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清心苑花事(散文)

精品 【流年】清心苑花事(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7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8发表时间:2019-06-26 11:22:37

【流年】清心苑花事(散文)
   一
   “锉个小圆洞,有那么费劲吗?看你气喘吁吁那样!太夸张啦吧?爸爸,你起来,让我锉一会儿。”二女儿一边哈哈大笑,一边用手拨拉我,让我站起来。
   二女儿的一个闺蜜从她家里搬来一盆苏铁。她对我二女儿说,“看你家里的两盆苏铁养那么好,你爸爸真会养花。俺家里一棵苏铁快养死了,搬你家里来吧,看你爸爸能把它救过来吗。”就搬过来了。
   刚搬来的时候,叶子发黄,蔫蔫耷耷,还真是大限将至的模样。我一看,就知道,是因为原来的花盆太小,透气性不好,浇水也过于频繁,沤烂根了。需要倒大盆,换透气性好的养花土壤。土壤,有现成的,一大堆,沤制好长时间了,早就是松松软软养料充沛的养花有机土。大花盆,却没有。踅摸来踅摸去,在厨房里看见一口广口面缸,空的;大小正合适,土陶缸,缸面没涂釉,透气性好。“就是它了。”顺手就搬出来。
   妻子看见了,急忙阻拦,“那是面缸啊,还盛面呢!”
   “这不是一时不找不到合适的吗?再说了,这粗土陶缸,透气,夏天里,爱返潮发霉,当面缸并不好。放心吧,等你用得着的时候,再给你买带釉陶瓷的。”
   妻子笑笑,摆摆手,顺了我的意。
   花盆底面必须有漏口,是方便漏水透气用的。面缸却没有,要改做花盆用,必须在缸底凿出一个漏口来。我把缸倒扣在地面上,先用螺丝刀在缸底正中间慢慢抢,抢出一个凹坑来,又小心翼翼地凿透,凿出一个小圆孔来,然后,拿一把圆钢锉,“嗤嗤嗤”,在小圆孔的周围使劲锉,为的是把圆孔锉大。没想到,这活儿还挺累人,不一会儿,就累得我“呼哧呼哧”喘粗气,二女儿在一旁看了,就抢过去,接着锉。她锉了一会儿,也是娇喘吁吁。
   后来,二女儿,妻子,再加上我(那时候,大女儿在外地上大学),轮流作业,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才锉出一个大小合适的漏口来。
   那是我两个女儿结婚以前的事儿,应该在2001年或者2002年初春某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地点,是在我的旧宅子清心苑。
   清心苑,是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它在小县城中心地带稍微偏东南的地方,大门朝西,门前是一条南北胡同,叫光明街,我们家是光明街五号,靠近胡同北头。从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到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我和妻子、两个女儿,在那个院子里住了二十年还多几个月。刚住进去的时候,两个女儿,还是小学生,一个四年级,一个二年级,光阴荏苒,时光催着渐渐孩子长大,俩女儿一直在那个庭院里生活到先后出嫁,而且,我的大外孙,四岁之前,也曾经在那个院里嬉闹玩耍。院子面积很大,一亩还多,东西长,前面对应着三户人家的庭院,南北窄,只有十三四米。颇有点儿“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
   面积很大的院子里,中间一道透花墙,一座圆券门,隔成前后院。前院,居住区,养了很多花草;后院,小菜园,自然种了些蔬菜。我把那个庭院称作清心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跟庭院里有很多花草有关。
   那一天下午,我和妻子、二女儿一起,一边谈笑着,一边锉好了面缸的漏口,然后,剪掉干黄枯萎的叶子,削去腐烂的根系,将那盆将死的苏铁挪进面缸改造的花盆里。一家三口,一边莳弄着那棵苏铁,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温暖的亲情,在初春的和风里悄悄流淌。
   然后,注意掌握好浇水的量和时间间隔,控制好花盆干湿度,定期洒一些铁末和一些芝麻饼肥。大概隔了两个多月,夏季里,那棵被剪得光秃秃的苏铁茎干头部,慢慢拱出了一簇娇嫩嫩的新芽,再慢慢地,窜成十几片细长的凤尾一般的枝叶,青翠而窈窕。到了秋天,每片枝叶都有七八十公分长,叶片厚,色浓绿,煞是喜人。
   我二女儿的那个闺蜜,看见我救活了那棵苏铁,第二年春天,又将她们家另外一棵快死的苏铁搬到我家,也同样被我就活了。
   两年过去,那两棵苏铁,每一年都能长出一轮二十多片新叶。有几年,从春天到深秋,我都把它们挪进后院地里,它们长得更旺势,茎叶长而大,叶片厚而油绿,茎干越长越高,越长越粗壮。有时候,我走进家门,看到那两棵起死回生的苏铁,总止不住有一种成就感。家里来了人,我妻子也偶尔向人家炫耀我的功劳:“这两棵铁树,都快死啦,又让他救活啦!”
  
   二
   我读沈复的《浮生六记》,不但感动于他用细腻的文笔记载了他和自己的爱妻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深意浓比翼齐飞,而且,也喜欢他在卷二《闲情记趣》里所纪录的那些闲情逸趣,其中,又格外喜欢他所写的关于养花弄草的“油腻”文字。
   他曾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花草,“及长,爱花成癖。”我呢,绝对说不上爱花成癖,但是,对花确实喜爱,而且,对花的喜爱,好像就是从我搬到清心苑里开始,逐渐培养起来的。
   刚搬到清心苑的时候,我和妻子的工资都还很低,也就是勉强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日用,花钱买花,是不敢想的奢望。家里有花,不是我淘来的,就是别人送的。
   譬如鲍大雪老先生,解放前的老大学生,一身学究气,铮铮硬风骨,当过学校副校长,又兼职教高中语文,和我是同行。他与我父亲是同龄人,却和我臭味相投,一来二去,我俩就成了忘年交。他退休以后,爱养花,几十平方的小院子里,养着几十种花,春天里,姹紫嫣红,芬芳馥郁。我爱去他家,每去,总爱趴在花丛里,又是低着头细细盯着看,又是凑近用鼻子吸溜吸溜地闻。鲍老看出了我的馋相,他是个爽快人,张嘴就说:“你喜欢,挪到你家里一些吧!”
   然后,让他老伴老楚,给我刨了好几样,大概有东洋菊、美人蕉,还有马蜂菜花一类的草本花卉。鲍老和老楚,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养好这些花的窍门。
   回到家里以后,我把东洋菊和美人蕉,种到后院菜园旁边,把另外一些草本花卉栽种到花盆里。因为后院里土壤肥沃,当年,就开了花。东洋菊,也叫大丽花,花朵硕大,层层叠叠,有紫的和黄的,紫的华贵,黄的明艳。美人蕉,植株高大,叶片如蕉,穗状花序,一层层,次第开放,也是有红有黄,娇艳而妩媚。那些小的草本花卉,时节一到,细细碎碎的花,层层叠叠,粲然乱开。
   同一个办公室里的女同事王老师,有一天,说起家里养的扁竹花,喜形于色,“花开起来,像一只只蝴蝶,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风一吹,就像要飞起来。”她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说着说着,想起来,“你不刚搬到新院子了吗?挪你家一些吧!这花,根壮,栽到地上,几乎不大费事儿,就越长越多,很快,就能窜成一大片。”
   下了班,就领我到她家,果然,屋门前,长着一大片扁竹,叶片形似竹叶,却比竹叶长得多。我挪到家里几棵,种到屋门前的小花畦里,到夏天里,还真开了花,一只只紫色和红色的小蝴蝶,在茂盛的叶片间,东一朵,西一簇,娇娆摇曳。后来,我家里的扁竹花越长越多,我也像王老师那样,向不少人推荐,也算是赠人鲜花,传播芬芳。
   好几年过去,才有人告诉我,这花的学名叫鸢尾花。再仔细看看,花盛开时,也真像展翅飞翔的鸢鸟呢。
  
   三
   告诉我鸢尾花学名的人,叫赵中华。
   我家在老东门里三弯巷住的时候,他家离我家不远,隔六七十米的邻近胡同。他家和我妻子娘家是一个生产队,按邻居辈分,得喊我妻子叫姐。我对他爹娘熟悉,却对他不熟悉。他家里很穷,所以,不得不早早就出门打工。他第一次到我家时,年龄应该在二十五六岁,但是,因为家里穷,还没找到对象。当时也就二十多岁,还是个单身汉。
   那一天,他和我一个亲戚一起到我家串门,一进门,就感叹一声:“呀,你这院子里,花还真不少呢!”然后,一样一样,仔仔细细,看个遍。看着,就给我念叨,这花叫什么,那花什么习性。坐下来慢慢啦,才知道,他在南方一个新兴城市的大型花草基地里打工,是个养花的行家。
   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面的《闲情记趣》提到一个人,说:“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巧了,我也是认识了赵中华,才真正开始了解一些花卉知识和养花技巧。
   他人很老实,话很少,还没说话,脸就红;说话时,低着头,不敢与人正视,有时候,紧张了,还结结巴巴。但是,谈起花卉来,他似乎变了一个人,脸渐渐就抬了起来,眼睛里发着亮光,话语也顺溜许多。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曾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养花这门学问上,他绝对是我的老师,所以,我也蛮有兴致地向他请教。那一次,我从他那里淘来不少养花的技巧。
   没隔几天,他又自己一个人来了。这一次,一边干,一边说,帮助我把在原盆里长了好些棵的芦荟、仙人掌等绿植分成好几盆。从填土、分株、移栽到浇水,都是他亲自操作,我在一旁,倒成了甩手掌柜,只管看和听。他还让我拿出园林剪刀,一剪刀一剪刀,一丝不苟,帮助我修剪了好几盆植株比较高的苏铁、橡皮树等。他忙活了一大阵,连口水都不喝,忙活完,转身就走。
   隔了十几天,他又独自一人去了我家,说是看看移栽的绿植活得怎么样。还帮我倒了另外一些花盆,一边倒着,一边告诉我,家里得预备一些养花的有机土。临走,让我准备一些沤制好的人粪尿、烂树叶、饼肥、煤渣、莲花土(方言,是指介于沙质土和粘质土之间的壤土)。等我准备好了,他来帮助我沤制。隔一段时间,他真来了,从拌料、抄匀、洒水、起堆到封顶,主要是他干的,我在一旁,也就是打打下手。他年轻,有力气,又十分在行,三下五除二,就弄得妥妥的。干完了,依然是扭身就走,连碗水都不喝。
   那以后,只要在家乡,他总隔三差五到我家。有时候,我不在家,只要妻子在家,他也同样忙活一阵子,干完就走。
   因为他,那几年里,我家里的花卉养得又多又好,姹紫嫣红,缤纷烂漫,甚是喜人。
   在我家里,赵中华发挥了他的职业特长,也确实效果不错。我从他那里,学来的是花卉知识,是养花的技巧。因为养花,我和他,虽然年龄相差了二十五岁左右,却几乎成了忘年交。
   只是,后来,我们搬走了,搬到楼房林立的小区住,我和他,就很少见面了。也不知:他近况可好?还干没干着老行当?
  
   四
   沈复在《浮生六记》卷一里曾提到自己的爱妻陈芸的一段趣事。有一次游春时,看见自己的闺蜜王二姑逢花必折,当即毫不留情地斥责她:“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弄得人家下不了台。可见,沈复是花痴,陈芸也是惜花爱花之人。
   在卷二《闲情记趣》里,又记载陈芸曾经对沈复的“瓶花”——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插花艺术提建议说:“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制作虫子标本,系之花草之间的办法。可见,沈复妻子陈芸不但懂得赏花,还深谙插花技艺之精巧。
   我不是沈复,我妻子更没有陈芸那样深厚的艺术修养。她性情本恬淡,在清心苑的前两年,除了上班工作,下了班,就是忙家务,有时候,还忙着在我家后院的小菜园里种点菜,忙得焦头烂额,也确实顾不上养花赏花这闲事儿。我刚开始爱上养花的时候,她对养花赏花,也确实有隔膜感和排斥感,在我面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花是能当吃啊,还是能当穿啊?”
   我就给她讲养花是养眼的,养心的;给她讲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区别。她话短而拙,听我讲大道理,只是笑笑,也不再争辩,该干嘛还干嘛。
   但是,有时候,撒在土壤里的花籽拱出了嫩嫩的新芽,我就叫她一起,共同仔细查看那娇嫩嫩的新芽尖。有时候,一盆花开了,特别娇艳诱人,我就有意地拉着她一起欣赏:“快过来看看,这花开得多漂亮!”然后,给她细细讲那花朵的妙处。
   渐渐地,她也能经常主动观察花卉的生长情况,欣赏花卉的美丽。看见一样花特别鲜美,也能急忙告诉我:“看,这朵月季花,花瓣毛绒绒的,正面黄,反面红,多漂亮!”
   “快来看,剑兰开花啦,一朵朵小吊钟,雪白,真漂亮!”
   再细致的描述,她说不出来,但是,最起码,已经有爱花赏花之心了,就是大进步。
   给大些的花倒盆,不是一个人的事儿,需要两个人合作,我就喊她来帮忙。她再不情愿,也得干啊。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地,在养花在一点上,开始夫妻同心,协同作战。
   倒大花盆时,夫妻一起,把旧花盆推侧歪。然后,妻子扶着花盆转动,我呢,轻轻地,用手或者木板拍打盆边,更大的盆,则需用脚匀匀地跺,直至将花盆里的土墩与盆沿分离,才能将花株连带下面的土墩比较完整地弄出来。挪出旧盆后,去掉大部分旧土,剪去一些宿根。在另外的新花盆或者倒掉陈土的花盆里,先垫一部分沤制好的有机土,再小心翼翼,将花株连带剩余的花墩捧进去,再填土,夯实,稍微往上提一下花株,再填进去一些土,填到能保存适当水量的高度,才浇水。
   干这些活的时候,夫妻之间,一般能配合默契,但是,也会发生小波折和小摩擦。譬如,妻子正费力巴哈扶着侧歪的花盆转动,我那边一脚跺过去,力量大了,妻子扛不住,花盆就歪在地上,她就嗔怪我,我呢,埋怨她力气小,她就回应我太莽撞。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少不了一番斗嘴。但是,最终,总要熄灭战火,继续协同作战,合作完成任务。

共 66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令人艳羡的清心苑,令人艳羡的花事。轻舟老师以详尽的笔法记述了挽救苏铁到移植栽种各种园花和绿植的过程,写得饶有生趣,已见轻舟老师是个有情趣、爱生活之人。栽种花事的过程,写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与同道者的相识相交,写到对妻的耳濡目染,已见文章不仅仅写花事,还写到人情,使文字颇具高格。轻舟老师在文中还不只一次写到沈复的《浮生六记》,写沈得与芸娘的爱情,相得益彰,相映生趣,使文字极具文学色彩。清心苑花事,是一段段赏心乐事。好想去清心苑赏花拜访,因为我也是爱花惜花之人。感谢轻舟老师如此怡情的文字。【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62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9-06-26 11:30:40
  赏心花事,赏心乐事。轻舟老师的文字读来流畅自如,养心怡情中,已见轻舟老师的生活态度。令晚辈折服。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6-26 13:35:52
  谢谢,旧庭院里的一切,剩下很多美好回忆。你在繁忙中又挤时间编审此文,辛苦了!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6-26 13:33:40
  感谢伊蘭的编审,花事,人情,都被慧眼识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伊蘭        2019-06-26 17:22:12
  轻舟老师笔耕不辍,特别值得我学习。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6-26 18:33:42
  我现在是闲云野鹤,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码字儿呢。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6-28 21:34:1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6-29 05:58:34
  谢谢社长鼓励,码字儿快乐,流年辉煌!
5 楼        文友:石语        2019-06-30 16:44:14
  大哥的写作日臻成熟,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了。羡,赞!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6-30 17:24:30
  谢谢,还真是越写越顺手了呢。也祝你佳作不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