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天涯若咫尺(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天涯若咫尺(随笔)


作者:唐成元 秀才,189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3发表时间:2019-06-26 14:23:16


   三年前,儿子给我买了智能手机,一下子感到了通讯的方便快捷,千里之外的亲友犹如近在咫尺,想说话就说话,想见面就打开视频,完全就像在家里面对面,胖了瘦了一眼就看出来,高兴快乐或忧愁的表情尽在眼里。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几十年来,我们在传递信息情感方面的落后方式。
     晏殊曾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建国前没有电话,异地亲友的交往,只有深情款款的书信,只有望穿秋水的等待,短短的信纸有话说不完,写好一封言语寥寥、含情脉脉的信。要飞越千山万水,才能抵达收信人的掌心。一来一往,让相距千里的两人久久期盼。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们当地读书识字的人很少,我在读小学,算是读书人。记得我的二舅的儿子,我的表哥在省外当兵,他写信回来,二舅就来找我给表哥写回信。我先念表哥的信给二舅听了,然后动笔写回信,他说一句,我写一句,写好后装入信封,二舅才拿到街上去邮寄。那时候他们往来的信,时间都差不多一个月以上,收到信有些要做的事,往往就过时了。
   1951年我到县里中学读书,在学校办公室,第一次看到了摇把子的电话,感到很神奇,不用写信就能即时把话传到很远的地方去。但只有学校的公事才能打电话,其它任何人的私事是不能打的。在校外的邮政所,我想要给家里打电话,只能打到乡政府,而且,还要乡里通知家里的人来接电话,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难怪当时学校宣传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的心里自然非常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
       1956年,我中专毕业,分配到离家老远的川北地区工作,也经常想家,只有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父母不识字,他们只能找别人念给他们听,有时找人帮写了回信,有时就根本未回信,我也不知道他们收到没有?挂念之心不能释怀。1960年春,我的父亲病世,收到家里给我的来信已过了半月之久,早已过了我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时间,我的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以后遇有急事,我叫家里发电报,可发电报的费用高,只能写少数几个字,也出事闹笑话。有一次家里发来电报:“信收到没有,速回”,我认为是母亲病了,怕像父亲去世我没见到最后一面,心急火燎日夜兼程赶回家,结果并不是我想像的事,是母亲找人写的信,她半个月了未收到回信,发电报来叫我速回信,并不是要我速回家……
   改革开放前,国内有线电话网主要停留在县、区乡,没有到村,更没有到户,人们传递信息主要还是靠书信,虽然有急事可以打电话,但也不那么方便,而且电话费也昂贵,没钱的人会付不起话费。那时,我在冥思苦想,传说的鸿雁传书是不是真能做到,如果我能像鸿雁一样长上翅膀,能瞬间飞到想去的地方,见亲人说话该有多好……。
   改革开放以后,电话从摇把子的磁石电话变为纵横制半自动电话,再到程控电话、BP机、大哥大。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话快速普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花了两千多元安装了家庭电话,我再也不用给两个大学毕业的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写信,他们一遇有什么事就及时给家里通话,我和儿子基本上都不再写书信,有什么事就随时在电话上讲。到了二十一世纪,手机也普及了,我们全家每人都有了手机,书信已完全与我们无缘了,这是科技进步发达快速的结果。
   如今,我又赶时髦,买了4G智能手机,学会了用视频、微信通话,不管多远亲人、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彼此之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方言的障碍,随时随地都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谈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思念与忧伤,真是好极了。
   现在智能手机,已普及到家家户户,它已成了各种信息传递的纽带,人与人相互勾通的桥梁,不论什么时候,什么问题,都可以尽情地交流、掏心掏肺的倾诉,“千里共婵娟,天涯若咫尺”,这古代诗人的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共 1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讯科技的发达,带给了人们联系的便捷。作者使用手机,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视频通话,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仿佛近在咫尺。这份感触让作者回想起了以前落后的联系发展史。那时候的一封书信,一来一往总是要历经千山万水才能姗姗来迟。作者回忆了在自己读书和工作生活中,有关书信来往的往事,因为送迪的原因,往往辗转多时,因为一些事情紧急,经常耽搁了,发电报算快一点的联络方式了。而后科技在发展,电话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对于电话的发展和普及,作者也做了细致的讲述。如今,科技更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人人都有,带给了大家联系的极大方便。我们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通讯科技发现的赞叹。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6-26 14:27:22
  通讯科技是一部厚重的发展史,作者一步步见证了它从落后到今天的便捷,令人触怀和惊叹。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创作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唐成元        2019-06-26 15:54:08
  感谢华君老师的评论,谢谢问好,祝夏安!
2 楼        文友:宁星        2019-06-27 10:37:43
  我也是通信行业的一名员工,对你叙述通信的变迁深为亲切。是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更为迅速。目前通信部门正紧锣密鼓地为5G开放做好各项技术准备。预计年底会推出少量使用。
回忆历史,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穿越历史的回音是对现实的关照。
回复2 楼        文友:唐成元        2019-06-27 15:34:51
  拙作对通信的变迁还写得比较肤浅,感受不深,我企盼5G的开放,获得更深更好的感受,为我国高科技在世界领先而欢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