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情满花甲后(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情满花甲后(散文) ——二十家子高中老三届五十年师生会记实


作者:谈笑中 秀才,114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0发表时间:2019-06-29 19:24:33

一、前奏曲
   两年前,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辽宁建平县二十家子乡镇——一别四十余载的曲维刚老师要回故地重游了。顿时,整个乡镇沸腾起来,学子们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说起曲老师,那得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穷乡僻壤著称的二十家子竟然涌进了一大批“知识人”,有省教研处数学教材编辑负责人刘占元老师,还有毕业于辽宁第一师范学院的优秀学子曲维刚、杨永芳夫妇及毕业于辽宁大学的高材生于德老师,而李栋良,冯清兰、田素芬这三位老师都是来自沈阳农学院的文武双全之人杰……就是这些人身处逆境而志愈坚,他们不惜倾注满腔热血,在这“有山不长草,有河没有水,有水没有鱼”十年九旱的辽西走廊热土上,甘洒热血,奉献青春,筹建了一所初、高中,让无数农家娃走出大山,为地方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杰出精英。
   为了欢迎曲维刚老师的到来,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承担了全部接待费用。从县城叶柏寿到二十家子,从二十家子到叶柏寿,历时两天,说不尽的师生情,唠不完的贴己嗑,六十多名年过花甲的老学生在依依不舍送走曲老师的同时,也突发了思念与其他老师相聚的渴望。
   陈学这位二十家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的高材生,在从教多年后,由于德才兼备被组织部门提拔为乡长,后又调转到县政府督学做领导工作。他不负众望,不忘初心,组建了一个“芳草天涯”微信群,除了和同学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外,又走向寻找各位失联恩师之路……
   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年半多方面探访,先后分别联系上了在凌源市的于德老师,在朝阳的田素芬老师,在湖南株洲的冯清兰老师。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二十多年前已升任县长的李栋良老师在五十岁时,竟然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了。
   时不我待,为了圆师生相聚之梦,不留遗憾,陈学在芳草天涯群组建了一个师生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紧张有序的筹备,决定于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在二十家子镇组织师生聚会。当准备与会的老师提出要承担聚会费用时,被同学们一口拒绝了。“老师们耄耋之年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来我们这里,哪能让老师破费,这笔钱我出了!”师生会名誉会长叶柏寿镇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印同学,这个军旅出身在同学中最年轻的血性汉子,二话不说,掷地有声地做出了慷慨的承担。
   二、接风洗尘
   五月二十四日,这美好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师生会会长陈学安排了四组人员分别开车到凌源、朝阳、叶柏寿火车站及客运站去接于德、王国瑞、田素芬、曲维刚、杨永芳、冯清兰及边可功等几位远道而来的老师。
   午后三时许,远在湘水之滨湖南株洲的冯清兰老师,不远几千里风尘仆仆赶到了。陈学、庞晨光驱车也随即赶到了客运站。两位老学生还没来得及向他们可敬可爱的老师问候,就逐个和年近八十的冯老师拥抱起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言胜有言啊!
   在建平县国际大酒店正门前,组委会的郝玉龙、于中原、张印、于永河等几位老学生早已恭候在那里了。简短的拥抱再次诠释了久别的师生情谊。在国际酒店1025房间里,早已摆放了一盆鲜花和几盘新鲜水果。接待组的胡桂芹、郝玉彬等同学看到自己的老师来了,也都激动不已地上前和老师拥抱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去朝阳接王国瑞、田素芬二位老师的车回来了,在叶柏寿的张殿志老师和从沈阳赶来的李俊复同学也兴冲冲赶来了。与此同时,在火车站出站口,曲维刚、杨永芳老师刚走出检票口,就被等候接站的郝玉龙、于中原、王富、任玉英、梁素贤等学生抢着搀扶上了接站车。其他出站的旅客还以为是一帮子女来接自己的父母呢,纷纷投出了羡慕的目光……
   时隔不久,去凌源接于德老师和去客运站接边可功老师的车也相继回来了。德高望重的于德老师在众弟子簇拥之下,健步乘电梯走进了1025房间。
   老同志重逢分外亲切,师生见面更激动人心。五十来年前在一起打拼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人生有几个五十来年啊,握手言欢、涕零拥抱之余,激动的泪花替代了千言万语,汇成了难以用任何语言能表述的战友之情、同志之谊、师生之爱。
   考虑到几位老老师旅途的疲劳,且年事已高,为了让大家休息好,接待组共安排了十个标间,供老师和外地来参加师生会的同学安歇。
   然而,有谁又能呆得住呢,在各自去认领自己的房间,安顿好之后,就又相互走动起来,敞开心扉地聊了起来。似乎要把分别后的一切都互相倾吐出来……
   精神矍铄的曲维刚老师还是那样健谈,时光的磨损使他那智慧的头顶已秀发无存,但仍不失往日的风采,依然侃侃而谈。他荣归山东烟台故里后,一直任中国文联驻烟台办事处主任之职,经常往返于北京至烟台之间,为国家文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享受省厅级待遇。杨永芳老师则在烟台大学任教,把余热全部奉献给了数不尽的一批批本科生。身材修长的于德老师依然还是那样儒雅可敬,从他那温文尔雅的话语中,得知他在调回凌源后,走向了政界。曾先后担任凌源县副县长、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要职。退休后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担任市委老干部大学校长,继续发挥余热。冯清兰老师调往湖南后则担任湖南工业大学校长,为湖南培养了许多工业战线上的标兵精英,直至退休颐养天年。田素芬老师调到朝阳后担任市图书馆馆长、书记,和她那在市电视台做记者的老伴王国瑞老师一样,继续为文化教育宣传事业付出令人称羡的贡献。
   说不完的贴心话,道不尽的同志谊、师生情,唏嘘感叹,绵绵不断,令人动容。
   晚上的接风宴选设在“友好宾馆”,意在好友重逢、师生意重之象征。国宝臣副会长主持了宴会进程,这位优秀的学子在二十家子高中毕业后也从事了教育工作,直至升任马场乡中学校长。他那一开始就富有弹性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赴宴的全体师生:“初夏时节气象新,建平大地传喜讯。恩师要回建平县,乐坏弟子一大群。天南海北往家赶,餐风宿露也开心。美国归来安锦华,南国归来孟庆珍。四面八方老家聚,师生相会情意深。今日有幸得相聚,感谢芳草天涯群。陈学学长当会长,八方联络操尽心。几届同学齐努力,兄弟姐妹团结紧。五十余载不算短,半个世纪只一瞬。四五十年难聚首,今日相会真开心。恩师教诲心中记,人生路上建功勋。一代名师育桃李,万紫千红满园春……”深情的话语,由衷的表达,阵阵的掌声,把宴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声声,哪还见得远道而来师生的半点疲劳,仿佛这些白发师生一下子都年轻了几十岁……
   其间,陈学会长和张印名誉会长都作了简短发言,他们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再次倾吐弟子们了对各位恩师到来的感激之情。这是一片真情的流露,更是再现了学子对老师感恩怀德的深深情怀……
   从教育局职教股股长退休的郝玉龙、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安锦华等老学生,也即兴发表了令老师颇感欣慰的感言。
   三、五十年再聚首
   翌日清晨早餐后,由学生自备的十二台轿车和一辆录像车,满载着参加师生会的部分师生,徐徐开出了叶柏寿,直向二百里外的二十家子奔驰而去。于上午九时许,师生们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十余载,曾经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所在地,魂牵梦绕的故乡——二十家子镇。当车辆依序驶进镇政府大门时,只见早已在院内守候的近五十名同学已自然站成两排,在副会长丁占富尉桂新的带领下,夹道鼓掌致意,欢迎远方师长和学友的光临。
   当老师和同学纷纷走下车时,本地来的同学蜂拥而上,握手、拥抱、问候、欢声笑语顿时响成一片,有的竟喜极而泣,哽咽着一时不知说啥是好。好感人的场面啊!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原来十几岁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现在也都已年过花甲遥望古稀了。脸爬皱纹,头染霜华,一些学生让老师已经很难辨认出是谁了,报了大名后方想起是他或她。时过境迁,岁月催人老,怎能不让师生们感叹沧桑之变啊!
   镇政府也昔非今比了,原来的一趟平房,早已翻新成三层高的两座办公大楼。大家进入已布置好的宽敞明亮大楼会议室,只见主席台顶端醒目地悬挂着巨幅会标:二十家子高中老三届二零一九50年师生会。庄严和谐的氛围让人神往心仪。
   稍作休息和签到后,在组委会陈学会长和丁占富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大会第一项活动:大家前往不远处的二十家子九年一贯制中学进行参观。刚到校门口,就迎来了前来欢迎的校党支部书记姜彦水和张校长。说起姜彦水这个略显年轻的后生,他也是七十年代二十家子中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呀。长江后浪推前浪,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学校建设管理得这样好,老师们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走进教学大楼,在中学的多功能电教室里,陈学会长隆重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几位老领导老老师和从万里美国数千里深圳及北京与省城赶回来的老同学。一阵阵掌声像春雷般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二十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张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各位老师和学长们光临学校。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学校目前良好发展状况,并播放了学校设施及教学的录像。
   遥想五十年前创业建校时的艰辛,展望今朝学校翻天覆地的巨变,怎能不让这些曾甘洒青春热血,为二十家子这片热土做出无私奉献,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各位老教师,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呢!
   为了表示对故地学校的关心,激励学生的读书热情,于德老师特意从凌源捎来了自己在工作之余,多年来呕心沥血撰写的《凌水龙源》、《山水情深》《海岛残梦》等十本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赠送给二十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赠书仪式上,他深情地即兴赋诗:“三生有幸又有缘,与君相识蹦河川;昏昏灯火同笑语,朗朗书声话教研。传杯常记慰客酒,挥毫不忘赠诗签;分别尔今端阳后,何时再望月儿圆。”文人的气质,儒者的风度,再次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赠书仪式结束后,在姜书记和张校长的引领下,与会的师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二十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各类教学科室和实验室。看到都是令人眼目一新的现代化装置,与大城市先进学校相比也毫无逊色之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是啊,五十年前学校初建时的低矮砖瓦房,简陋的教学设施,和现在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就是在那种条件下,一批批优秀学子竟能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精英。而今怎能不更上一层楼呢,那走廊雪白墙壁上的壁画和醒目的文字:“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四有’好教师!”加之当今的优良教学环境,不正是继往开来,赢来更美好的明天的最好写照吗?
   接近上午十一时,二十家子高中老三届二零一九50年师生会,在镇政府办公大楼三楼会议室隆重开幕了。
   陈学会长首先向师生会致辞。他一开始就满怀深情地以诗言志:“丽景春余盛夏连,师生聚会来故园;过往岁月五十载,今朝重逢似梦间。弟子笑看夕阳红,师恩铭记重如山;历历旧事涌心头,携手未来谱新篇。”诗虽质朴直白,却不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接着他谈到这次聚会时,激动地说:“这不是一次平平常常的聚会,这是一次前缘再续的聚会;这是一次慰藉心灵的聚会;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聚会。此时此刻,回想起师生们在二十家子高中相互陪伴度过的岁岁月月,至今已足足五十个春秋。我们的容颜虽已老去,但师生之间彼此的感情却更浓更深。五十年的魂牵梦绕,五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澎湃……”当提到为这次师生聚会慷慨解囊无私赞助的小学弟张印时,当场把由他抒写、于德老师挥毫所献墨宝的横幅赠给了张印同学:“军旅青春胆气豪,改革弄潮智慧高;勤奋百技创伟业,志在千里身价超。财富名利不屑顾,好施乐善第一条;为人本色真君子,德行天下盖世交。”诗意昂然情深,文字苍劲有力,可谓是一组师生才艺的绝妙组合。
   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占富主持了会议。这位二十家子高中第三届毕业的高材生,为人爽直,才华横溢。走出校门后,曾担任生产大队的民兵连长,后又被聘用为教师。在二十家子中学担任过团委书记、教导主任,直至升任为总校校长,为地方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当丁占富宣布大会第二项,由于德、曲维刚、冯清兰、田素芬等四位老师分别对各届学生点名时,全场沸腾了。七十六名年逾花甲的老弟子,一声声清脆的“到!老师好!”响彻了整个会议室大厅。师生们都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课堂,学生又身临其境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和关爱……其情其景正如大会主持人即兴赋诗所描述:“老师点名心激动,学生应答放高声。七十六位全到场,仿佛再回课堂中。光阴荏苒五十载,有缘相会又重逢。感谢恩师之辛苦,大家起立深鞠躬!”
   接下来,组委会副会长于中原向大会致开幕词。这位第二届二十家子高中毕业的优秀学子,才华出众,非同小可。参加工作后,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县农业局局长。他在开幕词中深情地说:“尊敬的老师,学子鹏程,师气浩然。四十多年前,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走进中学校园,从当年的无知走向今天的成熟,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你们这些优秀人才的到来,在二十家子教育史上谱写了新篇章。你们培养了数不尽的优秀学子,他们活跃在海内海外、天南地北,书写着二十家子中学毕业生的人生精彩……”是啊,从小学校长尉桂新、中学校长国宝臣、总校校长丁占富到农业局局长于中原、国土资源局局长庞晨光、国税局科长隋国才、县扶贫办主任于永河、教育局职教股股长郝玉龙;从靠勤劳致富的养殖专业户孙明学,在改革开放洪流中勇做弄潮儿的于兴、孟庆珍到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今仍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竭尽全力的优秀学子任爱军;从教育局基建办副主任郝玉彬到乡长、县政府督学陈学;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沈阳市特等劳模的李俊复到博士后毕业,在美国从事抗癌新药研发的研发部主任、公司副总裁、董事长、科学家安锦华……这些数不尽说不完层出不穷的一个个精英学子,在国内外、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演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精彩人生。他们不仅是二十家子中学的骄傲,家乡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

共 87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品非常精彩地叙写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同学聚会。文章表现手法多样,有往昔追叙,有现场描写,有浓情抒发,时急时徐,张弛有度。这是一场平凡的聚会,师生团聚,回忆往昔,联络情谊,展望未来。但又是一场特殊意义的师生聚会,这场聚会师生们等待了五十多年,学子们熬成了花甲、古稀,老师们等成了耄耋之年。五十多年前,师生们虽处穷乡僻壤、条件艰苦,但他们意气风发、努力奋斗,为社会培养众多人才,成为地方建设栋梁;五十多年后再聚首,社会繁荣昌盛,家家安居乐业,但师生们不忘初心,决心让家乡的土地上再现勃勃生机。感谢作者赐稿,敬请大家赏读!【编辑:文明俭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明俭朴        2019-06-29 19:25:55
  感谢老师赐稿西风,编按不当敬请谅解!
回复1 楼        文友:谈笑中        2019-06-30 08:50:40
  非常感谢文明俭朴老师的辛勤编辑和中肯点评。此文所写是我亲身经历的场景,那感人的一幕幕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此文虽文笔粗糙,但愿正能量的师生情谊能表述出我写作的意图,我心足矣!
2 楼        文友:衢四海        2019-06-29 20:08:45
  详细记述了一次师生会的全过程,朴实,真切。
回复2 楼        文友:谈笑中        2019-06-30 08:53:58
  谢谢四海老师的光顾和留评并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