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大众”正道舞征程(报告文学) ——敬以此文献给张祖举和他的大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写在前面的话:采访张祖举和他的“大众实业”,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在巴东老通讯员聚会前的筹备会上,认识了张祖举,都说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让我很感兴趣。当我在采访中了解真实的张祖举的时候,有好几次我都被他的经历感染了,强忍住没有掉眼泪。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张祖举却受尽委屈依然“痴心不改”。这篇报告文学洋洋洒洒1万多字,读起来也许很累,但要了解张祖举和他的“大众实业”,也许远远不够,那是——
因为有梦
——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实现价值的自我(作者)
湖北武陵山区的野三关,著称为华夏凉都,让世人备受关注。当前来享受夏季“凉都”的旅人们从全国各地涌向野三关的时候,一下高速公路就能触及到“湖北巴东大众实业有限公司”。46岁的张祖举注定就成了关注的热点人物,因为他就是湖北巴东大众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一个从贫瘠山野走出来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拼,创办了如今资产几千万的公司,他没有骄傲,而是很虔诚的告诉我们:拥有“大众”、服务“大众”、贡献“大众”是他毕生的夙愿。
1978年5月的一天,对于刚满6岁的张祖举来说是一个噩耗,卧病在床的父亲拉着张祖举的手,细微的声音像是从喉结中挤出来:举娃,爹不行了,以后的路靠你自己走……父亲要说的还没有交代完毕就这样咽气了,抛下母亲和8个不懈世事的孩子……从此,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就这样拉扯着8个孩子在岁月中艰苦的磨练。
大集体的年月,母亲起早贪黑,付出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为的是让孩子们早日长大成人。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张祖举从小也跟着吃苦耐劳,养成了一种坚强的韧性。直到他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看着母亲因为劳累成疾而无钱医治,就被迫辍学。那年他15岁,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挣钱把妈妈的病治好,还必须要帮助像妈妈一样善良的农村人摆脱贫困。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张祖举就试图把上学学到仅有的知识用上,白天劳作,晚上走村串户的采访,开始写稿投稿。虽然那时候的好人好事有时候被巴东电台播出了,但他却不知道那就是新闻稿件。当他接到邮局送来的第一笔汇款单的时候,哪怕只有2块钱,他却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张祖举拿着2元钱的汇票递到妈妈手中的时候,妈妈激动得哭了,拉着他的手说:“举娃终于有出息了,没有让你爸爸失望……”张祖举知道,2元钱不多,但那时候足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上半个月的食盐。
也就是这2元钱,让张祖举的理想有了实现的雏形。后来他又通过野三关老韩照相馆老板的帮助不仅给他学照相技术,还给他借了一台“海鸥”牌相机,很有经营头脑的他在走村串乡采访的时候,还给乡下的老百姓赊账照相。并承诺:照了的相片洗出来如果满意了再付钱,老百姓很乐意这种方式。拍了一张还要求拍第二张。同时,遇见他认为的好题材也要拍摄下来,因为那是记录的真实的农村生活。在挣钱养家的同时,他还写出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新闻作品,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记者”。
1994年,为了活跃农村生活,让劳作艰辛的农人闲暇之余能找到一些精神享受,张祖举以独特的眼观和睿智的思维承包了野三关当时唯一的一家录像厅,为的就是能赚到钱以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可承包刚刚一年的时间,所有录放像设备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被盗,所有家产洗窃一空。凝望着被洗窃得空空如也的录像厅,张祖举双腿酸软,无力的靠在墙角,双手拍打着脑袋,强忍住眼泪,心里默默的埋怨老天对他的不公。
对张祖举来说,这次被盗虽然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但平静之余的他却特别的淡定:因为他还很年轻。
因为年轻
——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卡莱尔)
卡莱尔,这位著述《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散文家的警句似乎就是张祖举后来人生成长的动力。因为有了前面的磨砺,张祖举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振作。他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还在信用合作社贷款几千元,好不容易又凑足了8000多块钱,第一次跑到武汉进回了一批家用小电器,在野三关集镇开起了一家电器经营店。从此以后,他逐步积累资本,把电器店经营得红红火火。1996年,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张祖举在野三关创办了巴东江南的第一家电器超市,面向农村薄利销售。
因为年轻,张祖举从低谷走出困境以后,并不满足于局限的大山,而是走出去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一个山里娃到省城创业,在哪个时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而张祖举硬是把生意做到的大城市——武汉。在武汉设立了家用电器批发部,在全省各县市设置了30多家电器连锁店。回忆这段创业历史的时候,张祖举显得有些沧桑,眉宇间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可以想象其中的艰难和心酸。在我采访中,问及他对这段岁月的感受时,他微笑得很淡定:“因为那时候年轻,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简短且平易的回答慨括了他在大城市创业的全部。
2000年,有着超前思维的张祖举又走到了杭州,和中国著名电器品牌生产商“半球”电器公司达成协议,买断了“半球”洗衣机商标使用权后就地生产,张祖举大刀阔虎的进行资源整合、高新技术“革命”等一系列改革,生产的洗衣机打入市场后,迎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整车整车的洗衣机源源不断的发往全国各地,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直到2007年,在商界成功的张祖举接到家乡人民的邀请回乡创业,本来已经成功的他毅然而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邀请。放弃每年几百万收入的丰厚待遇,回到了家乡,因为那是他土生土长的家乡,有他父母亲的灵魂;有他的亲生的姊妹;还有他珍爱的乡亲们!
致富不忘乡邻,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似乎就是张祖举应尽的职责。因为他知道,一个成功的人,是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人!
因为责任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薄于身而厚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这就是张祖举回乡以后创业的箴言。
在采访张祖举回乡创业的那段经历的时候,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这里的出业,为家乡人民做一些事情是我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担当。”听起来太平凡的言辞,却展现了难得的崇高。之所以他创办的第一个公司取名“大众实业”,张祖举很形象的描绘:“大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广泛的群体,他要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大众做一些实事。
2006年3月10日,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在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下面一个叫“老沟”的地方,一辆载着13名乘客的小型货车一下翻到了110多米深的岩下,车上的13名乘客(含司机)无一生还。张祖举清楚的记得,那天天下着瓢泼大雨,施救的吊车一具一具的将死难者的尸体吊起来摆放在旁边公路上的时候,所有的死难者都瞪着大眼,特别是三个刚满10岁的孩子,撒开双手像是要拥抱世界的样子,让一直守在现场的张祖举的心在滴血。13个死难者,涉及7个家庭,其中有一个家庭的2人全部殉难。更有甚者,一个名叫谭元可的村民一家7口人有6人在这次车祸中遇难,只剩下了他一人,谭元可经受不住沉痛的打击,在事后3个多月的一天在家服毒自杀。惨不忍赌的现场和既成的现实让所有看见的人无不掉泪。由于该车辆没有保险,是标准的“黑车”,而且肇事司机也当场死亡,被打捞上来的13具尸体在大雨中淋漓,虽然当地政府把死难者全部安埋,可死难者家属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
“3.10”事件深深的震撼了张祖举的心灵,作为政协委员的他已然连夜写了一份政协提案,建议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的管理,这一份带着沉甸甸责任的提案很快得到批复,可是没有一家客运公司愿意接手这烫手的山芋,这些公司知道:经营农村客运公司风险大、责任大、回报低,不仅在巴东县没有一家农村客运公司,就是在全恩施州也没有。可张祖举想:让老百姓乘车出行有保障,每个乘客都买足不低于60万元的乘客险,万一有什么事故保险公司承担不了以外的费用还有挂靠公司来承担。有了这样的“双保险”,老百姓的出行就有了根本保障。这就是张祖举要承揽农村客运的目标和初衷。2007年,湖北恩施自治州的首家农村客运公司在湖北巴东县野三关正式挂牌。
公司成立以后,张祖举及他的管理团队迅速从规范农村客运管理入手,召集所有从事农村客运的司机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在安全管理上不惜一切代价。公司运营伊始,加入公司统一管理的小型客运车辆80台,他却配备了6名管理人员,每台车每年才收取800元的管理挂靠费用,每年净亏20多万元。在采访中问及他明明知道是亏损,又怎么会经营的问题。张祖举真诚的回答说:“农村客运,虽然名义上是公司化管理,但的的确确是一件半公益性事业,虽然没有利润,还会出现亏损,但总得要人做,因为这是涉及到农村出行的安全问题,即使我亏损了也是责无旁贷的事业。”
2010年,随着“两路”的开通,外来人口增加,野三关的迅猛发展给当地交通带来了拥堵,由于老客运站位于集镇的繁华地段,更给出行的人们带了来拥堵的烦恼。当地政府找到张祖举商讨客运站迁址的问题,张祖举认为,他是一名政协委员,为政府排忧解难就是他的责任所在。在没有讨价还价、没有苛刻的附加条件下,客运站哪怕年年亏损,他毫不犹豫的迁到了政府规划的地段。
在采访中,张祖举给我们粗略的算了一笔账:从2000年到2007年,公司经营的农村客运公司每年平均直接亏损不下余60万元。为的就是让农村客运步入法治轨道,让老百姓坐车放心,让司机开车放心,让社会和谐顺心。
正是有了规范化的管理,才让安全意外事件的处理没有死角:
——2010年3月,杨柳池一位女医生骑车与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相撞死亡,按当时保险的赔偿与死难者家属协商的赔偿金额相差5万元,公司考虑到公交车司机患有心脏病,长期吃药没有支付能力,就拿5万元做出了补偿而平息事态。
正是有了一颗为人民服务善良的心,才致使农村客运收费的合理,而不让广大的农村消费者不受高收费的困扰。
——鉴于农村客运属于半公益事业,公司千方百计为农村客运车辆争取燃油补贴,争取来的资金公司不截留一分钱,直接补给了车辆拥有者。
正是有了张祖举的这份责任,才让广大的司乘人员得到受益,而公司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在谈到这样行为的动机时,张祖举欣慰的告诉说: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
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张祖举对他所理解的爱的诠释。
因为有爱
——不要等待错过的一去不来,把心打开请一束阳光进来,温暖你我的心怀,因为有爱(歌曲《因为有爱》)
《妈妈的嫁妆》,是张祖举亲自为逝去多年的母亲所作的一首歌,因为他的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姊妹拉扯大,有太多不易。
那一只陈旧的木箱,是妈妈当年的嫁妆,多少次搬进了新家,都把它好好的珍藏,它装满童年的记忆,封存着儿时的梦想,每当看见它的模样,往事就像电影回放,如今妈妈已离去多年,她的嫁妆还在眼前在心上,空空的木箱,装满怀念,轻轻触碰就热泪两行,我多想时光哦能够倒流,退色的木箱在记忆里闪闪发光,年轻的妈妈还在身旁,我多么想啊!多么想!
曾经是妈妈的憧憬,承载着幸福和希望,木箱在时光中沉淀,照片在岁月里泛黄,儿女们一天天长大,它寄托我们的念想,装满四季的美味,让我们挂;牵肠,如今妈妈已离去多年她的嫁妆还在眼前在心上,空空的木箱装满怀念,轻轻触碰就热泪两行,我多想时光哦能够倒流,褪色的木箱在记忆里闪闪发光,年轻的妈妈还在身旁,我多么想啊,多么想!
正是因为母亲从小的灌输,让张祖举内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对像母亲一样善良的弱势群体的爱。
1997年正是张祖举艰难创业的那年,还在进货路上的张祖举接到妈妈突然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我那含辛茹苦的妈妈,我努力的拼搏就是想有一天能让您享享儿子的福,您这样匆忙的就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回想起这段经历,张祖举显出无尽的悲伤。妈妈的去世给他留下无尽的伤痛和遗憾,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前面老人的身影他就会产生幻觉,以为是妈妈还没有离去……多少次开车在乡村路上遇到年迈的大娘他总是要停下车将老人稍上一程。他还说老人坐在车上他心里就有一种幸福感。从此他对老人特别关爱,时常给福利院的老人们送钱送物,2014年他被全国爱老助老教育活动组委会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称号。他喜欢音乐,他想通过平台传递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他在快手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巴东哥的快手号,玩起了直播,在直播间里他把妈妈含辛茹苦抚养他们8姐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每次给粉丝们唱与妈妈有关的歌曲都会热泪盈眶,粉丝们也被感染着,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的粉丝量就达到了8万多“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