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鸽群轻轻飞过(散文)
一
圣彼得堡。在一个不太愉快的插曲中,我与阿芙乐尔巡洋舰擦肩而过。
因为想拍摄巡洋舰的全貌,我一个人沿着河岸石栏一直往前走,果真拍了张很满意的照片。一回头,石栏上有三、四只土黄色鸽子样的鸟,尾巴像孔雀开屏,且刚好有一只扑楞楞地飞下来。我眼疾手快,马上按动了快门儿,——麻烦就这样上门儿了。两个俄罗斯小混混走了过来,操着生硬又含混不清的汉语,问我要500人民币。
为什么?我愕然,但瞬间也明白被敲诈了。
拍照费!
总算明白了,他说鸟是他们养的。
但这也太过分了吧,要是5元,或者50元,也许我会给的。
小混混见我不给,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厚沓人民币,拍打着示意:拍照费!仿佛炫耀战果,又仿佛在证明自己收费的合理性。
我说我没有钱。
他说:你有,中国人,有!
嗬!这可真让人哭笑不得。看来中国人的富有已世界皆知了。
先生看到了,招手说:不理他们,走就是。我要走开,这两个人就跟上来。不得已我只好请伙伴去叫导游。领队和地接小姐都下了车,隔着马路招手让我回去。小混混见我跑回了旅游大巴,便没有再跟上来,又去等下一个目标了。
地接小姐说,她认识这两个人,不过没想到他们从别处来这儿蹲点儿了,所以没有事先提醒大家。
“那是鸽子。他们在鸽子的尾部注射了激素,于是鸽子的尾巴便会像孔雀开屏一样张开。游客若觉得新奇,去拍照,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了。”
好讨厌的人!好可怜的鸽子!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作践鸽子的。鸽子代表着和平,全世界人都知道。哪怕这世界洪水滔天,只要有鸽子衔着橄榄枝飞过,这世界就有希望。我想,在此之前,很多人跟我一样,对鸽子毫不设防。鸽子也确实无需让人设防,说到底是人类的错。这世界上,总会有一些龌龊的人,利用美好与善良,干些龌龊的事。
伙伴记旅游日记的时候,在阿芙乐尔巡洋舰照片下面配了一段文字来说明这一插曲:小混混狮子大开口,没得逞。丢了、普京大帝的、脸。
我们大笑。普京大帝很冤。他不认识小混混,而我们只认识他。
二
在此之前,我曾不止一次在俄罗斯与鸽子亲密接触。
第一次是在谢尔盖耶夫镇的三圣大修道院(导游说是三圣一。不知道哪个正确,我还是采用了百科的说法),这是个东正教修道院,是我们到达俄罗斯的第一个游玩景点。大巴车接到我们的时候,虽然空气有些冷冽,但阳光灿烂。地接小伙儿直说我们运气好,说俄罗斯的晴天是很难得的,一年也就100来天。可是还没到目的地,云团便悄然而至,并逐渐铺展,至三圣大修道院时,似乎已能嗅到空气中饱满的水汽。
好多的鸽子!还没跳下大巴车,车上游客便看到广场上成群的鸽子,都惊叹起来。我看见一个女孩儿站在鸽群中间,轻轻转动身体,有两个伙伴在为她拍照。
或浓或淡的云在头顶拉拉扯扯,空气却越发清新了,周边的砖红色的建筑也越发鲜艳了。我蹲下,伸出手示好,鸽子却并不近身。因为没有料到有这么多的鸽子,所以没准备投喂的食物。鸽子之所以亲近人,更多的应该是觅食的需要吧。我很尴尬,仿佛我在骗她们一样。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雕像就在这鸽子汇聚的广场上,黑黑的基座上及雕像四周遍布着鸽子群。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是这个修道院的初创者。我对东正教没有了解,导游对修道院的讲解也如蜻蜓点水,无法让游客们深度触及宗教历史的源远流长及修道院历史的恢弘与厚重。但是,修道院里无处不在的神圣感还是感染了我们:除了建筑,那些不时走过的通身黑袍的年轻修道者让我们好奇;年老的修道者也通身黑袍,只胡须雪白(头发藏在帽子里看不到),被迎面碰到的信徒虔诚地行吻手礼。我不知如何称呼这样的老者,却能从信徒的举动中感知他的尊贵,他的德高望重。修道院入口的廊洞,两侧墙壁布满了壁画,都是创始人谢尔盖生活、劳作的场景。无论哪一幅壁画,圣徒的头顶都有光芒环绕。
这时候下起雨来了,我们撑开了随身携带的雨伞。但周围的外国人却对细雨视若无睹,导游说,俄罗斯的雨说来就来,说停就停,俄罗斯人也不习惯打雨伞。倒是看到很多外国女子松松地围着头巾,一脸肃穆。天气并不冷,那么,她们是以此遮雨的吧。后来在圣彼得堡参观教堂时才明白,头巾跟雨没有关系,是宗教的约束,是敬畏感的外化。而鸽子,她们不表达敬畏,只以亲近来表达和谐,与人的和谐,与神的和谐。
雨下下停停。导游讲解时没用麦,于是那讲解声便在或拥挤或零落的人群中穿梭,听不大真切,最后消散在修道院的细雨微风里。我环顾四周,那些被俗人们通称为“洋葱头”(我觉得这个称呼只是方便人们对东正教教堂特征的记忆,并无不敬之意)的各色建筑,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间色的,华丽而神圣。至于那些曾经的、现在的关于宗教的故事,我只能擦肩而过了。
我们收了伞,进入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参观,雍容华丽的壁画、金碧辉煌的紫金装饰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以及自身学识的匮乏,总觉得自己在面对一座宝库东张西望,寻不到可以进入的门。于是兴味索然而出。我知道,以后的行程也会如此,便更多了些失落。
雨更大了。忽然又想到了那些鸽子,不知她们是在雨中飞翔、依旧在广场上闲庭信步、还是也在树下、椽下避雨?雨停的时候,我们回到小广场上等载我们的大巴车。黑黑的雕像更加肃穆,鸽群依旧在徜徉,忽然有人跑过,呼啦啦惊起一片,扇动的翅膀,跟鹰一样。
三
第二次邂逅鸽子群,是在莫斯科红场的外面。我们结束了红场的游玩,回到莫斯科大剧院对面马克思的雕像前等大巴车。人群熙攘,络绎从雕像旁走过。鸽子旁若无人,依旧在伟人的肩上停歇,在伟人的头顶远望。忽然便想到了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鸽子如此高瞻远瞩,眼界和胸怀也足以担当鸽子界的领袖了吧。我们在雕像前拍照留念,然后散开休息。忽然看到同伴的周围聚集了一群鸽子,便叫:
给我留一点儿,我也要喂!
同伴分给我一小块面包,我伸开手掌,等她们来啄掌上的面包屑。她们并非肆无忌惮,但也只是略作试探,便开始大快朵颐。这一只只鸽子,吃得胖胖的,像一只只小企鹅般地扭动着身体。
我很开心,因为这一次我终于没有让她们失望。
想起后来地接小姐说“有时候喂鸽子也会被人敲诈”时,不由心生庆幸:不是总能遇到糟心的事。
四
第四次邂逅鸽子,是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附近的喀山教堂前的广场上。未到之前导游便提醒大家,小心广场上有靠鸽子诈骗的小混混。好吧,这次我可不会再上当了。
喀山大教堂外形的基础部分是壮观的半圆形柱廊,据说由94根圆柱组成。这个形状让我印象深刻,与罗马斗牛场外观有几分相像。导游讲,这里供奉着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最广为人知、为人津津乐道的灵验故事是喀山圣母曾经在蒙古战争、俄法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次显灵,帮助俄国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我们进去参观。教堂的壮观让我们惊叹,喀山圣母像让我们心生敬畏,那长长的供奉烛火的信徒长队引我们注目。我们悄声发表着感慨。我相信,物欲横流的心灵里,这一刻应该是虔诚的,也是纯净的。
出得教堂大门,我们往广场的小花园跟前走。在一处建筑的拐角处,果然看到了那样的鸽子,看到了鸽子的主人隐身在一米远的阴凉处。于是赶紧招呼同伴们返回,示意不要拍照。
“你说,这样神圣的所在,为什么还有人行敲诈勒索之事呢?为什么圣母也不能感化那些人呢?”
不懂。没人能够解答。或许他们也会有被感化的一天吧,只是那一天还没有到来;或许有些恶已变成某些人灵魂的一部分了吧。便想起顾城的诗:“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回国十来天了。想起谢尔盖耶夫小镇,便想起三圣大修道院的鸽子,似乎鸽子的头顶也有光环环绕;想起莫斯科红场,便想起马克思肩头的鸽子、胸怀世界的鸽子。至于圣彼得堡的那些袖珍山寨版“小孔雀”,我想,应该很快会淹没在涅瓦河的清波里。
阳光明媚,窗外有鸽群轻轻飞过。
我会很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小插曲,而且我相信,他们那样的行为注定不会长久,“应该很快会淹没在涅瓦河的清波里”。如玫瑰姐所说:鸽子依然是圣洁与友谊的象征。
鸽子,和平之物象,领引着一趟不虚此行的邂逅。
与鸽群,四次相逢,别样的感受,流注在诗意的抒发中。
我喜欢这样的写法,选取一个角度,把不同时空有联系的东西拉到一起,团在一起,揉在一起,说出想说的话。
谢谢牛牛雁,多出佳作!

你又有很多佳作了吧,我抽空去欣赏。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