪,不解地询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意思就是“不能免除风俗,姑且学大家罢了”,面对别人的炫富,他一点也不自惭形秽。阮咸虽然为人怪诞,但天分极高,尤其在音乐方面,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创作的《三峡流泉》曲调高雅,经他改造过的琵琶音色优美,他更是弹奏琵琶的高手,人们为了记住他的贡献,表彰他的功绩,直接把经他改进过的琵琶命名为“阮咸”,简称为“阮”,这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另一位算得上是我的半个乡贤,同属于皖东,一抹留姓的(家乡土语:同姓),他就是大清朝安徽全椒人吴敬梓。他出身探花府邸,自幼过着“笙簧之艺,渔猎百家”的奢华生活,后来家道败落,屡试不中,满腹经纶,无处施展,看不惯当时的社会风气,满脑子的不合时宜。晚年穷困潦倒,留落他乡。历经磨难,费尽心血,为我们留下一部堪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传说当时他家道败落,已经很穷了,可以说是徒穷四壁,一无所有。六月六那天,他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晒的,为了尊重当地的乡风民俗,他搬来宽板凳躺在上面,撩开衣裳,光着肚皮晒太阳,别人问他缘由,他诙谐而又调侃地道:读了一辈子书,装了满肚子诗文,再不晒晒,就要霉变了。一副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神情。
   在过去,每到农历的六月六,乡民们还要过“天贶节”,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晋书·乐志》曰:“天贶来下,人袛动色,抑扬周监,以弘雅音。”天贶,就是天赐嘉惠、天送洪福是也。这一天,人们除了晒物外,还有请姑姑、祈平安、观阴晴、外出沐浴除垢等好习俗,它是人们祈祥求福,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弘扬的。
  

共 1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作者的老家延续着“六月六;七月七晒红又晒绿”的传统风俗,在夏季的梅雨季节,酷热难耐,但是农村家里的东西都沾了湿气潮润,趁天气晴好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把老根地子的东西翻出来在太阳底下爆嗮。目的是晒晒霉气,出出秽气,讨好口气。作者的家里也比例外。对于这样的晒物风俗的形成,作者接下来旁征博引做了讲解,原来这个习俗还是要历史典故和文化渊源,文末作者讲述了这个习俗衍生出的传统意义。欣赏佳作,感谢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6-20 17:38:29
  每一个地方的习俗都有它的特色和形成原因,感谢作者对“晒物”的讲解和阐述,很精彩!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创作辛苦,敬茶!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6-20 18:46:50
  遥望家乡,记忆家乡,总想在泥土的芬芳中寻找突破,写出与其他乡土作家不一样的文字,努力着,尝试着,至于效果还是由读者们去评判吧!感谢编辑!!!
3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6-21 22:56:52
  乡俗晒物暗合现今网络技术下把各种各样东西晒一晒的式样,表象是晒物,其实足是晒心情、晒荣耀、晒富贵,晒乡人们美好的愿景!!!
4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7-02 12:53:28
  总想提升自己散文的品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