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乡间戏台(散文)

精品 【晓荷】乡间戏台(散文)


作者:吴传银 白丁,5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5发表时间:2019-07-01 13:22:41


   戏台就搭在生产队宽敞平坦的大晒场上,坐北朝南,从附近的农家抬来十几张家家必备,吃饭待客用的大方桌子,横竖对头排列出一个大的台面,上面铺上临时从各家各户凑来的门板,讲究的再在上面铺上一层毛毡一类的东西用来防滑,一个农村简易戏台就宣告搭成。戏台的四端分别用粗细均匀笔直的细木头竖直埋上,后面两根之间拉上铁丝,挂上厚布帘子作为幕布,给演员们换服装用。前面两根一人多高的位置分别挂上汽灯,预备晚上连演时用来照明。台上吹拉弹唱、抑扬顿挫。台下聚精会神,鸦雀无声,一场乡间好戏演的正酣。
   这就是过去家乡人看戏的真实情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不再像“破四旧”和“文革”时那样禁锢了。多了一些寻找快乐的自由。性情粗犷,喜欢热闹的家乡人总是千方百计想在平淡寡味,日复一日的烦闷生活中寻找出一些乐子,增添一些色彩。他们利用一切可乘之机,自己给自己制造欢乐。遇到逢年过节、起个新集,赶个庙会、有红白喜事一类的……这样的地方性重大事件,演十天、半个月的戏,用来吸观众,烘托气氛,增添人气,那是必须的。哪怕午、秋两季农闲时节短暂的空隙时间也不会轻易放过,总是想方设法请来一个草台戏班子,唱上几天小戏,让平时没出过远门的“看家佬”,过得憋屈的大伙儿们,好好地乐呵乐呵!
   秋收秋种行将结束,天气一天天地变好转凉,辛苦忙碌和劳累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喘喘气,歇歇脚,松泛松泛筋骨了。说来也奇了怪了,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玩意儿,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忙在田间地头,啥也不想,吗也不虑,只是闷着头一门心思地想把田里的庄稼活干好,也不知道啥叫着急?偏偏没闲下来两天,就急得六神无主,浑身骨头就发痒了,哪里都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总想找点儿事来消遣消遣,好打发这冗长无聊的日子。耳风召召地(家乡土语:隐隐约约的意思)听说街上近几天正好有个戏班子在唱戏,队长吴大伟和队里的几位高级社员私下一合计,寻思着今年多亏老天照应,风调雨顺的,再加上乡亲们苦干实干,队里比预计多打了许多粮食,决定不劳精费神地一家一户找社员凑钱凑粮给戏资了,而是直接由生产队集体出三,五百斤粮食,把戏班子请来演它几天,好好犒劳犒劳劳累一年的乡亲们。
   没过几天,戏班子就被请来了,生产队的小四轮上坐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十几个,拖家带口的,一起运来的还有装表演服装的大箱子,盛化妆品的小盒子,顺便捎带来锣、鼓、镲钹、二胡之类七股八杂的伴奏乐器,在预先打扫干净的生产队公房里安顿停当后,戏班子管后勤伙食的王麻子连忙烧锅做饭,大伙儿胡乱地扒上一口,就相互忙着梳洗打扮,搽脂抹粉化妆开来,准备上台表演了。
   一通开场锣鼓敲过,戏就正式开演了,家乡临近省城合肥,流行的剧种是庐剧,当地人也把它叫做小戏,和其他戏种一样,它的行当也分为生、旦、净、末,丑。剧中有英俊潇洒的小生;袅娜多姿的花旦;威武庄重的老生;红脸的忠臣、黑脸的义士、白脸的奸臣……尤其是插科打诨,憨态可掬的演丑角的宋小三,白额头,白鼻子,整个脸被画得花里胡哨的,至今还记得他缩着头,弓着腰,抖抖嗦嗦上台时滑稽的举止和怪诞的唱词:“一个人走路啊好不冷(的)清,搞两句笑话散散那个心啊……”样子滑稽搞笑,一上场,举手投足之间总惹的全场观众笑倒一大片。
   庐剧和其他地方戏种一样,剧情大都来自民间传说和地方流传下来的故事,由京剧《铡美案》演变而来的叫《陈世美不认前妻》的戏,讲的就是宋朝仁宗时期,陈世美和秦香莲一对贫穷时的患难夫妻,育有一子一女,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陈世美发愤读书,赴京赶考,中了头名状元,在荣华富贵,美女娇娃的引诱下,陈世美丧失了人性,泯灭了良知,由一个善良的文弱书生蜕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无耻之徒,为了得到和公主成婚的罪恶目的,他一方面不承认在家里已经成婚的事实,另一方面还私下派人劫杀前来寻找他妻子儿女,多亏杀手良心发现,放过秦香莲和孩子们,案件上诉到开封府尹包拯包青天面前,面对强权,秦香莲不畏强暴,据理力争,包青天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任凭皇帝、大臣威胁、利诱、说情。陈世美的百般狡辩,在理清事情原委后,包大人顶着天大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斩陈世美于虎头铡下,还秦香莲一个公道,故事一波三折,演绎了一出正义终归战胜邪恶荡气回肠,弘扬正气的动人故事。
   还有一出戏叫《侯美容降香》的,是庐剧名角大腕丁玉兰的拿手好戏,据说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老家定远县七里塘乡境内。讲述了将门之女侯美容和穷家才子龙官保两人之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虽然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磨难,但好事多磨,坚定不移的爱情最终战胜封建礼教的束缚,有情人终成眷属。整出戏古色古香,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是发生在自家身边的事,让家乡人倍感亲切。
   家乡人看戏一般不会挑精捡肥的,但有机会的话也总希望看看名角儿演的戏,他们虽然不奢望能经常看到丁玉兰(著名的庐剧表演艺术家)演的唱的,但看看林家英演的戏未尚不可,林家英是本地人氏,家里祖传几辈都是唱戏的,她经过父辈的悉心调教,加上自身禀赋和刻苦努力,从小就打下扎实的戏剧功底,成年后演唱和表演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我的老家声名远扬,其扮像俊美,唱腔圆润,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并且人确实也生的体态风流,风情万种的。自然让家乡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纷纷效仿,吸引着故乡无数自作多情的轻佻男人艳羡的目光,难怪我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看了林家英的戏,快活的三天搭三夜”这样的顺口溜,话语里充满了无限的羡慕和惆怅。
   那时候家乡男女之间的婚姻还不像现在这样开放、自由,依然沿袭着自古以来形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出现了许许多多个不幸的家庭,随着社会风气的日新月异,再加上戏剧中追求自由婚姻故事的催化,家乡出现了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身幸福纷纷私奔的浪潮,从那时起,阻隔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堤坝被彻底摧毁,青年人终于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乡间戏台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搭建了最佳的平台。

共 24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天说起戏台,想必很多人联想到的是那种装饰豪华、霓虹灯交织闪烁的场景,可是此文介绍的戏台,是在贫困的年代,乡下用十几张大方桌、门板、毛毡等组合构成的简易戏台。那个年代因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乏,在农村里能看上一场戏剧肯定是非常悦心的事情。文章细致地讲述了搭戏台的过程,介绍了那些唱戏班子情况、具有代表的唱戏人,以及地方戏剧的特色,更用重点笔墨展现了乡亲们对看戏的那份渴望和热情。文章朴实无华,生动细腻,有力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精神生活的场景,令人触动和怀念。欣赏佳作,荐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01 13:26:57
  乡间戏台,那个时候的乡间戏剧表演都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了,但是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纪念。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7-01 13:42:07
  感谢编辑提供平台,让我比较喜欢的习作为更多的人熟知!
2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7-01 13:46:33
  《乡间戏台》和《大鼓书》可谓姐妹篇,是我献给家乡的一份薄礼!通过记叙家乡的人与事,音与貌,让更多的人熟知家乡!!!
3 楼        文友:吴传银        2019-07-01 13:49:52
  几家纸媒登的都是文的局部,巜江山文学》平台给出了文的全貌,感谢编辑给习作者这样好的平台!!!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02 07:53:09
  感谢吴老师的文再获精品。晓荷社团一直被别有用心的人盯着,虎视眈眈,就想弄出点什么问题。因为老师的文在你们当地网站用其它注册名发表过,故此与你做了求证。感谢你的配合,希望老师把更多的佳作带给晓荷。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5 楼        文友:何叶        2019-07-02 11:14:26
  一篇朴实佳作,带有地方特色。恭喜精品!非常棒!
何叶
6 楼        文友:戈壁人生        2019-07-02 17:57:52
  那个年代,看一场戏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可惜都成了满满的回忆了。记得我父亲带我去看戏,路过一条小河,天黑水滑,掉河里,我们还是带着湿漉漉的身体看完了整场戏,那部戏名叫《磐石湾》,挺好看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