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财务自由”是个伪命题(杂文)
“财务自由”是一个流行词,意思是:当人的金钱多到特定程度时,就可以只进行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的活动了,不必为了谋生而工作了。也就是说,当人有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即不必为了谋生而工作那样多的钱以后,就可以去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了,或者,才可以去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这儿的“自由”指的是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的自由,而“为了谋生而工作”是不自由的。“财务自由”并非是“自由”概念的一个种类,而是指因“财务”即金钱而有的自由。这个命题的实质是金钱和自由的关系。
(“命题”本来是逻辑学或哲学的术语,指判断或者暗含着判断的概念。流行词的语义自然是模糊、不固定的,我对其本义的概括或解释,尽力达到与多数人头脑中的印象或想法一致)
这是个无意义的伪命题。
首先,它的“门槛”太高。金钱多到不必为了谋生而工作的的程度,或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金钱是多少?应当包括:子女去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向发达国家或地区移民,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就医。即便没有这些,也应当包括:能够应付“医保”不管的大病,能够应付因交通意外、直系亲属去世等导致的损失,而不致生活不得温饱。我这样的说法应当与多数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吧?金钱多到这种程度,不是一般老百姓或中产阶级及以下能达到的,必然是富豪或者大官。将富豪或者大官才能做到的事命名为一种自由,将金钱多到某种程度当作自由的前提(自由只有一个前提:生活的温饱),这种自由不是无意义的伪命题吗?这是富豪或大官自诩的自由。倒不如富豪榜的虚荣来得坦率。
另一方面,一个人在金钱没有多到“一辈子花不完”的时候,就不能或不该去进行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的活动了吗?显然不是。只要有确保生活温饱的前提,他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财务自由”这个命题,将为了谋生而工作和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进行了非此即彼的处理,即认为你只要是为了谋生而工作,你就不能或不是在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这在事实上是不成立的。事实上,为了谋生的工作,其所获金钱报酬在保证温饱以后,还可以用以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你在进行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的活动的同时不放弃工作,你仍然是自由的,虽然你仍然在为了谋生而工作,你的金钱仍然没有多到能够应付“医保”不管的大病而不致生活不得温饱的程度,更遑论子女去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了。而对不少的人来说,比如有的教师,他的工作,既为了谋生,也是实现理想或人生价值的;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在实现理想或人生价值,不必等到工作的金钱报酬多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在事实上能够实现的这种自由,不是比富豪或大官自诩的“财务自由”更有意义吗?这种自由在现阶段才是有意义的价值命题。
说到底,金钱和自由是这样的关系:金钱的数量不能确保温饱或者仅仅能够确保温饱时,它会限制自由;金钱的数量在确保温饱后还富富有余,它就会促进自由。只要遵循把金钱当作手段而不当作目的的原则,就会处理好金钱与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的关系。那些遵循将金钱当作目的的原则的人,即便是富豪或大官,按照“财务自由”的逻辑,他也不自由,因为他受到了金钱的束缚或诱惑。
一个流行词,似乎总是有点价值或意义的。实则不尽然,除了“时髦”这方面的意义,流行词的价值或意义必须具体分析。像“B类”流行词——傻逼、装逼、牛逼、撕逼、苦逼、二逼、逼格,等等,除了说明使用者的粗俗,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这些词都可以用没有“逼”的词代替。而“财务自由”这个流行词,除了迎合中国人奢望自由和巨富的心理,实际上同样没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是伪命题。
更甚者,“财务自由”的价值重点在“财务”即金钱,它的实质是巨富程度的金钱。“财务自由”的价值重点不在“自由”,即不在实现兴趣、爱好、理想或人生价值,这种程度的金钱在实质上是它所不屑的;或许,这种自由也是它所不屑的,它追求的只是巨富程度的金钱。这是以“自由”为名义的拜金主义。这种价值观的坏处是不言而喻的。
但这个流行词毕竟反映了中国和比中国“月亮圆”的外国(或地区)的两点不同。一是对自由的表达。我们用流行词,外国(或地区)用法律制度,用游行抗议等等方式来表达。二是在中国,只有巨富或大官才可以不必为了谋生而工作(这儿的“谋生”包括“子女留学”“向外国移民”等内容),而在比中国“月亮圆”的外国(或地区)似乎中产及以上就可以,因为他们没有“子女留学”“向外国移民”等内容,因为他们实行“全民医保”,他们医保的范围极其广泛,等等。
考察流行词语,的确可以进一步看清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即便这个流行语是无意义的,是伪命题。