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一个艺术家(随笔)
认识阿康是去年夏天通过朋友介绍,在地铁站来接我去工作室;开一辆吉普,带个灰色帽子,留有上唇胡须,这种形象应该是艺术家才有的标志吧!
他的工作室坐落于一个创业园区的最里端,窗外是公园。二层楼的格式,一楼跟门进来是展厅,摆有一些获过奖的作品,往里走是会客厅,也是餐厅;总之是个社交的空间。最里面的空间是工作室,很多未完成的雕塑。会客厅的靠墙楼梯上去就是阁楼,木地板,摆有一张木质长桌,用来喝茶,聊天,禅坐,读书。
他的公共身份是个雕塑家,认识的人都知道同时他还是个美食家,研究很多食材的搭配和做法。交往久了,我便对他的哲学体系感兴趣;对,他就是个艺术家;是个不扎堆,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非常想把跟他谈论过的一些哲学思想的观点做个分享;老师,您如何看待时间这个概念?
如同一片叶子在水面上流动而过,就产生了时间;如水里的一颗石头,它永远在那里,就不存在时间。
我顿时明白了,我经历着时间带来的变迁,他没有。因为我一直在漂泊当中,来来往往;他常年一直在工作室专注于自己的事,对他来说,时间不存在。
跟他的谈话涉及到宗教跟生命,他说几年前在一个分享会上认识一位西藏的知名喇嘛,留了联系方式,推荐他看了好多高品质的书籍,启发和认识发生全新的转变。有一天,他家亲戚突然查到得癌症晚期,家人无措可施,病人已经昏迷不醒,在病床上直流眼泪。他也不知道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才能减轻痛苦;于是询问了这位喇嘛,就是让最亲的人在身边很小声的念六字真言,不要喧哗,照做了后,病人凌晨很安详的离开了。当时我有个很大的启发,这个咒语有强大的能量,能让快要离故的人超度。
老师,会不会太宗教化了,比如基督里,也有自己信仰的话语,每个宗教各有它的“咒语”。
比如有个九层塔,第一层的每个门都可以进去,而且每个角度看到的风景都不同;但目的都是要通向第九层,或者说塔顶。每个宗教都在这个塔里,就是说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各自的维度都不同,南面看到的是南面的风景,北面看到的是北面的风景。大部分人对宗教有极度的膜拜心理,求得所需,还有一部分政治因素……
老师,这次去北京,发现00后出来工作的人很多,原来现在的教育并没有普及,还是因为穷富意识的差距吗?以我的了解,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00后思想很独立,或者说他们歧视传统教育,对现在的教育体系不认可。
想想并非无道理,因为身边接触的几个99和98的,都是家里经济很丰厚,但他们就是不读书。
老师,你这样固定的生活模式会不会有觉得有局限?会不会觉得枯燥?是否有过失去信心的时候?
不会,每天来这里拜访的人很多,工作的时候不接见。我定期的会做美食、电影、音乐等沙龙活动,来这里参加分享会的人有医生、导演、商人、学生等,交际的朋友很广泛。有次有个官员来我这里,诉说工作压力很大,做的事太多,都不知道从何做起,又担心做不好。我说:做每件事的出发点应该站在生命的角度去做;不要担心它结果如何或顾及利益等,既然是该你做的,顺其自然做就好。
去台湾参加我的作品展时;有一日,住在日月潭甲板上,次日清晨五点半,跳入水中去游泳,事后我自己都吓一跳,报道说日月潭死于六十多人,里面有一些奇怪的生物。都说年龄越大越胆小,但随着阅历和不断的认识,可能只想去冒一次险。
谈到能量;他说,一个人越对万物的控制欲越强,他能量则越低,历史上有一些统治者便是如此,最终结局很残忍,那是反自然规律的结果。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能量会越来越高;人在心静的状态,脑发出的频率跟宇宙的频率很接近,这时,你的能量就会增加,这就是禅定的状态。
人在面临结婚的阶段,能遇上就结了,等与不等,选择与不选择,时间一样的过。
对阿康,他对我尊重的分享,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午饭,在工作室煎了美国牛排,新西兰吓及番茄;他吃的所有食材都是进口的。
下午四点半,两位客人陆续到访,第一位带来了刚烤制的面包,老师磨了咖啡,第二位又进来,我停留片刻,便道别。
阿康在我心里是一位哲学家,思想一直很前卫;他磨咖啡时,我不禁想到了歌德《谈话录》里的贵族文客之间的场景;这一刻,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在我脑海里重叠了,他走在时代的前面,跟他见面次数寥少,很多谈论过的话题都已淡忘,近期的谈话便快速的做了记录。
一个艺术家,美食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