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遥远的知青(散文)
时光留不住,春去己无踪。
缘聚缘散,梦难圆。
一曲悲歌问苍天,几多沉浮,几多沧桑。
红尘滚滚,生命如烟。
一
细雨飘飘,有些凉意,这条小路弯弯曲曲,两旁长满苍松翠柏,路下小溪汩汩而流。这里没有人流没有车辆,好一派温柔恬静。齐亜菲捧着一族鲜花,黙黙地走到父亲墓前,青色的墓碑上刻着“慈父齐为安之墓”。左下角刻着“爱女齐亜菲敬立”。她放下鲜花,低下头来,轻轻地说:“爸爸,今天我来看你了,天冷了,你还好吗。今天我要念给你听,也是你生前写的你最爱我听念那首诗。”
我们这代人饱受了磨难的历史,
当我们还不懂得种地之时,就干起农活。
当我们还不懂得世故人情的达理时,
只凭朴素的情感当起了楞头青。
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泪流満面的齐亜菲,朗诵完后,仿佛又回到爸爸生前的病榻前,爸爸抚摸着她的手,她用心地念着此诗。看着爸爸徽微一笑,吃力地说:“好女儿。爸爸留在世上的时间恐怕不多了,我累了,要说的很多,等以后再写再念给我听。”说完他却闭上双眼,睡着了,走向了遥远。父亲给她留下太多的谜团?齐亜菲把这块墓地也当作自己放飞祈祷的经幡。
二
时光的隧道追溯到公元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南京火车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一幅幅大横标语写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口号。真是一片沸腾。一声长笛,列车在雄壮的歌声中徐徐开出。一些家长都争先恐后地再跟上跑几步,多看上孩子一眼。车厢内一群群天真可爱而且还带有童趣的知青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中欢声笑语,感觉良好。
没过多久,天色渐渐黒了下来,急驰的列车像一匹脱僵的野马直奔北方。这时的齐为安早已站在车厢的接合处,两眼直呆呆地望着窗外,村庄小河大山田野都一闪闪而过。直到天色全黑了下来,不知谁说了一句:这不离家越来越远了。我妈妈他们该吃晚饭了。接着先是女孩由流泪到哭出声来。尽管车上播放着革命歌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此刻似乎显得吃力了。米丽娜也走出车厢到处找齐为安,看他站在接口处窗前,急忙说:“你怎么在这,我找你半天了。”两人都会意地笑了笑。这时的米丽娜情不自禁地说:“老同学,我的老班长,这回我们可以自由了。终于可以走到一起到广阔天地雄鹰展翅,大有作为了。哎哎,你倒说话呀?我看你好像不大高兴。”过了好久,齐为安才说:“你想的太简单了,你完全可以不来,我说你多少次不让你报名。你是高干子女,而且又是独苗一个。而我就不同了,家中只有老妈和小妹,,我不来就得小妹来。我来是为了这个家才把她们得罪。可今后的日子怎样过就难了。你是大家闺秀,长在糖罐里……”米丽娜马上抢着说:“谁说的。我就是不做温室里的花朶。向你学习,你就是我的偶像,我就是崇拜你。”边说边用双拳敲打着齐为安的胸前。
天色完全黒了,她不知是累了,还是想入非非,依在齐为安胸前,只听见他的心跳和铁轨同时发出咚咚的响声,这是他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齐为安推开米丽娜,双手搭在她肩上郑重地说:“丽娜,你来农村,你想过以后会怎样?这不像我们在学校,学习上可互相帮助,但这农村可大不一样了。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面临种种不适。你太天真了,想的太简单了。”米丽娜捂住齐的嘴说:“我不听,我不听,我只想永远和你在一起。我就是为爱你而来。”
三
列车终于到达目的地,由山青水秀四季宜人的江南一下子来到大北方,温差足有三十度。他们早已在车上穿好冬服。推开车门,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呀。好美呀。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哟。真的好冷呀。说话都冒白烟。
小小的车站上,同样也是锣鼓喧天。站满了欢迎的人群,在车站上也打出红色大标语:“热烈欢迎知识青年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辆辆大马车把知青们拉到各生产队。给他们第一印象就是冷,真的好冷。
残酷的严冬,一场场大雪铺天盖地。他们分别居住在两个大队部会议室。临时改建成大通铺的宿舍,靠少量的木材取暖。仅有的衣服和被褥难以抵抗严寒,生病增多,又缺医少药。吃饭在一个临时库房内,东北主食都是玉米面高梁米,外加土豆大白菜。细粮和肉类很少。农活也随之增加,新的征程开始了。这让一群热血沸腾的知青逐渐冷静了下来。对米丽娜来讲,掰玉米,下大地挑粪撒肥等活都很生疏。手肿了,肩压红了,劳动强度的加大,让她越来越感力不从心。要没有大家的帮助和鼓励她早己支持不住了。但她还是累倒了。这像把温室的小花移植到寒冷的户外一样,得经受风霜的考验。她一头倒在床上,作为领队又是团支书的齐为安没见她来打饭,便多打一份送到宿舍,进屋一看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像是睡着了。白嫩的面孔透着紫红,黒黒的发髻乱得把半个脸遮住,那种天性自然朦胧之美,让齐为安更加添了几分忧虑。多好的米丽娜。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劳动强度她还能坚持多久。一股强烈的同情心震撼着他,进一步激起他心灵上的责任和义务。既是同学同乡,一起同窗读书近六年,她也是不顾家庭的阻挠而来,只想响应号召和自己一起共落天涯。他喊了几句让她起来吃饭没反应,他用手揑住她的鼻子才把她憋醒,她睁下眼又翻身过去说声不想吃了。齐放下饭盒硬把她拉起来,说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不是你的常话吗?米丽娜坐了起来,看看屋内没人,说声:“那你喂我吧。”
农活是多样的,农闲在冬季,农忙春夏秋,从播种春耕到锄地斩草,一直到繁忙的秋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年下来都要经受风吹雨淋和日晒,经历这些,这古诗名句深深扎根和领悟。身体消瘦了,生活单一枯燥,艰难的一天天就这样走过来。这是每个知青都将经受严重的考研。齐为安和米丽娜的关系也逐渐加深,开始两人在傍晚饭后散步谈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互相鼓励。
岁月流逝,转眼三年过去了,老话题自然淡出,对未来对人生之路却成了她们唯一猜想和渴望的话题。在那皎白的月光下,他们走进山村的小路,肩并肩手拉手,潇潇洒洒,互倾爱慕之心。他们坐在小山坡上,望着那涓涓的小溪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听着那远处青蛙的欢叫,一切都显得格外和谐,令人陶醉。米丽娜依在齐为安的怀中,望着星空,不知过了多久,米丽娜打了个喷嚏,齐脱下外衣给她裹上,只露出月光下的脸。这样的情景已成习惯了,勤奋多智的齐为安早己对农活有着硬本领。他经常采一些山货野果之类两人共享。米丽娜也曾多次畅说,我们如在农村呆一辈子也不错,你砍柴来我烧饭,逢年过节夫妻双双把家还。但齐为安从不接话,他深深知道相爱容易,相处难。虽说冬去春来,山花妍放,但今后生活之路在何方,幸福在哪里?这些都找不到答案。只有这条小路在他们的生命中印迹深深。
时光的年轮一圈一圈覆盖了他们青春岁月,也一圈一圈镌刻了他们经受磨难的足迹。就在那个夏天米丽娜突然发起高烧,几天来滴水不进,服药无效。这对一个己瘦弱的花季少女更是雪上加霜,同舍几个女知青也急坏了。就在病重的那天深夜烧得抽起来,齐为安和几位伙伴一起用拖拉机把她送往几十里远的县医院,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和米丽娜最要好的当地民办教师吴莉也急忙赶来同去。经抢救和几天输液后虽说稳住情绪,但体温仍不见下。据吴莉介绍,她们当地也有人得此类地方病,是用当地一种草药治好的,这种草只有在几十里外的北坡山顶才有。不妨试一试。齐为安闻讯后立马直奔坡去采。回来后己是很晚了,只见吴莉一人守护,米丽娜已睡着,床头饭未吃,吴莉赶忙说:“齐哥你可回来了,她说等你回来一块吃,看你累的,手和衣服都挂破了,我去县城亲戚家给你缝一下,连同把药给煎了。”接近大半夜吴莉把药和衣服送来才回去休息。齐为安喂完药后也己精疲力尽,还是目不转眼地守护。子夜己过,只见米丽娜满头大汗,像是从梦中惊醒,见到齐在身边,微笑地说声:“齐哥我感到轻快多了。你把我抱起来坐一会,这些天也多亏了吴莉妹妹,她到处求人找来偏方,又在她亲戚家给我做饭,烧鸡汤,她人品很好,还很敬佩你。”作为齐为安来讲,他第一次听到她喊哥。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但又感到那么陌生。米丽娜依在齐的怀里,头部紧贴在他的脸,轻声地说:“你吻下我还烧吗?”齐为安呆了,呆得像一只木鸡。
转眼六年多过去了,米丽娜突然接到回城招工通知书。她深感茫然和不安,更不想回城。这时家中接二连三地发来电报催她限日回到天津,不是原籍南京。原来是她天津工作的亲叔叔单位招工,给了一个名额。经大家和齐为安的再三劝导,她才勉强同意。临别前她和齐谈了很久。或许是山盟海誓,或许是永不变心。两人互赠礼品,约定下次见面才能一齐打开。
米丽娜的回城,这对齐为安来讲又像是一种心灵上的觧脱,他真心希望她早日回到父母身边,脱离这苦海,而自已也常常想,自家生活贫寒,条件都很差,而米丽娜是高干独女,天真活泼可爱,既不能伤她又希望她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伴侣。
米丽娜终于离开了这块终生难忘的黑土地,挥泪和大家告别。人生路漫漫,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风景,那些邀约好的同路人一起相伴风雨,但说不定在某个拐角或渡口分手。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那些为爱付出的代价却永远难忘,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